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行中江5,宜兴到高淳下
第三天,宜兴艾美->团氿风景区->西氿->骆驼墩遗址->水北村真武殿->西溪遗址->溧阳平陵路->平陵村->定埠->下坝->东坝->固城遗址->楚王庙->固城湖->汉庭高淳凯金广场店,153公里
我三伯母是溧阳人,1940年代去上海纱厂打工,后来就一直住在上海,我读大学时,周末经常去伯父家蹭饭。伯母有一手好厨艺,因此我很喜欢溧阳菜的味道,今天午饭仅是一碗牛肉面,但确是正宗的溧阳味道,于是半小时后满血复活,前往平陵村。
吃午饭那家面馆的对面,位于东大街
在西城河的东风桥上北望
光绪《溧阳县志》记载:“周景王四年(前541年),吴筑古城为濑渚邑。”濑渚邑
在今高淳固城街道新建村,南临固城湖和胥河。修筑濑渚邑是为了防备楚国东扩。
三年后,鲁昭公四年(前538年),《左传》的经与传都记载:“秋七月,楚子以诸侯伐吴,使屈申围朱方,八月甲申,克之,执齐庆封而尽灭其族。…遂以诸侯灭赖。”这儿的“赖”当为“濑”之误,即濑渚邑。
吴国失去濑渚邑这个重要的据点后,沿胥河退往溧阳方向,依托茅山山脉的南延伸段,修筑一座简易城邑,叫陵平邑,陵平邑大致在今天南渡镇以南的大小金山附近。从濑渚邑到陵平邑并没有天然的屏障,不久楚国再攻破陵平邑,改名平陵邑。吴国后来夺回濑渚、陵平二邑,也没有把名字改回来,竟然保留至今。
溧阳的大街上路牌极少,这是平陵西路,绵延6公里多
如果此地再建一条桥?
平陵村,不清楚是否古陵平邑的原址,村子比较老旧,尽管村里最老的一座土坯房也是1960年代搭建的。网上有文介绍,昔日的大金山早已被铲平,仅小金山尚留有一点土墩,我看到的是这个土墩已被圈进一个工业园内,大概率也被铲平了,还真的是平陵了。
1960年代的土坯房
1980年代的房子
小金山在这个园内
既然到了平陵村,就再往北一点骑到南渡镇,胥河流到南渡分为二支:中河与南河,分别向东流往溧阳城区方向,南河从城区穿过,继续东流,更名为南溪河。
南河
清初地理学家顾祖禹是清代较早考证中江者之一,其《读史方禹纪要》提到:“中江,在(芜湖)县南......东至阳羡入海,今县河东达黄池,入丹阳、石臼等湖,至银林堰乃中江故道也。苏常承此下流,常病漂没,及银林五堰筑而中江不复东。”
“中江不复东”,就改道东北流,从高淳定埠流到溧阳南渡,我接下来要沿着这个方向骑往定埠,32公里。
出南渡不远是观山,此地存有蔡邕读书台遗址,据说是蔡邕亲手制作焦尾琴的地方,故命名其为焦尾琴故里,晕。
到社渚镇,过中河,再西行六公里左右,过胥河。这应该是中江改道后的二条主要河道。过了胥河,进入高淳也就是南京界。
社渚的中河
斗门口的胥河,感觉沿河有一条小路,可以直接骑到定埠
银林五堰,可能就是晚唐江东军阀杨行密的将领台濛所筑的鲁阳五堰,或许更早。五堰为银林堰、分水堰、苦李堰、何家堰和余家堰。银林堰在今东坝镇西约一、二里处;分水堰址在东坝偏东;苦李堰在东坝至下坝之间;何家堰在今下坝坝东约2里的王家村段胥河中;余家堰在下坝与定埠之间。
定埠村南有鹤窠里,上海也有鹤窠村,据说是陆机放鹤处
定埠镇东头的胥河大桥,前面胥河开始折向东北,伍子胥的年代,胥河干流可能一直向东
出定埠镇区西,我沿着胥河北岸向西北骑,路人都用奇异的眼光看着我,我想自己一定在做一件很傻的事。果然,我很快骑上一条碎石路,比几个月前在吴中澄湖边上的路更破碎。我把前叉避震打开,小心地颠了2公里路,小路终于拐向北,这个位置大概就是五堰中最东边的余家堰。
再拐上芜太公路处是个小村,村口有一座很简易的庙,神龛没有神祗,但有烛台油灯,而边上就是农具。
东去的胥河
小路的尽头,有一条好点的路拐向北
是个村庙
再拐到下坝,找到关王庙。关王庙在胥河水利工程的引河北岸,始建于嘉靖三十三年,那一年倭寇横行苏南,一直进到南京郊外。建这座关王庙是为了镇倭寇,还是镇河妖,还真不好说。
古庙遗物大概就剩这个础石
乡村一级的关老爷确实是戏班子里的形象
以后这个大戏台是以广场舞还是地方戏为主呢?
