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玺临摹:挪移、变形、残破、锲刻感、一笔一画

既然章法是篆刻创作最重要的事情(赵叔孺语),我们在古玺临摹的过程中,就要在章法形式上多做借鉴,对所临习过的古玺章法深入理解,并渐渐转化为自己的创作手段。本文结合我们古玺临摹作业的第40方(一共50方),说一下文字部件的挪移、变形(之前说过这一点,但分量不够)、残破、笔画的锲刻感、以及一笔一画完成态度。
要说的这方玺是这一方“行(衡)麓之鉨”:
(行麓之玺)

释印

这是一方楚玺,文字顺序异于常规,左上角起纵读很特别。印面的“行”是“桁”或“衡”的异体,第二个字是一个“宀”头一个“录”,是“录”字的繁构。在楚国文字中,经常出现这种文字加上“宀”头的做法,所以,这里的“行录”,应读作“衡鹿”,《左传·昭公二十年》有:“山林之木,衡鹿守之。”杜预注:“衡鹿,官名也。”杨树达先生《读左传》:“鹿读为麓。”《说文解字》:“麓,守山林吏也。”山林中的树木,由守山林的人看守它。衡麓,相当于《周礼·地官》中的“林衡”。

章法特征

关于古玺章法,有一点基本理念,就是散木先生在《篆刻学》里边注里硬笔写的一段话,如图:
(《篆刻学》书影)
吉金文字之不可及处,在能散而不乱,深得“点画狼藉”(孙过庭《书谱》语)之意,故拟金文须注意离要离得极开,合要合得极密,明明四字印要看云如三字或五、六字,如此方不呆板。
这句话传达的章法理念很重要,要牢记。
回到这方印——这方印中,最重要的章法手段,在于“尒”部的移位。来看:
这方印中的四个字,由于“尒”的移位,已经被完全打乱,除了“行”字仍独立左上角之外,其他三字基本连成一片。因为“鉨”字的“尒”被挪移到了本字位置的“左上角”(“鉨”字在本玺内左右换位,这在古玺印里经常见到)。“尒”的这个挪移有多重要呢?一项项说:
(“尒”部挪移的效果)
1、由于“尒”部的移位,视觉上使这方玺四个字达成了五个字的效果,因为“尒”部的居中上移,在印的中部形成了上下两位“留红”,促成了这方玺整体的疏密对比效果,这两块留红非常重要,有了这两块“留红”,这方印才显得空灵、不憋闷。实际上,如果不是“尒”部的占位,这两块“留红”是无法实现的。“尒”部的“腾空而起”是别具匠心的,如图:
(印面中部上下两块有呼应的“留红”)
2、由于“尒”部的移位,导致“鉩”字的变形,使“之”、“鉩”、“麓”三字联成一片,达成了“行”字在视觉效果上的“峻拔一角”效果(或者说“三联一独”)。这个效果,没有“尒”部的移位,是不可能达成的。甚至,为了达成这种效果,“尒”部的下部三个竖画,使用了并笔。如图:
(“峻拔一角”与“尒”字的并笔)
这个并笔,常常会被理解成残破,但实际上,不管是残破,还是匠人有心为之,总之,它达成了右上右下左下三字的紧密联系,这很重要。

残边、锲刻感、一笔一画

1、残边。这方玺的右边框有两个残点,但残破效果不一样。上部的残点,完全断开了边框,这是磕碰“切割残”,是碰到锋利尖锐之物形成的残破,切断了边框;下部的残点,只是最外部的细边向内弯曲,这是磕碰“挤压残”,是碰到坚硬但不锐利之物由于金属的质量而形成了挤压残破。底部边框上的毛涩感,是磨蚀残,是长期砂石磨泐而成的涩感。如图:
(几种不同的残破)
2、锲刻感。古玺印,特别是白文玺,其制作过程大多数是凿刻完成,临摹古玺要认真揣摩硬质的刻刀与硬质金属相遇时的锲刻感,以及由于入刀、运刀以及收刀的过程,思量这种“中粗端锐”线条的锲刻过程,理解椎凿的力道与收刀的爽利。
(古玺实物:立木之鉩)
理解这些很重要,因为它们都影响线条质量。
(一笔一画刻出的四条边)
3、一笔一画的临摹。正是因为古玺的线条大多数情况是锲刻完成,所以,仔细观察原印线条的走向以及形成原因,然后,一笔一画地完成它。举个例子:这方印的边框有四条,四条边不要想着把它刻成四四方方一个封闭的“白环”,要一条边一条边的刻,边与边的交接处,要注意四角完全不同的连接方式。
(0)

相关推荐

  • 陈同法:临“安北将军章”之体会

    我师从刘洪洋先生学习将军印."恣肆",是将军印一种重要的艺术语言. 相信很多同道都有这样的体会:将军印比较难学,特别是很难择取理想的范例,面对满眼的乱头粗服,不知道从哪里学起. 我 ...

