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辰.国学堂--梁冬对话曲黎敏2.甲辰.【《论语》学而时习之】
02
—
《论语》学而时习之
这里面是分境界的,如果不把孔子境界弄清楚,包括《论语》就看不懂的。比如说《论语》的第一篇: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论语》
就简简单单三句话,第一句意思就说自己学到了东西,同时能够到现实中去实践,这个是很快乐的事情。实际上孔子自己学到了东西,很想到社会当中去实践,但是没得到,关键这里第一个快乐孔子就没有。他很羡慕别人,别人要学出了就可以去实践,他却没有的。退一步讲就是说的自己第一步人生的理想是达不到了。
第二句就是退而求其次,“有朋自远方来”,然而孔子哪有朋友啊,孔子只有学生,所以没有朋友,这个非常可怜;第二个快乐孔子又没有了。第一步没了,第二步又没了,这是个遗憾的事情。
所以最后一句,才能真正见到孔子的真境界,叫“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这时候不是在讲快乐了,实际上开始谈君子境界。第三句的意思是说天底下没一个人知道自己了,而自己又不抱怨天下,这才是君子境界,这才是真孔子。现代人都是“人不知则愠”,“人不知则暴怒”,那就是小人呐。其实有什么可暴怒的?不知道自己就不知道了,难道非得知道自己吗?
梁冬同学冒出一句觉得现在明星很有意思,走出去要戴一个墨镜,生怕别人认出来,但真不认识他,他又生气了,这种情况很复杂。实际上曲黎敏老师觉得孔子在谈内容,不要把其庸俗化。孔子谈的是人生的君子状态,其删定《六经》就是一种自由状态,孔子谈的是君子境界,怎么去做个快乐的人;什么样的人才是在社会中能够达到最高标准的人,也不见得高级,但最起码是“人不知而不愠”,能做到不愠者,已经很了不得。不愠就是不生气的意思。“愠”就是愠怒,比如说曲老师说了一句话,梁冬同学没理解,曲老师就觉得这人简直是怎么怎么样,然后心生怨恨,心生怨怒,再加上梁同学又误解了自己,自己又怎么怎么样,这样子就没意思了。也就是说对于那些不理解自己的人,要保持一种包容和同情,实际上就是人生态度问题。
孔子的理念:君子境界。孔子的真境界:人不知而不愠。孔子删定“六经”的原则:阴阳和谐。
待续:乙巳.国学堂--梁冬对话曲黎敏2.乙巳.[孔子删诗]
完稿于:己亥年 丙寅月 壬寅日
关注方法“国学文化太美”公众号
微信页面:
通讯录→公众号→右上角“+”→搜索“KYGuoXueWenHuaTaiMei”
文章页面 :
点击右上角→查看公众账号→添加关注
文章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