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曾经有一所像风一样刮过的大学

前一阵保定“太行人家”公号征集本地华侨的老照片,我想起家里老相册里有一对五中华侨夫妇的合影,他们是五十年代就来五中教英语的印尼华侨,是我母亲的老同事了,结婚后买了新自行车,就在时髦的保定交际处(宾馆)楼前拍了合影,送给我母亲一张。我一直挺喜欢看他们年轻时英俊美貌的样子,对这张照片印象很深,看到征集照片,就翻出来发给了他们。

后来在太行人家的公号上看到一期研究保定华侨生活的文章,那对夫妻的照片作为插图随文发表了。

但我没想到的是,这篇公号文章揭密了一个如风过耳的历史存在——保定师范学院。记住,是五十年代的保定师范学院,不是保定二师,不是后来的保定师专,一开始就是大学级别的师范学院。

原来五十年代来保定的一批华侨在北京短暂学习后到了保定是进了这所名为“保定师范学院”的大学,毕业后多数分配到保定各所中学教书。而我熟悉的那对印尼夫妇则是五中的英语老师。这篇文章里别的同学合影中我又发现了他们,从而我才知道他们是保定师范学院毕业后来的五中。照片里的戴老师一直是那么美丽温婉,似乎多年中形象就没变过,一直到八十年代他们移居海外,印象中她一直就是三十来岁的样子,讲一口广东福建一带的普通话,她丈夫谢老师也是一口福建或广东口音的普通话。

而以前我一直以为他们从印尼回国时就是大学生,回来就开始教中学了呢。这次终于明白了他们的最高学历是在保定师范学院获得的。

而那个保定师范学院则仅仅存在了几年,六十年代初就迁到石家庄,与当时的石家庄师范学院合并了,那之后石家庄师范学院升格为石家庄师范大学,再成为河北师范大学。但河北师范大学的校史中却没有保定师范学院并入的记录,不知什么原因。而保定的很多历史记录里,对保定师范学院仅仅是一笔带过,根本没有专门的记载,往往是在前卫路的词条下提及某个方位上是保定师范学院旧址,然后说明“后并入河北师范大学”而已。

现在我看到了保定师范学院的牌子,看到了我熟悉的老师就在校门口牌子前的合影里,终于相信这个耳闻过的大学在保定确实存在过,就觉得有必要“追查”一下保定师范学院的短暂过往,毕竟,在1956年时,保定有三所大学,农大、医大和这所保定师范学院,而且它是当时河北省内仅有的两所师范学院之一,不能说没有回忆的意义。还有,那几批毕业生曾经是我们的老师,而我们对他们竟然一无所知,一直以为他们是国外毕业的大学生回国的。

保定师范学院,确实如风过耳,但那阵风里有过那么多年轻学子和教师的历史,而且,风吹过后,花开无数,他们培养了很多学生,还有,还有,还留下了一座教学大楼,至今还在,那就是河北大学西南院的文科大楼。还在。那座大楼里走出了多少届毕业生?至少我在那座大楼的中文系教室里听过半学期的古汉语课,是跟着79级中文专业的学生蹭课。也就是说,我们在曾经的保定师范学院校园里也留下过短暂的身影,尽管当初不知道那里的历史。

最早那里曾经是直隶高等师范学校,那就早了,long long ago啦!

1902年袁世凯在金线胡同办的直隶师范学堂,第二年就迁到北关,也就是现在的河大西南院,到辛亥革命后升级为直隶高等师范学校,再之后天津的直隶医学专门学校也迁到这里。到1921年曹锟创办河北大学时,这两所学校就从这里迁入灵雨寺并入河北大学,占据灵雨寺的直隶六中就迁到这里了。据说这里当年是一座花园式的校园,风景宜人,可惜在抗日战争中被日本侵略军焚毁。

到五十年代这块地方先是成立了工农速成中学,然后,就成立了保定师范学院,就来了那批华侨青年在这里读书。致于后来毕业了多少人,又怎么并入河北师范大学,师大的哪些老师来自保定师范学院(干脆说最早的保定师范学院的教师都来自哪里),一切都还是个迷。但现在河北大学文科楼却是一座实实在在的古董建筑,证明那里曾经是保定师范学院。

仅以小文抛砖引玉,就教于大家,相信以后会有新的史料披露出来,再现那个风一样吹过保定的保定师范学院。
作者:黑马,原标题:风一样刮过的大学——保定师范学院,转自黑马北京的头条号,插图主要来自太行人家公众号和黑马北京的头条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