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秦文学】杜志祥:【杜志祥和他的“绝+体”诗】(创作谈)

杜志祥和他的“绝+体”诗

作者:杜志祥

在中国诗词体律中,有五律、五绝、七律、七绝等多种形式,但从未听说有一种“绝+(加)体”诗。咸阳市业余作家杜志祥,经过四十多年的探索和创作实践,逐步形成了一种“绝+体”诗,我以为有向大家推介的必要。

 一、 杜志祥何许人也

杜志祥,曾用名杜江,系陕西省音乐文学学会会员,咸阳市作家协会会员。农历1952年5月16日出生,陕西省咸阳市渭城区渭阳镇塔尔坡村人。1965年7月毕业于咸阳市塔尔坡小学,1966年7月,因“文革”返乡务农。1970年5月招工进陕棉八厂,历任保卫科消防队员、准备车间保全工、子校教师、房管科科员、厂办秘书、厂办主任、企管办主任、行政机关党支部书记、工会主席、八方公司董事、高级政工师等职,曾被评为陕西省职工自学成才先进个人。在中央及省、市报刊发表作品300余篇,在香港发表报告文学,著有个人诗文集《玉树临风》、《圈子》、《感动》,正式出版散文集《照相》。杜志祥出生在城乡结合部的农村,家境贫寒,上了七年学,就返乡务农。参加工作后,先被分配到企业消防队。这是一个闲差事,百无聊赖中只有读读书,看看报。就这样,从爱读到爱写,几十年笔耕不辍一路走来。他说,回顾自己的创作道路,可以说是一段蹉跎岁月。小时家里困难,上完学就拔猪草,挖野菜,没打什么基础;大一点又遇“文革”,失学后返乡务农;进厂后自学了一点儿,上了电大才有所提高。开始写东西时,根本不能看。由于自己“自不量力”,坚持练笔,虚心请教,慢慢走上了创作道路。

退休后,按理说可以静下心来,好好写点东西了,可他又受聘于西安一家公司。每天早上六点起床,七点出发去西安,九点到后上班,路上两小时,下午五点返回,到家就七点多了,又是两小时。一个六十多岁的老人,每天路上四小时,上班八小时,辛苦吗,确实辛苦。就这样,坚持工作和创作,才有了今天的成绩。虽然发表了不少作品,但他总认为自己是文坛的失败者。他说,要说自己是作家,那是对文学的亵渎。

二、 关于“绝+体”诗

说来也怪,在几十年的文学创作中,杜志祥开始专攻诗歌,后来自认为一诗(事)未成,不想竟慢慢对歌词产生了兴趣,他写的歌词,有的被著名作曲家谱曲,有的在电台、电视台播放;后来,他又喜欢上散文,以致正式出版散文集《照相》;近几年,他又强势回归诗歌创作,并逐步发明创造了“绝+体”诗。

所谓“绝+体”诗,说简单点,就是在七言绝句每首诗四句的基础上增加一句,变成五句,使七绝“起、承、转、合”的特点,变成“起、承、转、合、发(生发),使诗歌体律创新,容量增加,韵味绵长。“绝+体”诗的特点,概括起来有以下三点:

1、“绝+体”绝对佳。不要小看只增加了一句,它是对几千年传统诗歌体律的突破和挑战。长期以来,人们都认为七绝就是七言四句,这是对的;但你不能说五句就不是诗,从古风,到绝句,律诗,到词,到自由诗,朦胧诗,诗歌的内容在变,形式也在变。为了使大家便于了解“绝+体”诗,我们不妨先看看他创作的两首诗。其一《游咸阳湖》:山南水北皆为阳/古城美景一湖藏/水上游船碾细浪/柳下酌酒话沧桑/明日咸阳更辉煌。这首诗,以“山南水北”起头恰如其分,“一湖藏”让人想到湖象镜子辉映古城,又让人想起美酒;一个“碾”字诗意全出;而最后一句,既是“话沧桑”的内容,又是对全诗的升华。其二《我属于你━━欧洲行之四(马克思墓前感言)》:从小自幼学马列/追求真理不停歇/今日先生墓前过/壮怀激烈空悲切/何时方得朝天阙 。现在,坚信马列,相信共产主义一定会实现的人越来越少了;这首诗以岳飞《满江红》为典故,表现了人们,也包括自己,从壮怀激烈,到空悲切的心理路程,但最终还是以何时才能实现共产主义,向马克思报告这一喜讯收结,表明实现共产主义仍是大多数人的心理取向。

