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心梗】老年人冬天最怕脑梗、心梗,徐长化奉送安全过冬法宝!

进入冬季,天气变化明显,心脑血管疾病也进入高发期。原湖北中医药大学教授、主任医师,教研室主任,从事中医临床工作50余年,擅长治疗肾炎、前列腺炎、前列腺增生,阳萎早泄等男科疾病,治疗脑梗、心梗、高血压、中风偏瘫等心脑血管疾病,现在武汉诚顺和中医门诊部坐诊的名老中医徐长化教授表示,入冬后,一是部分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不好,血压容易骤然升高,一些既往有脑血管病变患者极易诱发卒中,也就是中风。另外,一些发生过心脑血管疾病的老病号,这个时期症状也出现一定程度的加重。

一、冬季温差大 易诱发心血管疾病

徐长化教授表示,进入冬季,整个大自然的阳气都处于一个收敛状态,自然界阳气锐减,但是人对阳气的需求并没有减少,所以这个季节的人就会容易出现气虚,中医认为“气为血之帅”,血液的运行主要靠气的推动,气虚推动血液运行缓慢,会出现血虚现象。这样会导致人的心脏负荷加重,脑部缺血。人们在此时感到的胸痛、憋气或头晕、麻木等,都是人体对天气变化的一系列“应急反应”,是很正常的。但是要提醒那些对环境温度变化耐受性较差的人或是原本就有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这种反应很可能使心脏、大脑等重要器官出现缺氧、缺血的症状,以至诱发如冠心病、肺心病、心律失常等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还有就是中风,也是这个季节的高发病,若不注意甚至会导致死亡。

在冬季,老年人心脑血管疾病高发与其生理特点有关。老年人普遍存在动脉硬化症状,如遇寒冷空气袭击,便会全身血管收缩,血流阻力增加、心脏负担加重,很容易导致冠状动脉痉挛,诱发心肌梗死。冬季心脑血管疾病高发,还与人的心理状况有很大关系。由于气候和温度的变化,很多人容易在冬季产生抑郁情绪。心情不畅、心理压力过大及居住环境、生活饮食习惯以及过度劳累等都会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的发作。所以冬季对待心脑血管疾病要采取谨慎的态度,提前做好预防准备。

二、心梗、脑梗、脑出血的前兆有哪些?

急性心肌梗塞、脑梗塞、脑出血,是3只吃人的大老虎,如果高血压患者出现以下征兆,请你立即就医,因为这3只吃人的老虎,已经到家门口了。

1.急性心肌梗塞常见的先兆症状:

心绞痛发作较前频繁,疼痛持续时间长,疼痛程度重,轻微活动甚至休息状态下也可出现心绞痛,服用硝酸甘油效果不明显,常伴有出汗现象,疼痛发作时患者烦躁不安;

胸闷多伴随心绞痛同时出现,也可出现活动时心慌气短;

突然出现不明原因的呼吸困难、咳嗽、咳泡沫样痰等急性左心衰症状;

有时患者自感心慌气急,触摸脉搏为不规整脉,此症状可反复频繁出现;

疲乏无力。精神不振、嗜睡、烦躁、头晕、恶心、呕吐或腹泻等感冒症状或胃肠道症状;

无心前区疼痛等不适,而表现为牙痛、胃部不适、左侧肩肿部酸痛。

急性心肌梗塞可在患有冠心病心绞痛的青、中、老年人中发病,且因症状不典型不易被重视而延误诊断。

2.脑梗塞前兆

脑梗塞是各种栓子随血流进入颅内动脉使血管腔急性闭塞, 引起相应供血区脑组织缺血坏死及脑功能障碍,多见于45~70岁中老年人。

脑梗塞的人多在安静休息时发病,有的人一觉醒来,发现口眼歪斜,半身不遂,流口水,吃东西掉饭粒,举不动筷子,这就是发生了脑梗塞,常使人猝不及防。但是只要留心观察,还是可以发现一些脑梗塞的前兆的。有部分病人发病前有肢体麻木感,说话不清,一过性眼前发黑,头晕或眩晕,恶心,舌头痛,血压波动(可以升高或偏低)等短暂脑缺血的症状。这些先兆症状一般很轻微,持续时间短暂,一不留神就被忽视了。

