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种小儿推拿常用手法,值得收藏!
-这是月嫂了不起的第637篇文章-
姐妹们,昨天是我们的冬季大节日——冬至,你吃饺子了吗?俗话说,冬至不到天气不寒。冬至没到的时候,即使是冷,也还有回旋的余地。一旦过了冬至,寒冬就近在眼前了。冬至,阴极之至,阳气始生,虽然不适宜生长,但却是最佳的收藏季节,适合养精蓄锐,为来年春夏的万物生长做准备。所以,冬至后,最适合有规律地养生。尤其是对小宝宝来说,每天定期做下推拿保健,不仅能在冬天为身体储存更多阳气,还可以促进身体的生长,预防疾病。今天,月姐就为姐妹们盘点了21种小儿推拿手法,帮助姐妹们用更专业的护理技能照顾宝宝,让宝宝在这个冬天更加健康,也让宝妈更加放心。小儿推拿是建立在中医整体观念基础上的一种保健方法。它以阴阳五行、脏腑经络等学说为理论指导,运用各种手法刺激穴位,使经络通畅、气血流通,以达到调整脏腑功能、预防疾病、保健的目的。小儿推拿在操作方法上强调轻快柔和、平稳着实,注重补泻手法和操作程序,对常见病、多发病均有较好效果,对消化道病症的调理效果最佳。位置:脾经位于拇指末节螺纹面,在拇指桡侧缘,指尖至指根成一线。1、治疗脾胃虚弱导致的消化不良、食欲不振、肌肉消瘦等3、治疗脾胃不和导致的饮食停滞、胃脘痞闷、吞酸纳呆、呕吐腹泻等;4、小儿体虚,正气不足,患斑疹热病时,可推补本穴。1、一手将患儿拇指屈曲,另一手循拇指桡侧缘由指端向指根方向直推,或旋推拇指末节罗纹面,称补脾经。3、补脾经和清脾经统称推脾经,往返推为平补平泻,称清补脾经。手掌面,以掌心(劳宫穴)为圆心,以圆心至中指根横纹内2/3和外1/3交界点为半径,画一圆,八卦穴即在此圆上。顺运治寒,开胸膈,和五脏;逆运治热,降胃气,消宿食。主治咳嗽、痰喘、胸闷、呃逆、呕吐、泄泻、食欲不振等症。医者用右手食、中二指夹住患儿拇指,然后医者用拇指自乾宫起向坎宫施运至兑宫止为一变,叫做顺运内八卦或右运内八卦;如果从艮宫起以逆时针的方向旋运至震宫止,周而复始的旋运,称为逆运内八卦。另外,在临床应用时还可根据具体的疾病和八卦各宫和脏腑的对应关系,在某个宫上进行顺或逆揉操作。次数100-300次。注意:在运八卦的过程中,要避开宝宝手掌的“离宫”。离宫连接心脏,过度按摩离宫,会对宝宝心脏有伤害。主治惊燥不安,惊风抽搐,胸闷,痰喘,咳嗽,风痰,吐涎,腹痛,气血不畅,呼吸困难等。捻法:用拇食指捏指节捻搓30次。可治扭挫伤引起关节肿痛,屈伸不利等症。经常搓捻五指节有利于小儿智力发育,可用于小儿保健。位于足底部,蜷足时足前部凹陷处,约当足底第2、3跖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1/3与后2/3交点上。涌泉穴是足少阴肾经的常用腧穴之一,主治肺系病证,大便难,小便不利,奔豚气。手法:将拇指或食指的指端放于足心涌泉穴处,来回按揉,每天揉100次为宜。作用:通全身经络,清心火,发汗祛邪,安神,止惊,促进睡眠等。位置:肝经的穴位在食指末节的螺纹面。肺经的穴位主要在无名指末节的螺纹面。手法:用食指和中指的指腹,沿着孩子左手食指和无名指的指腹面,从指根推向指尖。作用:主治便秘、积食、内热、口臭、烦躁易怒、舌苔黄厚腻等。手法:以脐部为中心,顺时针方向揉动。每次5-10分钟不等。位置: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之间,平后发际上0.5寸处的凹陷处。手法:按摩者用拇指与食指合作,将两侧风池穴同时捏而提之,称为拿风池。拿5-10次。也可用拇指螺纹面由上而下采用擦法。作用:凉血,止血,解毒,退实火引起的发热,消炎,消肿,化热痰等。此穴性寒,虚寒证者忌用。位置:在项背部脊柱区,第7颈椎和第1胸椎棘突之间。功效:清热解表,通经活络。主治发热无汗、感冒、咽喉肿痛、项强、咳嗽、百日咳、哮喘等病症。