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球王谢幕!心肌梗死这种疾病的未来治疗趋势如何?
本文首发自博雅干细胞
作者:江南大学 墨忆
专家审核:江苏大学附属医院 李晶 教授
近日,传奇球星迭戈.马拉多纳因突发心肌梗死去世的消息轰动了海内外。球王的离去让全球所有热爱足球的人深陷悲痛之中,同时心肌梗死这种疾病也引发了人们更为深入的关注与探讨。
在全球范围内,心肌梗死是危害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并且由其引起的充血性心力衰竭是导致心血管事件死亡的主要原因。据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数据显示,全世界每年至少有1700万人死于心肌梗死,位列人类死亡原因首位[1]。
在中国,平均每年有200万新发心肌梗死患者,心梗成为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难治性疾病之一[2]。因此,自2014年起,每年的11月20日被定为“中国1120心梗救治日”。
传统手段不能解决心肌细胞丧失的问题
对于心肌梗死的治疗,目前临床上采用的各种措施包括药物治疗、介入和机械治疗等,这些措施虽然对心肌梗死有一定的治疗效果,但仍有相当部分患者随着疾病的进展出现心脏衰竭[3]。传统的治疗措施只能限制缺血区的细胞死亡,延缓疾病的进程,而且这些措施对患者造成很大的经济压力。所以,现有的内外科治疗手段并不能很好解决功能心肌细胞丧失的问题。
因此,关于如何促进心肌梗死后心脏的组织修复和功能重建是心血管研究领域的热点和重大科学问题。
间充质干细胞是一种多能干细胞,具有免疫调节和抗炎、抗纤维化、促进血管形成、抗心肌细胞凋亡、促进心肌再生等特性。研究表明,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疗法可以通过分化成心肌或旁分泌的作用促进梗死区心肌的存活,从而改善心功能[4]。并且,间充质干细胞来源丰富,增殖能力强,低免疫原性,在临床上具有很大的应用前景。
心梗治疗的新热点:干细胞疗法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科研工作者将治疗心梗的方法转向干细胞的移植中去。截止2020年11月,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的最大临床试验注册库http://clinicaltrials.gov网站上注册的有关干细胞治疗心梗的临床研究项目有121项。其中,主要涉及到的干细胞包括骨髓干细胞、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等。
早在2001 年,德国的研究者[5]完成第一例通过冠脉介入技术将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到心肌梗死患者冠脉中,并经过长期观察发现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心功能。
当时,研究者纳入了一名左心前区疼痛发作14小时的46岁男子。通过制备患者的单核骨髓干细胞,并且在患病6天后,进行干细胞移植治疗。在干细胞移植后第10周,心肌梗死面积从左心室周长的24.6%减少到15.7%。这个结果首次证明成体干细胞移植治疗心梗患者在临床上是可行的。
同年7月,德国的研究者[6]向6名患有心肌梗死的患者在进行冠脉搭桥的同时,第一次将自体的间充质干细胞直接通过心外膜注射到心肌内。在后期观察中发现,手术后3–9个月,所有患者均存活良好,四名患者的整体左心室功能得到改善,五名患者的梗死组织明显改善。同之前没有注射干细胞的患者相比,明显改善患者心功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国内也有不少相关研究,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的研究者在《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杂志上发表了一项研究[7],对65名志愿者进行了对照试验,以测试CABG在结合自体干细胞治疗严重缺血性心肌病引起的心力衰竭的疗效和安全性。这项研究将志愿者随机分为CABG + 干细胞组和安慰剂对照组,并且所有患者均接受了6个月的随访。经过6个月的随访,与安慰剂对照组相比,CABG + 干细胞组的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指数和壁运动指数评分有明显变化。此外,CABG + 干细胞组的6分钟步行测试的变化明显大于对照组。因此,干细胞疗法可改善心梗患者的心肌功能。
图片来自文献[7]
在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第八次全国心血管病学术会议上,研究者[8]也展示这一领域的研究成果。他们团队采用随机对照研究方法观察经冠状动脉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安全性,纳入18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为细胞移植组92例和对照组92例。随访两年,结果未发现与移植相关的恶性心律失常、感染等。随访期间未发生死亡、新发肿瘤、栓塞等事件。同时,与对照组相比,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可以在介入治疗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左室射血分数。
此外,国内干细胞治疗心梗已经有多个相关备案项目,包括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和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申请了“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心梗注射液移植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多中心临床试验”等。
展望
多项临床试验结果显示利用干细胞临床应用有利于急性心梗的治疗,有效促进病人恢复。随着干细胞再生医学领域的不断发展,应用干细胞进行心肌梗死的修复渐渐成为一种新的有前景的方法。相信随着科研工作者的不断努力,对于困扰人们已久的心梗的治疗会取得更大的突破,也会造福更多的家庭。
参考文献:
[1] Heart Disease and Stroke Statistics—2014 Update
http://ije.oxfordjournals.org/cgi/ijlink?linkType=FULL&journalCode=circulationaha&resid=129/3/e28
[2] Roe M T , Li S , Thomas L , et al. Long-term outcomes after invasive management for older patients with non-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J]. Circulation Cardiovascular Quality & Outcomes, 2013, 6(3).
https://misuse.ncbi.nlm.nih.gov/error/abuse.shtml
[3]肖昌辰. 间充质干细胞分泌的外泌体保护心梗后心肌通过p53介导的自噬通路[D]. 2017. http://cdmd.cnki.com.cn/Article/CDMD-10335-1017119301.htm
[4]肖昌辰. 间充质干细胞分泌的外泌体保护心梗后心肌通过p53介导的自噬通路[D]. 2017. http://cdmd.cnki.com.cn/Article/CDMD-10335-1017119301.htm
[5] Strauer B E , Brehm M , Zeus T , et al. [Intracoronary, human autologous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for myocardial regeneration following myocardial infarction].[J]. Dtsch.med.wochenschr, 2001, 126(34-35):932.
https://pubmed.ncbi.nlm.nih.gov/11523014/
[6] Autologous bone-marrow stem-cell transplantation for myocardial regeneration.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abs/pii/S0140673603121101
[7] Isolated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 combined with bone marrow mononuclear cells delivered through a graft vessel for patients with previous myocardial infarction and chronic heart failure: a single-center, randomized, double-blind, placebo-controlled clinical trial. http://med.wanfangdata.com.cn/Paper/Detail/PeriodicalPaper_PM21658561
[8] 姚康, 黄榕翀, 葛雷, et al. 急诊经冠状动脉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治疗心肌梗死安全性研究[C]//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第八次全国心血管病学术会议.
http://cpfd.cnki.com.cn/Article/CPFDTOTAL-ZHYX200606001219.htm
声明:本文为博雅干细胞内容团队原创,请勿随意转载到任何平台。若未经允许进行随意转载或随意篡改后转载,博雅干细胞将保留追诉权利。获得授权转载本文时,请勿删除本段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