茅东闸位于引河上,还在正常使用,今年夏天少雨,胥河水位不高,这条引河似乎处于半关闭状态。
向东的闸门开着
向西的闸门关着,而且闸两边没船
河岸很高
下坝闸位于胥河干流上,有一个专门的船闸管理所,上桥的时候正好在操作开闸行船,和几个大爷大妈一起津津有味地观赏了全过程。
有一位大爷比较熟悉胥河的地形地势,他告诉我,从东坝到定埠这一段地势最高,是一段坡,东坝以西和固城湖、石臼湖以及长江是一个高度,定埠以东又和宜兴、太湖是一个高度。所以东坝开始要设这些坝和水闸,船只才能爬上坡,才能东西通航。
然后,他很认真地说,这个办法是伍子胥教他们的,他们想不到这种办法。我就不问他们是谁了,感觉我也是他们中的一员。
而我在定埠和东坝都没看到闸或坝,看来现在只在下坝一个点有闸有坝。
胥河原来是一条天然河流,很早被用来航行,传说是伍子胥开始大规模整治,经过若干代人的努力,将其改造成运河。运河开筑后,一直到唐代仍畅通,是商旅通行的要道。当时运河上可能已有堰,堰是修筑在河里的一种较低的挡水建筑,用来提高上游水位,便利航行。换句话说,堰不是防洪设施。
对于胥河下游来说,像溧阳、宜兴一带,胥溪通航与否对他们影响不大,但洪水的影响巨大,有时候是致命的,所以历来有堵塞胥溪的要求。
明朝初年,建都金陵,江浙粮道可由胥溪运河入,既便利又安全,所以胥溪基本畅通。到了永乐年间,迁都北京,江浙漕粮都由京口的江南运河运往北京,胥溪运河的战略地位下降,而中江洪水对太湖平原的苏松影响很大,“于是修筑东坝,高厚数十丈,严禁决泻。”
一般意义上,坝不同于堰,要高出水面许多,主要在于拦截上游来水,迫使其改道而行。今天我看到的正是这样的高坝,而堰只存在于想象图上了。
胥河与引河分叉处,前面不远应是苦李堰
东坝古城址位于胥河北岸,235国道胥河大桥的北堍,面对胥河确实有一道城垣,不清楚建于何时,相传“伍子胥疏河篑土于此”,显然得不到考古支持,“唐宋时城内曾建龙华寺”大概也是传说,这个古城址为高淳县文保单位。
胥河,此地大概是五堰中的分水堰所在
城垣遗址,目测有三四米高
穿过东坝镇区,回到芜太公路,八公里左右到固城遗址,原以为是个大型的遗址公园,到了发现就路边一个土墩。前几年文保碑就在土墩边,现在可能移走了。
传说中吴国修筑的濑渚邑与固城遗址所在的城址,在时间上有重合的部分,出土文物确实有西周和春秋时期的,但不清楚城垣是否春秋时期所筑,也看不到这方面的资料。
往前几百米,从一条小路拐到楚王庙。据说楚国攻下濑渚邑后,在此驻军,修筑了一座楚王行宫。十年后,伍子胥率领吴军反攻回来,将行宫烧毁,大火逾月不灭。但楚平王在这块地方做了不少好事,老百姓都很拥戴他,在他死后,建了一座楚王庙来纪念他。
楚王庙现在与一座佛寺混在一起,正殿为佛陀的大雄宝殿,楚王殿位于东首,坐在主位的是黄帝,左为炎帝,右为楚成王,其他列代楚君从鬻熊酋长到末代楚王负刍分列两旁,据守庙的沙弥说,无一遗漏,甚至还有西楚霸王项羽。项大哥才是那种喜欢放火的人,不是伍子胥。
我到来时,有个居士与沙弥在讨论什么事,我在里面转悠时,居士离开,沙弥非常热心地向我介绍佛寺的基本架构,以及楚王殿的习俗,不过他来这座寺院也才二年,对楚王与当地百姓的情况还不是最了解。接着10月4日,大概是楚王的生日,会有一次庆祝活动,他补充说。
黄帝坐中间,左炎帝右成王
楚国全盛时期的楚王们
末代楚王负刍与西楚霸王项羽
寺前土地庙,对联上的日月没见过几个
固游路尽头有一个转盘,中间站立着伍子胥披甲扶剑的雕像,我很崇敬地仰视他,他把手指向前方,告诉我固城湖就在那个方向,还不快去!可不,再不赶过去,天色就暗下来了。
从卫星地图上可以清楚看到固城湖被围垦的痕迹,湖面至少缩小了一半,现高淳城区对面的湖面几乎完全消失。我先绕到湖边,再顺着一条碎石子路骑到现在主湖的北岸,天色已暗,还能看到对岸的山丘,当年的濑渚邑正是依托群山,面临大湖,吴人希望固守城池,抵挡楚人东进的脚步。
固城湖的卫星图
高淳城区华灯初上
固城湖东岸的群山
然后掉转车头,骑往高淳市区,那儿一个小广场将放映一部老戏曲电影,许仙正在教育白素贞呢。又是漫长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