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丨长城柠檬混动DHT初体验:做好新能源,要用新思路

今年的长城汽车,真的很拼。

童济仁汽车评论丨徐业成

大狗、好猫、初恋……除了让人耳目一新的新车产品和命名方式,长城在技术领域也同样动作频频。在年中发布了柠檬、坦克和咖啡智能三大技术品牌之后,长城又在12月15日推出了全新的混动技术——柠檬混动DHT。

值得注意的是,有别于前大部分自主品牌选择的EV、PHEV的“新能源”路线,柠檬混动DHT是一套高集成度油电混动系统,拥有HEV和PHEV两种动力形式和三套动力总成。而众所周知,由于日系品牌起步早、专利多,目前在HEV领域几乎没有任何竞品。那么这一次,长城又会带来哪些新思路?

▎什么是柠檬混动DHT?

首先,柠檬混动DHT拥有一套高度集成的“七合一”混合动力总成,包含1.5L/1.5T混动专用发动机、定轴式变速箱、GM/TM双电机、双电机控制器和集成DC-DC。

得益于采用了双电机混联的拓扑结构,柠檬混动DHT可以实现EV、串联、并联、能量回收等多重工作模式。根据长城官方公布的工况模式解析来看,柠檬混动DHT在各个工况下都集成了丰田THS和本田i-MMD各自的优势,并给出了更优的解决方案。

那么当新技术应用到实际的产品中,柠檬混动DHT又有哪些数据亮点?

1. 城市油耗百公里5L的HEV

在HEV/PHEV两种架构下,柠檬混动DHT都可以提供动力系统总功率为140~170KW 的“1.5L +DHT100”和动力系统功率180~240KW “1.5T +DHT130”两种动力总成,分别对应不同级别产品。电池方面,则配备了一块1.8kWh的电池,相对传统混动系统电池容量提升30%以上。

以哈弗品牌产品最主销的B级SUV为例,在搭载“1.5T+DHT130”动力总成之后,城市百公里油耗可以达到5L的水平,高速巡航也仅需6.5L/100km。同时,由于拥有了电机的额外辅助,在车辆的加速性能方面也有了大幅提升,零百加速最快可以达到7.5秒。

2. 纯电续航200km的PHEV

除了上述两种前驱动力总成,在柠檬混动DHT的PHEV架构下,还可以实现“1.5T+DHT130+P4”四驱动力总成。最高系统总功率可达320kW,只需5.2秒即可从静止加速至100km/h。

此外,柠檬混动DHT的PHEV还有一个额外的“杀手锏”——容量高达45 kWh的电池和超200km的纯电续航!同时,30min即可充满80%的电量,以及8年/15万公里超长质保更是进一步降低了消费者对于PHEV车型的后顾之忧。

▎场地首试柠檬混动DHT,体验如何?

就在柠檬混动DHT发布会结束的第二天,笔者有幸在长城汽车徐水试车场体验了搭载“1.5T+DHT130”动力总成的哈弗H6试装车。虽然体验时间只有短短一个上午,但柠檬混动DHT的一些产品特性还是令笔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首先,在零百加速测试环节,虽然没有弹射起步模式,但是当油门到底的那一刻,明显能感受到相比燃油版哈弗H6更强的推背感。同时,由于没有了传统的多档位变速箱,在整个加速的过程中,动力输出也较为线性,此时发动机会一直保持在3800rpm左右。

而当速度提高到80km/h后,系统会自动切换成并联模式,即发动机与驱动电机一起出力。此时发动机将会连接2挡减速器的“动力挡”,配合电机同时输出。整个切换的过程,包括离合器接合的瞬间,在车内都感受不到任何的顿挫。在主观驾驶感受方面,确实拥有相比燃油版车型更高阶的档次感。

其次,在高速环路的试乘环节,笔者也体验了柠檬混动DHT在远高于国内高速公路限速状态下的中后段加速能力。在该速度区间下,车辆会优先使用发动机经济直驱挡模式来为车辆提供动力。若继续深踩油门,电机仍可介入提供额外的动力,组成并联驱动模式。

这一方面解决了丰田THS系统在高速状态下,无法断开电机充分发挥发动机高效率的遗憾。同时,也不会出现类似本田i-MMD系统在高速巡航时,中途再加速能力较弱的情况。

至于HEV车型最值得关注的油耗表现,由于车辆、场地、时间等原因,无法进行更充分体验。好消息是,搭载柠檬混动DHT的车型很快就会正式与消费者见面,笔者也十分期待届时能进行更深度的试驾体验。

▎写在最后

就在去年冬天,笔者在广州体验了基于升级后Pi4技术平台打造的VV7 PHEV和VV7 GT PHEV。尽管相比第一代车型P8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但和如今的柠檬混动DHT相比,确实也印证了长城“每天进步一点点”真的不止是一句口号。

从2016年开始,长城的年销量就已经突破了100万大关。然而想要持续健康发展,靠堆车型显然不是长久之计。正如魏建军所说,“如果我们还看不到颠覆性的变化,那被颠覆的,一定是我们。”如果长城想要在未来继续保持“SUV领导者”的地位,那必然离不开柠檬混动DHT这样的新能源、新思路。

版权声明:本文为《童济仁汽车评论》独家稿件。欢迎任何形式的转载,但须注明出处为《童济仁汽车评论》和撰写作者。如有任何侵权行为,侵权者将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