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峰口防御体系的深层剖析

在明代时,明廷为笼络边境各民族,减少其对边疆的骚扰,通贡是重要的手段之一。所谓通贡,就是少数民族以向朝廷进贡地方特产,以换取朝廷的赏赐。朝廷的赏赐,往往远远多于进贡的价值,因此,带有援助的性质。自老哈河流域成为兀良哈三卫的驻牧地后,明廷希望三卫成为其北部屏障,因而企图以通贡来维持此藩属关系,由此便形成了三卫进贡的贡道。由于滦河河谷是燕山山脉中最为宽广便捷的通道,由大宁卫南下,经平泉,宽城而到喜峰口就成了三位进贡明廷的贡道。由于形势的变迁,三卫或迫于鞑靼瓦剌等部的压迫,或贪图明朝的赏赐,时降时叛,因此,经喜峰口的贡道也是三卫入侵的孔道。关于此贡道,具有非常悠久的历史,早在汉代时,就有所谓的卢龙塞。卢龙塞因曹操北伐乌桓而名噪一时,但关于卢龙塞的具体位置,历来具有很大的争议,有的认为在潘家口附近,而有的则认为卢龙塞是指一个范围,指潘家口到青山口甚至冷口之间的一段,莫衷一是。以现代技术,从卫星地图来看,在潘家口到青山关这个区域,山河破碎,谷道纵横,地形非常复杂,再加上古人对地点的记载也很模糊,故随着时代久远,也难以确定其位置。

开平卫,大宁卫和燕山四关

就国防而言,明代是一个奇怪的时代,一方面,其将都城迁移到边疆地区北京,就是所谓的“天子守国门”;另一方面,又实施消极的防御政策,尽撤京师外围的屏蔽,使得京师和北方游牧民族只有一山之隔。其实这和北京北部的地理环境有关,其西北和东北除了燕山可以作为抵御北方铁骑外,出了燕山,就是一望无际的平原了。如闪电河流域的开平卫(今正蓝旗附近)和老哈河流域的大宁卫(今宁城附近),其固然对北京有巨大的屏蔽作用,历代先贤已有众多的论述,但其有无法克服的致命缺陷。开平卫、大宁卫所处区域地势非常的平坦,没有任何的险阻可以依托,面对凶悍的蒙古骑兵军团,只有建筑坚城,屯驻大量兵力。驻兵太少,又无法起作用,很容易被骑兵部队攻破。驻兵太多,又无法承担补给这个沉重的负担。因而,明王朝就只有沿燕山修筑长城,这也许是明王朝的一种无奈,抑或也是北京作为都城的一个致命弱点。

喜峰口左右形势

有明一代,可以说将长城防御体系的建设,达到了极致,并且也将长城的军事艺术,建筑美学发挥到了极致。明王朝将长城防御体系分为九边,而北京北部的山海关到居庸关东部的灰岭段是为蓟州长城。蓟州长城又分东、中、西三路,中路以三屯营为总部,其下辖有四处重要的关隘,分别为太平寨、喜峰口、松棚谷和马兰谷。由此可见,中路长城防御体系是以三屯营、喜峰口、宽城这条北出的主干道为轴心,分为东西两翼。古人对地理的记载,往往非常的笼统,要理解古人的记载,往往要结合丰富的知识,包含古代地理,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才能真正明白记载的内涵。此文的目的就是分析蓟州中路长城以喜峰口为核心,以洒河河谷为西翼,以铁门关、董家口等为东翼的防御体系。

一,三屯营-喜峰口-宽城一线中轴

喜峰口通往兀良哈三卫的贡道的路线大致为北经孟子岭乡,宽城,平泉而到宁城(明大宁卫)。明初,冯胜北伐时,便沿此路筑有大宁、宽河、会州、富峪四城,在此线上,有多个重要的关隘,如《道里记》记载:“由喜峰口东北六十里,曰椴木峪关(今宽城镇椴树沟附近)。又六十里,曰松亭关(今平泉小寺沟镇附近)。自松亭关至大宁废卫(今宁城附近),凡三百六十里,为控御之要。”此线一向是重要的用兵孔道,如宣德二年(1427年),兀良哈侵边,明宣宗朱瞻基刚好巡视各边塞,于是亲自率兵出喜峰口讨伐,大战于宽城。

三卫贡道

由喜峰口往南到洒河桥,便分为东西两路,由喜峰口往西,在潘家口渡滦河到西城峪,往南即到汉儿庄,汉儿庄为车前营,设有重兵。在辽代时,辽人称南人为汉儿,并将掳掠来的汉人安置在此,并设官员管理。金代时叫为孩儿庄,元灭金后,又叫汉儿城。由喜峰口往东南便到滦阳镇,为车后营,也屯有重兵。两路在洒河桥镇汇合,往南便到三屯营。

