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一切所得,都是以德交换,无德一定无所得(连载264)
【原文】
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
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译文】
名声、名望、名分与您的自身、您的身家性命相比较,究竟哪个更与您关系亲密、不可须臾分离呢?
您的自身、您的身家性命与您的财产、物质拥有相比较,究竟哪个更重要、更占分量呢?
有所收益与有所失去、有所损失相比较,究竟哪个会带来后遗症、带来麻烦呢?
所以,如果过分的贪爱并刻意追求各种各样的身外之物,并为此而绞尽脑汁,诸如功名利禄、豪宅名车、投人所好、贪图享受、阳奉阴违、不择手段——怎能不耗尽精神,费尽心机呢?
而如果一味过于积敛财富,积藏的东西越多,想要贮藏起一切自己喜欢的心爱之物,那结果必定会遭致更为惨重的损失。那时,失去的不仅仅是财富,还包括人格、尊严、品质等方面的损失,甚至于要陪上生命的代价。
因此,自然的规律就是这样:
知道满足的人不会让贪欲扰乱自己的身心;
知道满足的人少一点麻烦与污点;
知道满足的人就不会受到屈辱,而且更要告诫自己适可而止,不使自己为生活的俗事所累,劳碌奔波耗费精力。
也只有知足并凡事适可而止,才不会有危险。能知止可以更有益于自己,使身心健康安全;能知止,才可以持续地存在与发展下去,保持平安长久。
本章共分两大段来阐述:
第一段即:“名与身孰亲? 身与货孰多? 得与亡孰病?”
老子《道德经》每一章的开头都会用最出色的语言一下子点明主题。
老子在这一章里直接用了三句闪电式的千古三问,重重地敲打着人类的心——历史的教训就是:贪财会死在财上,贪赌会死在赌上,贪色会死在色上。一个“贪”字,会导致亡国破家,甚至好端端的人会早早地命归黄泉。所以,一个“贪字”,不是小事。
首先,从逻辑关系来说,“货”代表利。
名和身的关系,身是根本,名是外在的;名是依附于身而存在的,货也是依附于身而存在的。如果身已经不能保全,那么名和货就是无皮之毛、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还能有什么意义呢?
因此,对于这两个选择题来说,稍微有些理智的人都不会做出错误的选择。
怕就怕被名和货冲昏了头脑,迷乱了理智!人们通常最容易犯的错误就是:过多地把精力投在那些自己没能得到的东西上面,而不去珍惜那些他已经拥有的东西。
比如空气和水,每个人只要活着都离不开它们。但是正由于它们太容易获得了,所以人们过去根本不会意识到它们的重要性。
所以,人们可以为了短暂而浅薄的利益所驱使,做出污染空气和水源的事来。直到最终危及人类自身生存了,才回过头来以几十倍、上百倍的代价来消除污染——还不见得一定能恢复到原来的样子呢……
比如健康,其实每个人最重要的就是健康。
但是当年轻力壮的时候,从来不会感觉到健康的可贵。只有到了健康不再的时候,才会觉得能够吃得香、睡得好、像正常人那样去生活才是真正的幸福。
比如年轻的时候为了追逐金钱和名誉地位,把自己所拥有的其他一切都肆意地挥霍掉了。
就算能够功成利就,当自己意识到人生中那些真正最宝贵的东西已经永远不再的时候,是不是会觉得锥心刺骨的痛呢?
凡是这一类的行为,都可以叫做“舍本逐末,因小失大”。
其次,从辩证角度来说,每一个人来到这个世界,都不可避免地要面对三个非常尖锐而又现实的问题:
第一,在常人看来,追求名利是人生的目的;为了名利,可以不顾及身体甚至生命。
因此有人说:“名利”二字甚于利箭,利箭易躲,名利难防。
第二,老子告诫人生需要觉悟,生命重于名利。
名望与财富虽然可爱,却都不及生命可爱。
因为名利属身外之物,又不可以长保,又与生命的永恒价值没有必然关系;所以善待生命,保障生命永恒,才是一劳永逸的大事!但老子讲,很少有人能真正懂得和做到。
第三,常人虽然宝贵生命,但两眼只盯着名利,认为有了名利就有了一切,结果反为名利所害。
老子反对名利,并不是放弃对物质文明的追求,而是反对贪得无厌,反对片面地以金钱来衡量人生价值的思想观念。
再次,从因果角度来说:
第一,人生的一切所得,都是以德交换,都是厚德载物。
人生所遇的一切幸运,都有生生世世积德的原因;人生所遇的一切不幸,都有生生世世行恶的原因。
一切所能得到的,都是因为曾经有过付出;但并非一切付出都能得到善报,而是一切足以积德的付出才能得到善报。
德的有无,决定能否得到;德的高低,决定得到的多少。
第二,有时获得与丢失之间,获得外物并不一定是好事,丢失外物也并不一定是坏事。
从道德的角度而言,获得就意味着德的减损,丢失就意味着德的增添。所以,过分吝惜而不懂得舍弃,外物虽是保住了,丢失的德也就收不回来了,这是更大的浪费!
第三,生命不仅是此生此世,还有生前与身后。
生命在世世代代轮回,所以任何得失、善恶与正邪,都会在生命的全程中得到反馈。人不可抹煞历史,更不能拒绝对自己任何时刻的作为承担全部责任。
当我们明白所得的根源在德,那么生命中所有发生的事情都是让我们觉知,都是让我们明白:今日发生之果,是过去累世的因,种下什么,收获什么。所以我们也就不会一味希求好报,而是在于修好德最重要!
别忘了要每天问问自己:您在自己生命银行里存了什么功德!老子的贵生思想,就是让我们返朴归真,是修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