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厂记忆,四

工人电影院

三厂镇有二座电影院,除了大戏院,通棉三厂有自己的剧场,可能叫工人电影院,位于西洋桥东堍、路北,据说建于五十年代,但在上小学之前,我对其几乎没有什么印象,据说当时是八分钱一张电影票,一斤大米的价钱?到工人电影院看电影,可能是当时三厂人最高档的娱乐活动了。

小学三四年级时,工人电影院放映《烈火中永生》,传说里面有拷打共产党员的镜头,比较恐怖,家里人问我要不要去看,我正好借到一本手抄本《一只绣花鞋》,第二天要还的,于是借口害怕,拒绝去看电影,独自在家里看书。

《一只绣花鞋》是梅花党系列小说中的一本,说李宗仁的夫人郭德洁其实是中央情报局的特务,跟随李宗仁回国后,计划和潜伏的高级战略特务接头,接头标记是金质的梅花胸针,这个高级战略特务是刘少奇的夫人王光美,情报就藏在“一只绣花鞋”里。那时候刘少奇还没有平反,我其实不清楚他是什么人,也不知道王光美、郭德洁、李宗仁是何等人,书看得很快,却懵懵懂懂。

那天晚上,大概半个中心街的居民都去看恐怖电影《烈火中永生》。我坐在堂屋里看书,前后门都敞开的,看书到一半,我突然感觉到四周“万籁寂静”、夜色笼罩,看书中的内容越来越紧张,我几乎一动不动地坐在板凳上,不敢转头往后看。我努力把看书的速度放慢,因为真不知道把书看完以后我该如何处理,或许我一转身就会被身后的黑夜吞没。

感觉像是过了一个世纪,终于听到“半个中心街居民”回家的声音,包括自己家的人,一到家就对我说:“其实一点也不恐怖,你可以去看的”。我心里想,你们是不知道啊,我经历了一段最恐怖的时光,然后飞快地把余下的章节看完,一点意思也没有。而这是我小学期间对工人电影院最深刻的印象。

这个电影院是全海门(南通?)最早实行无人检票的,曾经引起很大的争议,而结果却是出奇的好,逃票率远远低于人工检票,当时的《南通日报》有过专门报道,后被国内很多报纸转载。看起来,一个人得到尊重的时候,道德水准会惊人地提高。

通棉三厂应该属于南通市里某个部门的,工人电影院的排片和南通电影公司同步,因此新电影的上映时间,三厂要比海门县城早。我初中在海中读书,上初二时《少林寺》上映,我们周末特意赶回三厂,当时可能全海门的人都想来看这部电影,回去后发现根本买不到票,幸好刘晖搞到一张票,带我一起进场,这部电影太火爆了,又恢复人工检票,我也不知道怎么就和刘晖混了进去。

我们二个人挤在一张座位上,刚开始放映时,感觉挺挤,然后就没有感觉了,很可能一直到放映结束,都没有动过尻的位置

。电影《芳华》里,男主第一次听到港台的“靡靡之音”时,也是完全沉醉其中。孔夫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一定是切身体会:“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

被这部电影深深感染的大有其人,过了几天,我们班主任郁祖槃老师竟然在班上教唱《少林寺》的主题曲,而郁老师是教语文的,当然教歌是在自修课上。那个年代的老师,一般都能深得学生的敬重,很多就体现在这些不经意的小事情上。

上大学后,我和陈晓东在王卫东的教唆下,迷上了围棋

。寒暑假时,几乎天天聚到一起下棋,王卫东家就住在电影院的后面,每天都要路过电影院几次,后来季晓梅也加入其中,成了“四人帮”,不过她不下棋,所以增加了一个节目是看电影,那时候是否把所有上映的影片都看过了?记不清楚,肯定看过很多电影,但没有一部电影留下什么印象,更不要说达到《少林寺》曾经带给我们的震撼级别。

现在电影院的位置是一家超市,可能相当于图中左边入口的位置,王卫东家的老房子好像还在,季晓梅家的老房子还在最里面,不知道还在不在

再聚首

(0)

相关推荐

  • 漫谈“五一”电影院 ...

    2021·10·10 八十年代住在西郊八大厂的的朋友,对"五一"电影院的印象都深刻吧?"五一"电影院只是一个俗称,全称应该是"保定市第二工人文化宫&q ...

