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的能力【880】
樊老师说:提问比告知更能够解决问题,因为告知在很多情况下意味着指责。优秀的提问者可以激发他人的动力,让他人意识到盲点,甚至帮对方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前提是,你得“学会提问”!
当然了,会提问的首要前提是要学会思考,因为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可以被称作问题。
思考和提问对成年人很重要,对学生更重要。
最近在上课的时候,我就发现,班上有一位同学不太爱动脑筋,可以说她是一个没有自己独立思想的孩子,她不太会思考。
比如课本上有三幅图,我让学生们选其中任意一幅图,说一句话,别的同学都选好了,说完了,她还没张口说。
我问她为什么不说,她的回答是:我不知道选哪个!
我问孩子:是不是你每天吃什么,穿什么,学什么、不学什么,干什么、不干什么都有人帮你做好了安排,不需要你思考,也不需要你做任何决定?
孩子点点头说:除了画画班是我自己选的,其他一切都是他们帮我安排好的。
家里人帮孩子打点好了一切,想着这样就可以让孩子安心学习了,殊不知,这样做剥夺了孩子自己思考和做决定的权利。一个在生活上不会自己独立思考,不会自己做选择的孩子,在课上必然也不会有思考,更不会有任何问题。
请注意,这里所指的没有问题不是因为他都听懂了、学会了,而是因为没有思考,不知道自己到底是会了还是不会。
孩子写作文什么的,想都不用想,必定是写不出来的。
果然不出我所料,今天课上,我讲邮件写作,作文内容只需要回答三个问题:什么时间见面?在哪里见面?穿什么衣服?
其他孩子都写好自己的答案了,这位同学的稿纸上一个字都没写。原因相信你已经猜到了:她不知道写几点合适,也不知道穿什么好。现实生活中都无权决定自己每天穿什么,作文里就更别提了。
大人们总觉得他们是大人,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孩子好。他们口口声声说,他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孩子,不肯对孩子放手,不让孩子自己琢磨有些事情到底该怎么去做。
结果呢?一个好好的孩子,本该对身边所有事物充满好奇,发散思维,每天“十万个为什么”,现在变成了一个思想空洞,眼神呆滞的“小木偶”。
我知道,这样说很扎心,但这就是事实,而且是我身边真实的例子。
所以,那些打着对孩子好的名义替孩子做所有决定的家长,请你一定学着放手,把决定权交还给孩子。
有家长说,我有让他自己选,让他自己做决定,可他就是做不了啊。他连买根冰棒,或者买个自己喜欢的玩具都纠结半天。
因为孩子做不了决定,所以,你就帮他做了。你是否有想过,孩子之所以做不了决定,是因为他不会做决定。因为你根本就没有教会他如何做决定,如何做正确的决定。
从今天起,可以从生活中的小事培养孩子做决定的能力。比如,以后去买菜,可以带上孩子,告诉他,我们每餐饭要荤素搭配,营养均衡,所以,要选一种肉类,选两种蔬菜。蔬菜要搭配一下颜色,需要选两种不同颜色的,可以选择红色和绿色,比如胡萝卜和油麦菜,或者红色和白色,比如西红柿和包菜等等。
引导孩子如何选择,告诉他一个选择的标准,让他对照着这个标准进行选择。我相信,你在决定孩子暑假学什么,在哪里学,什么时候学,一定有一个权衡的标准。把你的选择标准分享给孩子,她有权知道,自己为什么要学不喜欢的英语,而不能学喜欢的舞蹈。
家长只负责给孩子提供合情合理的观点以及参考标准,为孩子的思考和决定提供材料和条件。引导和鼓励孩子自己判断,让他们加上自己的主张加以取舍,最后做出决定,这样的方式,才能把孩子培养成为一个有主见的人。
当然了,必要的时候家长可以干预孩子的决定,因为孩子做出的决定并不都是正确的。但要注意,如果有干预,也一定要告知原因。
比如,孩子在大风天选择穿短袖,而室外温度并不高,如果你想要他换衣服或者穿上外套,千万不要强制他去做。可以告诉他,现在的温度是多少,也可以尝试着让他把手伸出窗外感受一下外面的冷空气。紧接着,告诉他,短袖会冷,需要再穿一件外套,否则会感冒,发烧,还要打针吃药。
你讲的多了,孩子自然就记住了。
记住,干预而不是替代,更不是强制。
常言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的能力,同样如此。
如果你改不掉替孩子做决定的习惯,那么以后,你也无权责备孩子做事犹豫不决。因为这一切的结果,都是你亲手造成的,要责备,也应该责备自己,而不是孩子,孩子是无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