  • 高庆春|老春山房印话:云朋霞友

    明代潘茂弘论印有言"篆法古而章法奇,心须有本",进而又说"空处立得马,密处不容针,最忌笔画匀停,尤嫌棱角峭厉.错综中齐整,飞动里庄严",道出了篆刻作品追求奇特境 ...

  • 先秦古玺43:上谷和丞

    战国燕官鉨. 古文中"上"或作"堂"."上谷"为燕国郡名,"和丞"是官职. 此印宽边细文,极似三晋朱文小鉨.章法上四字紧 ...

  • 先秦古玺73:栎阳乡印

    战国时期秦系鉨印存世数量较少,这方应是秦统一前的官印. 秦系鉨印有别于其他国家的一个特点即称"印"而不称"鉨". 此印印面呈长方形,虽然残破较多,但线条厚重有力 ...

  • 先秦古玺11:尚□鉨

    战国齐系鉨印. 齐系官玺大多为正方形,也有少数长方或圆形,但倒L形极少见. 此印右下缺一角,笔画粗中带细. "鉨"字金旁四个点看似轻松随意,实则灵巧生动,使整个印的活泼之态跃然纸上 ...

  • 【金石春秋】谈篆刻章法的构成(二)

    ►接上期 10 大小相参 ►"海日楼"印中从大到小依次为"楼""海""日",为了协调,笔画最少的"日" ...

  • 古玺临摹:残破对于一方印会造成什么影响?

    临摹古玺印,我们很难断定这方玺印中的某处残破形成于刻制之前还是刻制之后,但残破造成的审美影响却可以一言以蔽之,就是形成了"岁月感". 一块石头,一块金属,在经历了岁月之后,或风化. ...

  • 古玺临摹:如何识别一方战国古玺的地域归属

    我们临摹古玺已经接近50方,本文发布我们古玺作业的第47-50方.在临摹古玺的过程中,我们常常需要识别一方战国古玺的国别,本文同时也讨论这个问题. 先说作业 古玺作业的第47方,是这方三晋小玺&quo ...

  • 古玺临摹:朱文古玺章法设计的两种常规方法

    临摹是为了最终的创作,所以我们要总结所临摹玺印的章法特征,并将其应用于未来的创作,本文结合古玺临摹作业的第44方,讨论一下四字古玺创作中章法的两种常规方法. 我们古玺临摹作业的第44方,是这方&quo ...

  • 古玺临摹:掌握古玺的“参差错落”,也可以从“疏密”着手

    古玺临摹的难点之一在章法,因为它不像秦汉印那样,以平整规矩.等分印面为章法基础,我们总说古玺的章法以"参差错落"四字为原则,但究竟如何参差,如何错落?这才是真正的的问题所在,我们的 ...

  • 篆刻入门:古玺临摹的注意事项|印章|篆刻|玺印|古玺|篆书|缪篆

    之前曾为初学篆刻的朋友们列了一方学习进程表,其中小版本的作业量是500方临摹,其中又明细分为: 汉印220方,古玺印50方,秦印50方,明清名家印180方,其中,汉印的220方作业已经发布完毕,从本篇 ...

  • 古玺临摹:古玺的章法是古匠人主动追求的结果

    我们分析古玺之美,常常从章法入手,于是就有了两种意见:1.古人有朴素的审美追求,这种美会体现在古玺的章法表现中:2.古匠人在镌刻古玺时根本没有想那么多,现在古玺中呈现出来的章法之美,是古人无意之中表现 ...

  • 古玺临摹:乱象中的秩序和一方玺印的视觉重点

    大部分情况下,我们看古玺印式的作品常常会觉得一片混乱,这并是古玺印式的作品章法没有秩序,而是因为古玺印印文的篆法与后世正统秦系篆书的差别较大,这种混乱的感觉大多来源于因篆书字法带来的隔膜,实质上,成功 ...

  • 古玺临摹:方与圆,虚与实,疏与密

    古玺临摹阶段,我们需要接触篆刻最重要的几组概念:方与圆.虚与实.疏与密.显然,这几组概念都是矛盾概念,也就是说,利用几组概念来创造审美,都是在印面创造冲突.对比以形成审美,这是篆刻创造审美的基础手段. ...

  • 郑州大学书法学院2019级2班古玺临摹结课作业展

    前言 古玺印起于三代,盛于战国.由于当时中国文化的发展呈现出日益鲜明的地域风格与特征,所以这种风格与特征同样也反映在古玺印中,其款式.文字的书风.印面的规格.印钮的形制等皆有差异,从而使古玺印呈现出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