不开第一枪并非绝对?沈丁立:“不开第一枪”从来就不是绝对的

图为中国解放军

  早在上世纪六十年代,中国就提出过“不首先使用核武器”,一直以来,中国都坚持着不应该开“第一枪”,所以许多人认为,即使在目前中印边境局势紧张的情况下,也不应“打响第一枪”。可如今危机重重,我们真的有必要坚持下去吗?
  其实,持这种观点的人很重视“先开枪”。他们认为先开枪可能是不道德的,甚至是有罪的。考虑到道义和政策的连续性,中国军队必须遵守这一不成文的规定。
  但事实上,这种观点是错误的。我们首先要搞清楚,我们持枪的目的是什么?显然在保护自己利益的情况下,做自己该做的事,至于利益,当然是正当利益。
  例如,在本次边境地区事件中,印度相继在拉达克地区部署了大量军事力量。它的挑衅意图非常明显。甚至在最近,印度直接侵入“禁区”,单方面越界占控。
  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是否还要坚持“不开第一枪”?为此,复旦大学教授,美国海军研究所海外会员沈丁立指出,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我们仍然不通过开枪来保护我们的核心利益,那我们就失去了主动权,这是非常无利可图的。
  不仅如此,沈丁立教授还补充了自己的观点,他说“不开枪”,如果对方先开枪,那我们自然肯定会开枪反击。在某种程度上,这等同于承认拥有枪支的目的是在某些条件下开启。那么,在维护国家核心利益的前提下,不开枪也应有条件限制。
  例如美国,在这段时间里一直穿越中国领空进行军事侦察活动,想必大多数人非常了解,美国在南部海域及其周围领空的活动,无论是航空母舰,驱逐舰还是各种侦察机,都以“自由航行”为借口,经常发出挑衅性的信号。那么,中国是否有必要坚持不开枪以确保美国人员的安全?
  当然,答案是“不”。不开枪的门槛仅限于说服另一方放弃威胁中国的安全,否则必须采取反制行动。在目前这一阶段,沈丁立教授的观点和建议实际上是非常适合的。
  我们应该知道,在当前形势下,除了印度外,在大洋彼岸也有全球霸权主义者,这不仅增加了军事挑衅,而且增加了对中方极限压力的政策。
  对于以上种种情况,沈丁立教授指出,中国不开枪并不是绝对的。更值得注意的,联合国也没有明确禁止中国在某些情况下开枪。相反,它可以在危险迫在眉睫时合理抢先,能够有效地防止印度和美国企图挑衅。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