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注定买不起房,这一招将终结房价绑架刚需

国家统计局深圳调查队12月11日发布11月深圳居民消费价格(CPI)数据,环比下降0.2%。其中11月私房租赁市场处于淡季,租赁需求不足,并且目前新政策使市场整体降温,带动私房房租环比下降0.2%。与10月相比,南京的房租价格出现小幅下降,私房房租和自有住房均价分别下降了0.6%和0.2%。

进入11月,租房市场开始步入传统的淡季,市场上新增的租房需求较年中高峰期下降约20%-30%。目前有租房需求的租客,不但有充足的房源可供选择,而且还有时间“货比三家”,对比不同房源后再从中挑选租金实惠的单位承租。

房租下降了,不过不要着急,你现实中一定感觉不到。这很大原因在于淡季的来临,让租赁市场有所冷静。还有“由售转租”的情况大幅度增加,也是房租调整的诱因。总之不排除该数据的下降会改变人们的预期并影响每一个人。

安家融媒认为,虽然我们目前不能把现在大肆推崇的租赁住房供给归结为房租下降的原因,但是我们有信心未来随着人们租住观念的改变以及大量居住形式的供给,会给年轻人租房压力减缓不少。房租的变动还是跟房子价格有直接关系,人们买不起房被迫选择离开一线城市,或者选择其他居住形式,房子出租自然会受影响。还有房价降温,房租也难涨上去,这是连锁反应。

但是你一定很难遇到房东主动给你降房租的情况,所以相当一段时间内,人们对租房的认知还需要一个过程,买房依然会成为年轻人关注的头等大事。为什么年轻人买房这么受关注?原因很简单,就因为买不起。如果都买得起,就没有人再关注这个话题了,也就不会再形成社会热点了。

联合国说:15-24岁是青年;世卫组织说:44岁以下是青年;国家统计局说:15-34岁是青年。安家融媒只能很遗憾的说,只要你还没买房,你就依然是青年,正如还没娶媳妇就是小伙子一样。当然这不一定准确,只是一种感觉。也就是说,青年是一种精神,是一种奋斗的状态。

但是当首富告诉你,年轻人还是不要买房了,因为未来的房子会越来越便宜。马云说过此话,说房子如葱未来不值钱。李嘉诚也说过此话,而且李嘉诚在不断抛售物业。马云和李嘉诚究竟是站着说话不腰疼,还是他们摸准了时代的脉搏?

在房子是用来住的而不是用来炒的这一定位下,炒房者将一步步被挤出市场,还刚需改善型自住购房者们一个净化的空间,从长期来看,不存在什么误伤,即便有,这种代价也值得付出。房子回归居住属性,投资属性大大减弱,到那时,哪还有那么多的居住需求呢?试想一下,有多少人是把房子当居住品来买的?相信多数是投资品,甚至炒房的标的。

大家之所以不愿意租房,多数是因为买房才能带来资产保值增值的安全感,你现在一定嘴硬,就是觉得买房好,安家融媒不想说买房好还是租房好,因为现在说什么都没用,现在大家的观点完全都是建立在房价继续大涨基础上的,将来房价稳定了,炒房者离去了,到那时再谈买房和租房两种生活方式才会更加有意义。因为现在谈论的不是生活,纯粹是投资回报,主要还是因为买房的财富暴增问题。

当房价真的不会大涨时,它的诱惑力也就丧失了大半。然而,我们必须承认,房价再降,他也是房子的价格,是大宗商品的价格,本来人人买房就不现实,特别是年轻人一毕业就买房更不值得鼓励。无论房地产市场如何波动,相当大一批人基本上与买房无缘。房价基数太大。

房子不是一般的商品,不是你想买就能买。安家融媒也是基于现状经常劝大家不要一毕业就想着买房,因为你根本就没那个资格,这个资格是指你根本就没钱买,除了啃自己的父母,你还真以为有几个能靠自己两三年的打拼买套房子?哪怕是首付。并不是说我反对买房,而是什么阶段干什么事。

今年突破性的大招太多,成立国有租房公司、提出“租购同权”的概念、加快集体土地建设租赁住房,每一项都是破天荒的,开天辟地的,这也是未来房地产大变革的标志。

国家九部委发文推出12大试点城市,当时还有不少人半信半疑,甚至觉得不但不会让购房者减轻压力,还能让房租升起来。更有人说,只要户口不放开,就不能起到根本效果。这不,大招真的都来了,多地已经明确要实现租房落户,最终实现租购同权。

安家融媒认为,租房时代即将来临。但要注意,不是说让所有人都去租房住,而是说租房市场更加健康良性,也标志着一个全新的租房时代来临。国家鼓励租房,严厉打击炒房,人们的观念也会发生改变。

这每一步都是对刚需购房者的利好,都是对炒房者的打击。未来不是梦,或许人人解决住房问题,大家安居乐业真的一点都不渺茫。如果人人都有了房子,大家不再为房发愁时,炒房者也就没了空子可钻,购房者就不会被炒房者给忽悠了。至于房价有多高还有什么意义呢?到那时房价才真正的与普通人毫无关系了。

房子买不起一定会成为常态,租房也一定会成为常态。为了房子发愁的这个时代终将会过去,当然是人就会有烦恼,就会有时代变革的阵痛,只是为住房发愁的日子该结束了。人们的欲望是无止境的,今天不再为房子发愁了,一定还会有其他的事让你发愁。我们都要有这个心理准备,比如不愁住房了,可能要愁其他的,甚至还会对住房的品质需求越来越大。即使如此,温饱解决了,人人有房住了,再也不可能拿刚需的住房来威胁百姓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