脑梗塞造成的后遗症主要有:偏瘫(半身不遂)、半侧肢体障碍、肢体麻木、偏盲、失语。由于生活不能自理或完全自理,给患者和家人造成很大的影响。

3、脑出血前兆

脑出血又称脑溢血,脑出血的发病比较急骤,发病的原因有很多种,与高血压,糖尿病,血管的硬化等有关。

老人鼻出血后,约有50%~80%的人在1~6个月内会发生脑出血。所以,在排除外伤、炎症等因素后,老人鼻出血多数是脑出血发生的早期信号之一。

突然感到一侧身体麻木、无力、活动不便,手持物掉落,嘴歪、流涎,走路不稳;

与人交谈时突然讲不出话来,或吐字含糊不清,或听不懂别人的话;

暂性视物模糊,以后可自行恢复正常,或出现失明;

突然感到头晕,周围景物出现旋转,站立不稳甚至晕倒在地。这些表现可以短暂地出现一次,也可以反复出现或逐渐加重。

脑出血跟天气的变化有着密切的关系。天气变寒,人的皮肤血管床收缩,造成心脑循环血量的剧增,心脏负荷增加,脑循环阻力增大,容易引起血压增高,因此,冬季来是脑血管意外的高发期。

三、做好 “两个时段、四个方面”,即可有效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众所周知,冬季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发季节,而清晨又是每天发病的高危时段,受冷空气刺激,心脑血管病人的动脉容易收缩、痉挛。同时寒冷会增加脏器工作负荷,发生供血不足,出现心肌梗死、脑梗死。那么老年人如何平安度过“冬天的早晨”呢?徐长化教授指出,心血管患者从做好以下“两个时段、四个方面”,即可有效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两个时段”预防

1.睡前

中医认为,“冬者,天地闭藏”,即是说冬季万物闭藏,自然界阴盛阳衰,各种动植物都潜藏阳气,以待来春。因此,冬季养生应注重敛阴护阳:尽量早睡晚起,保持较长的休息时间,使意志安静,人体潜伏的阳气不受干扰。为此,应尽量做到睡前不喝刺激性饮料如酒(红酒及白酒均不宜)、咖啡或浓茶;饮水也不宜过多,以避免频繁起夜,影响睡眠;不看引起情绪波动的小说、电视或电影。

睡前泡脚:睡前半小时用温水或者中药浴足包泡泡脚,泡脚的水温一般维持在38℃-43℃为宜,足浴时水要淹过踝部且要经常搓动,糖尿病患者要注意避免烫伤。泡完脚后,可以自己按摩脚部,达到不同的保健效果。如果夜间睡眠时间只有5-7小时左右,可以增加午睡1.5到3小时左右。

2.醒后

醒后不要立即起床,应在床上做到“三个半分钟”,即醒后在床上躺半分钟然后在床上坐半分钟,下床时下肢着地要停半分钟。醒后先喝半杯温开水以促进血液循环、补充水分、促进胃肠道蠕动、帮助消化。

四个方面”预防

1.穿衣

注意防寒保暖,要随天气变化及时增添衣物,避免着凉。防止感冒,尤其要注意足部及颈椎的保暖。出门戴好围巾、帽子、手套,还有口罩。

2.饮食

冬季是进补的好季节,进补要顺应自然,注意养阳。根据中医“虚则补之,寒则温之”的原则,老年人在冬季应以温、补膳食为主,提高机体的耐寒力。宜吃一些高热量、高蛋白的食品,合理安排一日三餐,做到干稀搭配、荤素夹杂,以增强防病抗寒能力。少吃凉食、刺激性食物和油炸食品。不能暴饮暴食,尤其是晚餐。

3.锻炼

冬天的清晨温度最低,所以不适宜很早就出门锻炼,建议入冬以后最好在太阳出来以后比较暖和的时间段进行锻炼。如果有雾霾则最好不要出门,并在室内使用空气净化器除霾。

4.居处

居处以安定清静为宜,如有条件应保持室内温度在18-25℃,在控制室内温度的同时,应注意保持室内清洁、湿度适中,每天早晚开窗通风至少半小时或者使用空气净化系统。使用“小太阳”等局部取暖不要距离太近或者长时间使用以避免热损伤。