手法:用拇指指端或中指揉该穴,称揉大椎。用双手拇指、食指提捏皮肤向穴中挤去,每次30-50次。手掌根部,从小天心穴开始向两侧分推,为阴阳穴。只推向靠拇指大鱼际侧的为阳穴,只推向靠小指小鱼际侧的为阴穴。平衡阴阳,消积食,化痰,帮助消化等。分推阳穴适用于体内“寒大”者;分推阴穴适用于体内“火大”者。分推阴阳,用双手拇指指腹自小天心穴向两侧分推,操作2~5分钟。①分推阳穴:从小天心穴开始向大鱼际分推2~5分钟。②分推阴穴:从小天心穴开始向小鱼际分推2~5分钟。来回推(清法)3 ~ 1 5 分钟, 用于有些肠热,但肠热不是很明显者;离心推( 泻法) 3 ~ 1 5 分钟,用于肠热很明显者。位置:掌侧食、中、环、小指近节指间关节横纹处。(又叫四横纹)作用:小儿腹胀、疳积、消化不良等;推四横纹多用于治疗消化不良、疳积,可与补脾经、揉中脘等穴合用;②用拇指甲分别掐食、中、环、小指近节指间横纹,称掐四横纹。位置:肺俞穴位于人体的背部,当第3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二指宽)处。2、缓解治疗支气管哮喘、支气管炎、肺结核、肺炎等;手法:咳痰时,一边吐气一边强压肺俞穴6秒,重复三次,就会感觉喉咙处的异物消失了。小孩不能按压太强,应该增加次数。位置:位于背部正中线,由腰部最低点的凹陷处,到尾椎骨。手法:让宝宝俯卧,医者用拇指或中间三指,自上向下,从宝宝腰部最低点的凹陷处推至尾椎骨,约一秒一下,共推2分钟,100-300次。位置:穴位在肩下,前直乳中,当大椎与肩峰端连线的中点上。作用:宣通气血,发汗解表。多用于防治感冒、惊厥、上肢活动受限等病症。手法:用两手拇指与食指相对用力捏拿肩上大筋,约捏拿5~10次。作用:可健脾和胃,理气消食。主治腹痛,腹胀,肠鸣等消化系统疾患。顺时针摩腹可通便,逆时针摩腹可止泻。手法:沿肋弓角边缘或自中脘至脐,向两旁分推,称分推腹阴阳、分腹阴阳;掌或四指摩称摩腹。位置:小横纹在掌面食指、中指、无名指和小指掌指关节横纹处。作用:开胸散郁,化痰涎。主要用于脾胃热结、退热,消胀,散结、口疮、唇裂、烦躁等症。1、掐揉法:用拇指甲逐个掐揉本穴(可掐1次,揉3次),称掐揉小横纹。2、推法:用拇指面逐个纵向上下来回推本穴,或使患儿四指并拢,横向来回推本穴,称推小横纹。作用:健脾和胃,消食化滞。主治小儿腹泻,腹胀,嗳气,食欲不振,呕吐,恶心,消化不良,厌食,呕吐,盗汗等症。手法:拇指端在患儿的大鱼际中点处,先顺时针按100次,再逆时针按100次。手法:按摩时用两只手的拇指指端分别按压住两腿的足三里穴,指端位置不动,用力由轻渐重,连续而均匀地用力按压。位置:前臂掌侧正中,自腕横纹中点至肘横纹中点呈一直线。作用:泻心火,安神,除烦,利尿,化热痰,退心火引起的发热等。此穴性凉,虚寒证者忌用。学习完这21种推拿手法,我们还不能立即给宝宝应用。在做推拿前,一定要确认,宝宝没有以下5种情况,才可以进行推拿。1、皮肤发生烧伤、烫伤、擦伤、裂伤及生有疥疮者,局部不宜推拿。2、某些急性感染性疾病,如蜂窝织炎、骨结核、骨髓炎、丹毒等患者不宜推拿。3、各种恶性肿瘤、外伤、骨折、骨头脱位等患者不宜推拿。4、某种急性传染病,如急性肝炎、肺结核病等患者不宜推拿。确认小宝宝可以进行推拿按摩以后,在实际按摩过程中,姐妹们还要注意手法的轻重,尤其是以下4个方面:4、随着治疗的深入、病情的变化,即使同一病儿手法的轻重也应不同。这样才能让推拿手法“各至其理,无过其道”。还有一点需要提醒姐妹们,小儿疾病的病理特点决定了小儿发病容易、传变迅速,治疗不当或不及时会影响疾病的愈后转归,所以,在给宝宝做推拿前,一定要进行专业的培训,并且进行反复练习,方可上手。这既是服务雇主时应尽的义务,也是对咱们自己的口碑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