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世界大战在亚太的起源》1 :二战的起源因地而异

常思勇 感悟常识 今天

入江昭教授(1934—)是当代美国杰出的历史学家,曾任哈佛大学历史系主任,1982年入选美国国家人文与科学院院士,作为一名日裔学者,入江昭教授于1988年当选美国历史学会主席,是迄今为止唯一一位出任此职务的非美裔学者。他的学术地位和成就,就可想而知。

《第二次世界大战在亚洲及太平洋的起源》是1987年出版的入江昭教授针对一般读者所写的著作。通过跨国别、跨文化以及国际史的宏大目光,入江昭教授一开始就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局势出发来探讨二战在亚太地区的起源。在这本书中,他以史家深邃的目光,以及对美国史、日本史和国际关系史的深刻理解和认识,别出心裁地提出二战在亚太地区的起源,实乃由于日本外交决策的一再误判和日本政客的节节失误,正是源于此最终使日本走上同美国背水一战的不归路。

说起一战,我们都知道一个明确的起点,就是奥匈帝国王储斐迪南大公在萨拉热窝遇刺。但是说到二战,它的起点却是因地而异、因囯而异的。在欧洲,二战开始的标志是1939年希特勒进攻波兰,这个没问题;但是从美国人的角度,二战的起点却是1941年12月的珍珠港遇袭,二战可说是被日本人炸进来的。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珍珠港,一举把美国人拉进战争,美国人的二战因此载入史册,并从此把美国人变成我们中国人的重要盟友。而对于中国人或日本人来说,二战如果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算起,可说是十五年战争。如果从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算起,则为八年战争。

事实上,第二次世界大战由二场战争组成:一场在欧洲和大西洋,一场在亚洲和太平洋。大体上,这两个战区彼此迥异;一个战区进行的战斗与轰炸,同另一个战区几乎没有联系。然而,尽管完全可以在讨论欧洲战争的起源时不必太多考虑亚洲因素,但反之则不然。欧洲列强深深地卷入了亚洲太平洋地区,在将中日冲突转化为多国冲突中起了重要作用。再者,和欧战的直接起因也无甚关联的美国,逐步成长为亚洲太平洋地区的主要大国,因此其立场就直接影响着中日战争的进程。

入江昭教授在书中想回答的问题是:从1931年9月18日开启的中日两个亚洲国家间的战争,如何演变成了一场日本一国对抗美国、英国、中国、荷兰多国同盟的战争?为何西方列强在1931年日本军队蹂躏中国东北时袖手旁观,却最终在十年后冒着与日本开战的风险帮助中国?在1931年,亚太地区也许看起来与世隔绝,而日本似乎也能行侵略之举而无他国集体报复之忧,那么,为何它在20世纪30年代之初能这么做,而十年之后却将对抗多国同盟呢?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