2、“绝+体”有添加。虽然只增加了一句,但全诗的容量增大了,使诗人能够表现更多的东西;特别是增加的这最后一句,诗人可以以前四句为铺垫,生发出更多的东西,或总结,或感慨,或转折,或升华,起到峰回路转,画龙点睛,抒发情怀,引人入胜的效果。还是来看看杜志祥的两首诗吧。其一《悼念陈忠实》:呕心沥血著华章/古原因你鹊名扬/先生今驾白鹿去/灞柳低垂浐河殇/叫人怎不痛断肠。按理说,只有前四句也是一首好诗,但有了前四句的铺垫,最后一句好像箭在弦上,不发不足以表达人们对著名作家的思念和哀悼之情。其二《我看好你—欧洲行之三》:浪漫之都思翩翩/灯红酒绿不足谈/励精图治谋发展/各领风骚数百年/我花开后百花残 。这首诗是对社会主义必将战胜资本主义历史规律的揭示,是对实现中国梦的肯定,是对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中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赞美。

3、“绝+体”味更佳。诗歌讲韵味,好诗韵味长。一首好诗,象茶,象酒,使人回味绵长。这与内容有关,与作者水平有关,也与诗歌格式体律有关。让我们还是来看看杜志祥的两首诗吧。其一《清明》:清明时节思母恩/其实我辈已白鬓/老时方知孝道重/切莫悔肠空沾襟/全面辩证享天伦。其二《半饱人生》:吃饭就吃七八成/做事要留三四分/表面亏损实丰盈/过犹不及是祖训/瑕不掩瑜更纯真。这两首诗,每首的最后一句,就像“三句半”的最后半句,饱含哲理和韵味,让人思考,使人回味。

 三、一点提醒

任何创造创新,任何新生事物,都有它不完美的地方,“绝+体”诗也是一样。如果你处理不好,啰里啰嗦,拖泥带水,画蛇添足,那就适得其反了。我想,这些就是创作“绝+体”诗最应注意的地方了。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作者简介

杜志祥,曾用名杜江、杜撰,系陕西省音乐文学学会会员,咸阳市作家协会会员,农历1952年5月16日出生,陕西省咸阳市渭城区渭阳镇塔尔坡村人。1965年7月毕业于咸阳市塔尔坡小学,1966年7月,因“文革”作为咸阳二中初68级学生返乡务农。1970年5月招工进陕棉八厂,历任保卫科消防队员、准备车间保全工、子校教师、房管科科员、厂办秘书、厂办主任、企管办主任、行政机关党支部书记、工会主席、八方公司董事、高级政工师等职,曾被评为陕西省职工自学成才先进个人。曾在中央及省、市报刊发表作品300余篇,在香港发表报告文学,著有个人诗文集《玉树临风》、《圈子》、《感动》;正式出版散文集《照相》。

三秦文学投稿须知

原创作品授权发布

多投有风险,投前需谨慎

坚决支持原创,打击一稿多投

其他公众号转载,需本公众号授权

若涉及版权问题,请与本公众号联系



三秦宗旨营造一片文学爱好者的乐土

                   共创文学梦想的家园!

总顾问:边士刚

顾   问:白忠德   罗旭初   孙德科

朿宝荣   李爱霞   胡遵远

顾盛杉

策   划:任武德

主   编:鱼儿姐姐

副主编:徐萱波   杨洪民

编   委:守   望    吴亚妮     崔启昌

李华磊    王发茂    谷   雷

余   晨     米兰花    毕廷娟

梦锁清秋  姜建洲

本期编辑:徐萱波

请长按二维码即可关注我们哦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