四、冬天,不想脑梗心梗,远离三物

第一物:浓肉汤

秋冬天,开始进补,无可厚非,但是,要注意,少喝浓肉汤。一般情况下,大多数浓肉汤中,含有较多的盐分,不利于血压健康,为脑梗埋下隐患。此外,浓肉汤中,脂肪、胆固醇含量也较高,尤其是,浓白色的肉汤,含量更高,不利于心脑血管健康。所以,预防脑梗,浓肉汤,也要少喝,喜欢喝汤的人,不妨选择淡口味的蔬菜汤菌汤。

第二物:咸菜

生活中,咸菜,是餐桌上常见食物之一。尤其是,中老年人,更是喜欢吃咸菜。但是,预防脑梗,要注意少吃咸菜,高血压者,更要远离不要吃。咸菜中,含有较高的盐分,也就会导致摄入过多的钠。钠与血压升高,关系密切,而这股强大的压力,考验着每一根血管,为脑梗留下隐患。所以,预防脑梗,要远离咸菜,尤其是高血压者,切莫忽视。

第三物:油炸食物

油炸食物,十分美味,受到多数人的喜爱。然而,食用油在经高温加热后,会产生分子结构变化,部分脂肪酸变为反式结构,这样产生的反式脂肪酸会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此外,摄入过多的油腻,会造成血管中甘油三酯含量过高,导致"血液粘稠"。慢慢地,甘油三酯,还会在血管壁上沉积,形成斑块,这些斑块再不断扩大面积和厚度,使得血管内径变小,血流变慢,从而使血管堵塞变硬,形成动脉粥样硬化,阻碍血液流通,增加脑梗风险。

因此,油炸食物,一定要注意少食,尤其是三高者,更要少吃。

五、冬天,不想脑梗心梗,常饮二种水

第一种:温开水

多喝水,补充体液,稀释血液,预防血液粘稠,减低血栓的形成,有助于预防脑梗。温开水,35-40摄氏度,最为适宜,同时,还有益肠胃健康。三个时间段,要养成主动喝水的习惯,并且,要小口慢慢喝。早上起床后,喝一杯温开水;晚睡前,喝一小杯温开水;起夜时,一小杯温开水。

第二种:淡茶水

淡茶水,也是稀释血液不错的饮品。并且茶水,还有助于排毒,降脂,改善血管健康。入冬后,经常泡杯热水,还可以暖身驱寒,一举多得。荷叶苦丁茶,可降脂,降压,改善血稠,防血栓,预防心血管疾病。

推荐:用蒲公英、荷叶、小叶苦丁,三者搭配在一起,泡水代茶饮,即可。

其中,荷叶,可降低总胆固醇和生甘油三酯,同时,能降低全血比粘度、红细胞压积、从而改善血液浓粘状态,具有明显的降脂作用。小叶苦丁,对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有降低作用,促使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面积减小。蒲公英,可降低血清三酰甘油,有效升高高密度脂蛋白。三者搭配,泡水喝,不仅可降脂、改善血粘稠,预防血栓,还可以帮助人体排出更多毒素。

六、防治心脑血管病还要牢记这些法宝

生活规律:早晨气温低,不适宜晨练。中老年人最好在早饭后9-10点再锻炼,多晒太阳可促进钙质合成和吸收。

戒烟限酒:戒烟、限酒,可饮少量黄酒。

适量运动:要根据身心情况锻炼身体,每天有氧运动不少于30分钟,不要选择爬山、跑步、打球等剧烈运动项目,可以选择太极拳、游泳、走步8000至10000步等,以运动后自感身体轻松为准。

保持乐观态度:避免情绪大起大落。养精调神,保持良好心态,避免情绪激动、过度劳累、生活无规律等。研究表明,心脏和血管对情绪反应最为敏感。

合理膳食:建议心脑血管病人养成低盐、低脂、低糖饮食习惯。增加纤维膳食,多吃玉米、麦麸、豆类、海带、蔬菜、水果、洋葱、大蒜等食物。减少脂肪和胆固醇的摄入量,避免食用高胆固醇食物。多吃豆制品,大豆里富含多种人体所必须的磷脂,常吃豆腐、豆芽、豆腐干、豆油等豆制品,能够预防心脑血管疾病。

定期检查:定期做身体检查,监测血压、血脂、血糖浓度。老年人应每年做体检一次,并要对血压、血脂、血糖进行监测。

科学用药:要在医生指导下合理使用防治心脑血管病的中西药。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