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幸咖啡会因为伪造交易 22 亿事件而破产倒闭吗?相关人员会受到怎样的处罚?

问题背景:4月2日瑞幸公告称,公司的独立特别委员会经调查发现,COO及其部分下属员工从2019年二季度起从事了某些不当行为,伪造交易价值大约22亿元人民币。

答:

我觉得倒闭不至于,瑞幸现在也算人人皆知(一二线城市),老罗靠以前攒的破名声都能带一个亿的货,瑞幸这个品牌怎么也比老罗值钱吧?只要价格合适还是有人买的,估计被人并购重组,最后变成一个小品牌是大概率事件。

处罚肯定会处罚,关键是相关人员有那些,之前浑水做空瑞幸提供了一些线索,可以从里面找找答案。

一、瑞幸对单店产品的销量和咖啡单品售价造假,实际均价为9.97元,报告均价为11.2元。

不用说,运营人员肯定是造假了,这也是伪造22亿交易的主要来源,COO是跑不掉了。

瑞幸之前解释客户的每笔订单都自动记录在软件系统中,订单付款通过第三方支付服务提供商进行,系统信息完整可靠。

现在看当然是谎言,那么软件系统的信息肯定被篡改了,造假的主要原因是瑞幸要摆脱对咖啡的依赖性(毕竟中国人还是以茶饮为主),增加附加产品的输出。是谁让改的,具体是谁动的手,这些人都可能被追责。

二、夸大了广告投入,金额与虚增的产品利润基本一致。

按浑水的说法,瑞幸同时虚增收入和费用,目的是不影响现金流和净利润的情况下,调整营收结构,给投资者营造一个产品盈利的假象。比如瑞幸给了分众传媒三个亿,要求分众在2019到2021三个年度对其产品进行广告宣传,那么2019年的广告费用只能是一个亿,剩下的二个亿即使已经支付也是预付账款,属于债权,不是费用(当然也可能根本没支付)。

假如瑞幸真的把债权做成了费用,想通过各方检查合同肯定是要一起篡改的。那么瑞幸内部的宣传推广负责人有没有责任?广告分销商有没有配合造假?

三、夸大了非咖啡占比,对外报告有22%,实际只有6%。

造假的主要原因是瑞幸要摆脱对咖啡的依赖性(毕竟中国人还是以茶饮为主),增加附加产品的输出。对外可以宣传主要产品(咖啡)毛利低,但蛋糕毛利高,利润增长点比较多,可以提振投资者信心,抬高股价。

改变产品收入结构还是要靠信息系统,这么多门店不可能一家一家的改,从后台数据库直接改最简单。还是那句话——是谁让改的,具体是谁动的手?

个人判断,巨额财务造假,主谋一般都是实际控制人,说下面人为了奖金期权做这么大假账,傻子都不信。这和破刑事案是一个道理,最大的获利者嫌疑最大,实控人想甩锅恐怕不那么容易。

我最好奇的是财务在此次造假事件中扮演了什么角色?过去发生这种事第一个背锅的都是财务,但这次不是,而且从理论上,上面提到三个造假点都可以从业务端完成,财务可能真的不知情(合同、信息系统数据都是假的,现金流是真的,想发现问题是有点难)。

划重点——财务造假实际上都是从业务造假开始的!

当然我也希望这位CFO无责,这样以后再有人说会计做假账我就可以给他们做科普——同学,你听说过瑞幸吗?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