喜峰口南下路线

三屯营是此路的核心,景泰年间(1450-1457年),敕征东大将军驻扎在此处,为防备三卫的大本营。三屯营南为景山,是此路的中枢,由此路往西,便为遵化盆地,由此经蓟州,便进入平坦的河北平原。往东便进入迁安--卢龙盆地,断了山海关的退路。在己巳之变中,皇太极以蒙古喀喇沁部骑兵为向导,亲率八旗大军,避开袁崇焕防守的关宁锦防线,绕道老哈河流域,由喜峰口入犯。由于明庭将重心放在山海关一线,喜峰口一线疏于防犯,兵力薄弱,后金很快攻破喜峰口,往三屯营进入遵化盆地,京师危急。袁崇焕便不惜一切代价,日夜兼程往京师援救,并命山海关总兵赵率教率兵4000经卢龙、迁安一线往三屯营方向援救,企图堵住后金后退的路线,后金在三屯营设伏全歼赵率教部,即此。

三屯营左右形势

二,喜峰口西翼--洒河河谷

滦河河谷西部,便是著名的洒河河谷,此路非常重要,是战略级别的通道,明庭为扼守此通道,设有龙井关。由龙井关沿着洒河河谷往西,可以直通兴隆,《边防考》云:“洪山口东,又有龙井儿关,贼冲也。”指的就是龙井关扼守的洒河河谷。在洒河河谷以南,有众多的谷道,皆为防御要口。自东而西,依次有洪山口,罗文峪,沙坡峪,大安口,鲶鱼口,马兰峪等重要谷道。明代时,兀良哈部入侵,多由此路而来。正德四年,兀良哈朵颜部首领花当数次请明庭增加进贡,明庭不允许,于是花当便和鞑靼部勾结,自遵化鲇鱼关入犯,嘉靖十年(1515年),花当又遣次子把儿孙率兵毁鲇鱼关,入马兰峪,杀明将陈乾。到了明末时期,蒙古喀喇沁部投靠后金,导致明帝国北部屏障顿失,喀喇沁又常为后金向导,带领后金入关。在己巳之变中,皇太极以蒙古喀喇沁部骑兵为向导,分兵两路,一路从攻陷龙井关,由洪山口、大安口突入关内,另外一路由三屯营入关。

喜峰口西翼洒河河谷及其南部的关口

三,喜峰口东翼铁门关、董家口一带

在喜峰口东部,其可谓山河破碎,谷道纵横,地形非常的复杂。据《读史方舆纪要》记载:“青山口关县西北九十里,此县境之青山口也。西接遵化州境之大喜峰口。凡七关口,相距六十里。”以现代技术来测量,短短的不到20公里的距离,就有7个关口,由此可见其地形之复杂。在这些关口中,比较重要的有铁门关,董家口,青山口等要口,通过这些要口,都有多条道路通往宽城,因而也是蒙古入侵的重要通道。如隆庆三年,二卫由董家口入犯,戚继光率军将其击退。此线也是迂回喜峰口北部的重要通道,如万历初,朵颜犯喜峰,戚继光勒兵出青山口,将其击溃。

喜峰口东翼形势

从现代的卫星地图上我们可以看出,自马兰谷到青山关,其山川盘旋,道路崎岖,延绵近百公里,就算增加兵力,也不能全部防守。就算处处设防,则兵力分散,容易被突破而成为摆设。因而,应择其要害,重点设防,剩下的作为策应,那里紧急就调往那里。考察燕山山脉中的各谷道,大体上分为二种,一种连续性极强,有的连接长度达数百公里,可以容纳大规模军团机动,这种往往是战略性的通道,是军事要冲,以往大规模的极具威胁的入侵,大都发生在这些地方。一种连续性强,连接长度也较长,可以容纳较大规模的人员机动,但谷道末端为崎岖的山路,这种往往是战术性的通道。对于战略性的通道,其往往是防御的核心,常常有著名的关隘扼守,喜峰口道就是这样的通道。对于战术性的通道,往往是主干道的侧翼,在战时,常为出奇制胜的突破口,如董家口、大安口、鲶鱼口等。故明代建设长城体系,也往往是以扼守战略性关隘为主,同时兼顾战术性山口。

(0)

相关推荐

  • 河北宽城:万里长城潘家口关

    <长城路:万里长城潘家口关>         2021年4月19日,作者走进万里长城潘家口关.潘家口地处河北宽城县境内的潘家口水库里,被称之为奇特的"水下长城".建于5 ...

