酉时引火归元针灸疗法改善心肾不交型失眠症状及情绪状况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酉时引火归元法针灸治疗心肾不交型失眠的临床疗效及优势,并探讨睡眠与情绪改善的相关性,为该法的临床运用和推广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选取2016年03月~2017年02月期间,四川省中医院治未病中心及神经内科门诊病人符合纳入标准的受试者60例,随机分成两组。A组酉时(17:00~19:00)给予引火归元法针灸治疗,B组他时(因条件限制,主要在8:00~12:00和14:00~17:00)给予引火归元法针灸治疗,每周五次,两周为一个疗程,共两个疗程。在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在基线、治疗后及随访时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与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中医证候量表变化情况>并观察两组睡眠与情绪改善的相关性,评价该法改善心肾不交型失眠及调节情绪的临床疗效。结果:1.基线分析:治疗前两组研究对象性别、年龄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研究对象病程、PSQI评分、次要指标(SDS、SAS及中医证候量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两组基线情况具有可比性。2.两组自身前后对比:治疗结束后,两组的PSQI评分、次要指标(SDS、SAS及中医证候量表)均比治疗前有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一个月随访,两组PSQI评分、次要指标(SDS、SAS中医证候量表)均比治疗前有明显改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两组组间对比:治疗结束后,A组PSQI总分、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的评分均明显低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睡眠障碍、日间功能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次要指标(SDS、SAS中医证候量表)评分均明显低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一个月随访,A组PSQI总分、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的评分均明显低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睡眠障碍、日间功能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次要指标(SDS、SAS中医证候量表)评分均明显低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睡眠与情志改善相关性分析:治疗前发现,PSQI评分与SDS评分呈正相关(r=0.717,P=0.000),与 SAS 评分呈正相关(r=0.607,P=0.003)治疗结束后,A组的PSQI减分SDS减分呈正相关性(r=0.409,P=0.025),与SAS减分呈正相关性(r=0.526,P=0.003);B组的PSQI减分SDS减分无相关性,与SAS减分呈正相关性(r=0.480,P=0.007)。

结论:1.酉时引火归元法针灸治疗心肾不交型失眠疗效确切,且疗效可以持续至治疗完成后1个月,并能显著提高临床痊愈率。

2.失眠越严重,焦虑、抑郁的趋势越明显,酉时引火归元法针灸治疗期间可有效预防心肾不交型失眠伴发焦虑抑郁状态。...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