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滋有味 ---来板水豆腐
“卖——豆腐嘞,水——豆腐嘞……”“梆梆。”一声长长的吆喝,伴随着有节奏的梆子声,响彻在临清黎明的天空,因此,有人说,临清的清晨是从一声吆喝中开始的。叫卖声,吸引了早起的人们闻声而来,“师傅,来板豆腐……”
水豆腐不论斤论两卖,按板。卖豆腐的师傅将切好的豆腐放在一块约30厘米长的木板上,豆腐刀在水汪汪、嫩生生的豆腐上轻轻几划,瞬间豆腐变成麻将块大小。四周顿时响起一阵阵“呼噜呼噜”的吸溜声。人们一边闻着豆香,一边将嫩如膏脂的豆腐吸进嘴里。嘴快的人吃完一板,马上伸手再要第二板。豆腐入口即化,满口留香。大清早,“喝”一板水汪汪、热乎乎、颤悠悠、滑嫩嫩的豆腐,饱了肚子,暖和身子,人立马提起了精神。
水豆腐,是临清独有的特色小吃,也是一种历史文化的传承。凌晨4点,临清城还未苏醒,大多数人都还在睡梦中,做豆腐的师傅已经开始了紧张的忙碌。水豆腐制作挑剔,必须选上好黄豆。将浸泡好的颗粒饱满的黄豆倒进磨浆机,豆浆和豆腐渣分别从两头流出。把原浆倒入铁锅,点燃柴火慢慢熬至煮开,渐渐地,豆香气飘满了整个小屋,弥漫中,一大锅传统意义上的豆浆便水到渠成。
师傅不住地用铁勺搅动着豆浆,大约熬制一个小时,便开始“点”豆腐。俗话说“卤水点豆腐,一物降一物”,豆浆逐渐停止沸腾,师傅将满满一碗卤水缓缓加入豆浆,盖上木制锅盖。5分钟后,奇迹发生,豆浆凝成块,抱成团,成了豆腐脑。
将豆腐脑舀满模架铺好的纱布内,用纱布叠包,压上两块临清大城砖,多余的水分慢慢沥了出来。压制成型后,揭开纱布,一股浓郁温热的豆香扑鼻而来,水润细腻的豆腐手指轻轻一摁,水颤颤的,嫩如马奶。在临清,人们不说吃豆腐,而说“喝”豆腐,就是因为豆腐脂白水嫩,基本不用咀嚼。
相传临清水豆腐起源于明朝,曹州有个秀才进京赶考,带的盘缠到了临清就花光了,只能露宿街头。后来,遇见了卖水豆腐的“豆腐李”,“豆腐李”见他可怜,就想给他几块豆腐吃,可他身边没有碗也没有茶缸,就把挡豆腐的小木板撤下来,把几块豆腐放上去用刀切成块,给了穷秀才吃。
后来,秀才考上了状元,当上了朝廷御史。有一年他坐船去南方巡查,路过临清,执意在此停船上岸。州官闻讯,急忙往渡头闸口迎接,回衙时,有个卖豆腐的老头儿没来得及回避,被衙役训斥。哪知御史大人掀开轿帘走了过来,恭恭敬敬地作了一揖,“豆腐李”方认出这位大人是当年考生,御史又喝了一次“托板儿豆腐”。从此,这又白又嫩、温热可口的“水豆腐”便在临清流传开来,并一直沿袭至今。
“水豆腐”是印在老一辈临清人脑子中的记忆,是青年人喜爱的温暖便捷的快餐,聆听着潺潺的运河流水,喝上一板原汁原味的水豆腐,品味着香气四溢的豆花香,你会陶醉在大运河文化的长廊中,乐不思蜀。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