  • 【干货】南宋西部战线蜀口防御体系——三关五州

    自1134年,南宋抗金名将吴玠在和尚原之战.饶风关之战和仙人关之战重挫金军后,金军暂时放弃了由陕入川,迂回消灭南宋的企图. 为了防范金军再次由陕入川,宋军逐渐建立了蜀口防御体系.该体系由三道防线构成, ...

  • 宽城文笔峰公园

    宽城文笔峰公园位于宽城满族自治县县城西南,瀑河河边,由高低错落的八座山体组成.原名岔沟门山,因其山顶双峰并峙,似笔架,故更名为"文笔峰". 山顶建有七层宝塔,又名文笔塔,登上文笔峰 ...

  • 山西地名的军事文化特征

    原创 牛汝辰 1.军事设施地名 雄关和战争是密不可分的,据统计山西关隘有160多处,古代的句注塞就是指今代县雁门关,从战国至近代,在此发生的战事不下百次.山西主要关隘杀虎口.得胜口.阳和口.偏关.宁武 ...

  • 初探陇关道

    应该是政府号召"就地过年"的缘故,我的两位老友和我居然在大年初二都有了空闲.经过一番商讨,我们决定去探一趟陇关道. 陇关道是关中通往天水的一条古道,是著名的"丝绸之路&q ...

  • 山河地理——初探喜峰口,弥漫人间烟火的燕山古道

    由于朋友的襄助,"山河地理"初步走访了燕山最古老的隘口--喜峰口.与我以前想象的不同,喜峰口最大的特点可能不在于雄关之险,而是在于水势之盛,人间烟火味之浓厚. 滦水赋灵 古道初探 ...

  • 话说喜峰口

    喜峰口位于河北省承德市宽城满族自治县境内,是一处以山水旅游为主要旅游资源的综合性生态旅游度假区.原生态.纯自然.未经人工深度开发,是它的特点.它集古今人文景观与独特的山水自然风光于一体,以其卓越的风姿 ...

  • 春望·过喜峰口忆宋哲元将军(七律)

    燕门遥望古雄关,几欲登临脚蹒跚. 紫玄北来春尚早,鸿雁南飞秋满天. 崖悬万仞残月暖,波行千里落日寒. 此生若有将军志,何愁不日斩楼兰?

  • 老照片:奔赴喜峰口的29军 背后大刀寒光闪闪 五百壮士仅三十生还

    "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全国武装的弟兄们!抗战的一天来到了,抗战的一天来到了!前面有东北的义勇军,后面有全国的老百姓,咱们军民团结勇敢前进,看准那敌人,把他消灭,把他消灭!冲啊!大刀向鬼子 ...

  • 喜峰口战役: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

    1933年3月9日,宋哲元第二十九军血战喜峰口 图为1933年3月,长城抗战期间,前来喜峰口慰问的广东女子师范代表观看第29军大刀队表演 原载:<看历史>2015年第5期 作者:李幺傻 被 ...

  • 〖迁西夜话〗喜峰口抗战轶事

    原载:1995年12月编迁西县文史资料第3辑<古塞撷丛> 撰文:马圣良.王泽余.均为退休干部 编校:马瑞宏 网络图片 日本帝国主义者于1932年3月在东北建立伪满州国后,为了继续完成其侵略 ...

  • 血战喜峰口,指挥部炸塌被活埋!在医院,这位甘肃人看到自己已阵亡

    亲历七七事变的甘肃人, 他带着一个营防守北平朝阳门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中华大地从此进入全面抗战阶段.在抗战中,大批热血男儿,前赴后继,同日寇惨烈搏杀,最终迎来了抗战的胜利. 杀敌报国 ...

  • 长城雄关—喜峰口

    渔舟唱晚 1小时前 阅读 92 关注 来自话题 #最美中国,游在中国 13.4万篇 喜峰口长城位于潘家口水库库区内,是万里长城上的一座雄关险镇,宋.辽.金时称其为"松亭关". 南宋 ...

  • 血战喜峰口始末: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

    在抗日战争史上,喜峰口战役是值得中国人骄傲的著名战役之一.赵登禹将军作为这次战役的第一线指挥官,为战役的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可以说,喜峰口大捷的历史,是与赵登禹的英名写在一起的. 赵登禹画像 喜 ...

  • 〖迁西夜话〗戚继光与喜峰口

    来源:迁西县文史资料第9辑<域内长城>(2011.07百花文艺出版社出版,主编孙法仲) 作者:任振儒 大喜峰口关城旧址(任振儒提供) 喜峰口,有两关,一为大喜峰口关,一为小喜峰口关. 大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