  • 方珠:二马路上人民电影院

    近日,与友人乘车闲聊.他说,假期准备泡电影院.一席话,激起了对电影院的兴致.我们细说了80年代繁荣蚌埠的电影院,包括人民电影院.和平电影院(红卫兵电影院).淮光剧场.光明电影院.淮河电影院.蚌埠大戏院 ...

  • 一个南胜七零后的童年回忆----电影院历险记

    儿时,特别羡慕人家去电影院看电影,虽然那时两毛钱就可以看一场电影,但对于家境贫寒的我们,也是可望不可及.所以只能在奔走于各个村庄去看露天电影,即使再远也摸黑前去,往往是看到电影全部放映完才回家,有时候 ...

  • 最爱看电影/于小燕(原创)

    作者:于小燕,甘肃酒泉人,喜欢书香,忙时种地,闲时写作,在<中国社区报>.<中国审计报>.<检察日报>.<燕赵晚报>.<小小说选刊>等报刊杂 ...

  • 青岛的老电影院

    我出生于上世纪四十年代,生于青岛,住在青岛,所以,对青岛的老街里很熟悉.以前家里没有收音机,更没有电视.电脑之类的,最大的娱乐就是看电影.我从小喜欢看电影,是超级电影迷,对当时青岛的电影院,如数家珍, ...

  • 三厂记忆,三十四

    新华书店 回到钟楼前面那条路,在龚正杰家的东边,有两排房子,住在里面的有他的表兄弟秦建波,还有二位美女同学:罗爱清和单红梅. 小学一年级时,旁边坐了一个女生,穿得不知道算不算时髦,就是感觉像一个天仙似 ...

  • 三厂记忆,二十四

    粮票油票 轧面房隔一个小巷子是菜场的地盘,菜场是后来修的,原来比较简陋.修好后,菜场的主体在路南,路北是办公室.仓库,路就是今天的菜市路. 有一次过年时,镇上发了一些年货券,可以选择茶食.肉.鱼,或者 ...

  • 三厂记忆,十四

    寄爷 我在南通工作的时候,从<江海晚报>看到一则报道,说是瑞祥有一个男青年,出国去了意大利,回国时带了一个洋媳妇.在老家举办婚礼时,报社记者前去采访新娘,外国新娘说,这儿很好,就是寄爷太多 ...

  • 三厂记忆,三十六

    北面邻居 茅益群家南边是沈金贵家,他家有四五个孩子,最小那个儿子沈刚是我同学,小时候我们经常去他家玩.在普及水门汀之前,家家户户的地面都是泥土的,但夯得比较坚实.印象中沈刚家的地面乌黑发亮,不是很平, ...

  • 三厂记忆,三十五

    三厂浴室 新华书店东面是供销社,临街的供销社商场,我们叫高楼房,高楼房东边是原来的三厂浴室.当年三厂镇在有浴室的地点好像有三处:通棉三厂.化肥厂和三厂浴室,企业里的浴室是免费的,但需要熟人带,不然只能 ...

  • 三厂记忆,三十三

    相亲 高新家西边是姜红霞家,姜红霞是中心小学和海门中学的王军霞,天生是长跑健将,不过那时候马俊仁还没有红火,国内省内没人关注中长跑这些项目.话说回来,就算遇到了马俊仁,是福是祸也难说. 从姜家再往西, ...

  • 三厂记忆,三十二

    雪狗和高新 前进中学的北墙外有几户人家,记得最东边的是雪狗家.雪狗家是父子二个,好像姓朱,我一直不清楚雪狗是父亲还是儿子,就当是父亲的名字吧. 我进过雪狗家,那间小小的堂屋北向,采光差,室内很暗,真正 ...

  • 三厂记忆,三十一

    青龙港 从南河沿一直向南,是青龙港.青龙港是通往上海的门户,当时整个苏北通往上海的港口寥寥无几,最繁忙的要数南通港和青龙港,启东有一个港口,但太偏远,扬州也有一个港口,但基本上是通往镇江,到上海的船次 ...

  • 三厂记忆,三十

    清明祭扫 我兄弟张汝春当年说我们沙地人不祭祖,是沙蛮子,我当时想的是,不祭祖有什么关系呢?很长时间里,对于"刨了谁家的祖坟"这件事,竟然是不共戴天的仇恨,我也无法理解.对于很多沙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