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畿人物」清初大家、藏书第一人——大兴采育孙承泽

孙承泽(1593~1676),字耳北,一作耳伯,号北海,又号退谷、退谷逸叟、退谷老人、退翁、退道人等。原籍山东益都,世隶顺天府上林苑(今北京市大兴区采育)籍,长期生活在北京。明末清初政治家、收藏家。明崇祯四年(1631)中进士,从县令做起,先后在河南、山西为官,终至刑科给事中。清顺治元年(1644)被起用,历任吏科给事中、太常寺卿、大理寺卿、兵部侍郎、吏部右侍郎等职。富收藏,精鉴别书、画。著有《春明梦余录》《天府广记》《庚子消夏记》《九州山水考》《溯洄集》《研山斋集》等四十余种。

孙承泽经历了明、大顺、清三朝。1644年春,李自成攻进北京,他在玉凫堂书架后自缢,被人解救后,又同长子跳井,也被救。不久,即任大顺政府的防御使,又改任谏议,相当于中央一级的官员。顺治元年,又任吏科给事中,后迁大理寺卿、兵部右侍郎。后虽官至都察院左都御史、加太子太保,却始终没有得到重用,也未建立大的功绩。经过几番宦海沉浮,他无意仕进,于顺治十年(1653年)辞职。仕明、投李、降清,他的经历和清初三大文人之一的龚鼎孳一样,都受到社会舆论的非议,有的史书把孙承泽列入《贰臣传》。

辞归后的孙承泽,起先居住在京师宣武门外寓所,该处现在仍然有前孙公园、后孙公园胡同之称,顺治十一年,他在西山樱桃沟筑造别墅,修造"退翁亭",自号退翁,不问政事,吟诗赏画,以文会友,著书立说,过着山林隐逸的文人学者生活。孙承泽主要住在前门外臧家桥西,通常叫做“孙公园”。此处藏书很多,建有“万卷楼”,上下共14间,存放着他长期收集的书籍。万卷楼的对面,越过花木扶疏的庭院,有一大厅,即“研山堂”,是孙承泽会客写书的地方。中间有一大戏楼,那是从前他宴客演戏的地方。经过几百年的变迁,现在这些建筑都已变成了居民住宅,面目全非,只有后来改建成为安徽会馆的大戏台至今还存在,现为北京椿树整流器厂的仓库,楼栏建筑还保存完好,可以看出这是当年富贵人家办堂会的好地方。墙壁上偶尔还能看到明末清初建筑留下的月亮门洞和花墙,这些就是孙公园遗留到现在的痕迹。晚清时期,孙公园分为前孙公园、后孙公园两地。孙公园自孙承泽以后,住过很多名人。康熙年间洪升的《长生殿传奇》写成后,曾在这里举行过盛大的演出,主持演出的是相国、保和殿大学士梁清标。乾隆三十七年(1772),后来成为大学士的翁方纲曾在这儿住过。道光年间的藏书家和篆刻家刘位坦也住在这里。著名的甲戌本脂批《红楼梦》就是刘位坦的藏书,经他的子孙拿到琉璃厂出售而流失。刘位坦的曾孙、著名篆刻家刘博琴先生幼年时代就住在这里。

孙承泽平生无其他嗜好,以谈经史、古籍为乐,对有明一代典故,了如指掌。他精于鉴别书画,家收藏颇富。早在退居以前,政务之余,他就开始收集和研究书画。他所藏书画作品,有的在明朝灭亡后得自于故明大内,有的为朋友相赠,大多数为自己所购求。在京师任职时,曾手抄经学书籍200余册,藏于“万卷楼”中。当时与河北藏书家梁清标、汴中藏书家朱睦㮮以富藏书籍而著称。明亡之年,有藏书7万余卷,毁于劫灰。后又继续收藏,辞官于家,整日闭门收书,拥书万卷,撰《两朝典故编年考》百余卷。缪荃孙记:“京师收藏之富,清初无逾孙退谷者。盖大内之物,经乱皆散逸民间,退谷家京师,又善鉴赏,故奇迹秘玩咸归焉”。他的藏书处就有“万卷堂”“ 岁寒堂”“ 研山斋”“ 玉凫堂”等多处。晚年之时,藏书流散后,大部分归于北平藏书家黄叔琳。

孙承泽一生著述颇多,涉及史学、经学、书画等许多领域,仅据《大清畿铺书征》所载,已刊或未刊著作就有三十余种。孙承泽很早就开始注意搜集历朝史料。明朝有些图书是宋朝宣和时候的,被金人掳去,后来归元朝。徐达打下北京时,曾经接管了这些图书。李自成兵败离京,孙承泽进宫后,出于对资料的爱护,他首先去寻觅这些书,发现还在,心里十分高兴。孙承泽利用所整理的理前朝史料,曾写《崇祯事迹》《四朝人物传》等书。清初爱国史学家谈迁至京,前去拜访太仆曹秋壑,看到孙承泽写的《崇祯事迹》一书,谈迁于其《北游录》载:“侍郎辑《崇祯事迹》若干卷,不轻示人”。谈迁还常去走访吴伟业太史,其《北游录》又记:“太史同年侍郎孙北海(承泽)撰《四朝人物传》,其帙繁,秘甚。太史恳年余,始借若干首,戒勿泄”。此两段话说明孙承泽当时撰写明末的史书是在秘密地进行,即使吴伟业这样有名望的人,他也秘而不露。《崇祯事迹》和《四朝人物传》两本书,于今已佚。又,其所撰《思陵勤政记》《思陵典礼记》两书今传,见收于《借月山房汇钞》等丛书。因曾任明代的给事中,孙承泽常有机会接近皇帝,便掌握了较多真实史料,书内翔实地记载了崇祯朝每年每月的重大活动,且时有褒贬,可见对前朝兴亡经验和经验的总结,深藏着一个前明遗臣的苦心。

孙承泽所撰《春明梦余录》和《天府广记》,是两部有名的北京地方史料。由于平时注意搜集资料,治史态度谨严,他所写的这两书引用了明朝不少档案材料,两书有关明代北京的建置、名胜、城池、宫殿、庙宇、衙署以及明朝的中央机构和典章制度、文人的佚闻异事等,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广为学者所推崇。《天府广记》卷首署明“都门八十岁老人孙承泽纂”,显示其在书成时已入高龄。《春明梦余录》为近人史学家金毓黻《中国史学史》多所引用。《天府广记》《春明梦余录》以及后出的《日下旧闻》,均以具有北京史料的丰富而著称,为众多学者所重。此外,《畿辅人物志》多记京畿文人的事蹟与行谊,与孙奇逢的《畿辅人物考》亦常为后学所参用。

京畿学堂公众号

长按,识别二维码,敬请关注转发

来稿请投523090170@qq.com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