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继伟‖扒村瓷:窑火中的陶瓷记忆
边继伟/文
扒村窑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近日,有幸读到“颍川派”的文章,对民国时期文献《河南禹县陶瓷原料之来源》进行了绍介,其中关于扒村烧窑的记载,弥补了扒村窑史在民国时期的空白,记述了扒村作为较早瓷区和神垕瓷区的关系,对扒村窑史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
我作为土生土长的扒村人,一个先从事文化研究,后又建窑烧瓷的从业者,想起家乡留给我的关于瓷片、窑场和父辈关于陶瓷营生的记忆,不禁感慨万千。
扒村,史称“东张镇”,是个历史悠久的瓷区,烧瓷技艺留下很多遗迹。村里有多处堆有烧窑煤渣、碎瓷片的烧窑遗址,如清代钱庄钢叉楼后面窑渣堆、东缸窑瓷片堆、北顶窑渣堆等,都是自古至今的窑场。村中老人还记有解放前东缸窑“边卢德烧窑——煤尽窑熟”的俗语,以及东缸窑堆积如山的白地黑花瓷片堆,都证明了扒村瓷业的繁荣。
古瓷片上的“东张镇”
在钧官窑博物馆关于扒村窑的展区,最引人瞩目的就是一张堆满瓷器碎片的巨幅照片。这是扒村窑场的真实写照。在我幼时,这座瓷片堆就矗立在去田地的必经路上,器物以白地黑花居多,或盘或碗,大都是缺损残片,罕见有完整的。后来老瓷炒热,仿佛一夜之间,瓷片堆就消失不见了。现在扒村自然村民组如“缸窑”、“瓦窑沟”等,还以窑字命名。
据扒村瓷烧制非遗传承人宋军乾回忆,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他所在的东一生产队(现在的全国文保单位扒村窑址保护区)进行土地平整期间,曾挖掘出大量的黑釉梅瓶,因其状如萝卜,拉坯旋纹层层叠叠,群众称之为“萝卜尊”。“萝卜尊”多的时候,一度垒砌成墙。群众在挖红薯窖和农作时,也多次挖出钧瓷盘、碗和其他瓷片,田地堰头、老寨沟中,黑白釉的小碗随处可见。
宋军乾说,有一次,在挖出“萝卜尊”梅瓶的间隙,人们发现两个器型一样的小瓶,一个天蓝钧釉,一个施黑釉。瓶内存有水,黄澄澄的,十分清澈,在地下不知存在了多少年。村里一位王姓老人听说过老瓷器瓶内水可以治呼噜病,就当众把瓶内水喝了。具体疗效不得而知,而后这两个瓶子被文物部门收存。
孩儿枕(扒村窑)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始,扒村还有较大规模的陶瓷生产。星航钧窑艺术总监、河南省工艺美术大师刘红生在其《行钧记》中,述及其八十年代曾在扒村走访,以及在扒村窑场烧缸师傅那学习拉坯技艺等。当时扒村有代表性的窑场有四处,一是地方国营耐火材料厂,位于扒村河南岸,烧制耐火材料及瓷缸。二是位于“缸窑”村民组的瓷厂,系国营瓷厂的生产车间,专门烧缸。三是个人家瓷窑,至今尚存的有缸窑席中奇家的老窑,主要烧制水缸、和面盆、豆芽缸等小件。还有一处,就是地处王山和禹长山口的一座老窑,始建年代不详,据老人回忆至少百年以上,应该是清代建的。历经百年风雨保存完好。窑体西侧,依山坡挖建十余条窑洞,洞深数十米,内部开阔阴凉,洞洞相连,通风良好,应为制坯凉坯之用。当时该窑场为集体所办,后来包给个人。而我父亲与瓷窑的交集,也因此而始。
梅瓶(扒村窑)
上世纪七十年代,刚分家另过的父亲为了养家糊口,东找西借凑了430元钱,买了一匹大骡子,在农活之余,套上骡车,出门“拉脚”。头脑灵活的父亲母亲,从王山缸窑买来大小瓷缸、盆等,用骡车拉出售卖。那时候大瓷缸是农村盛水、存放粮食的主要器具。据父亲回忆,一个缸进价七八块钱,一车能拉三四个大缸、十来个小盆,每天赶车行走上百里,带着干粮,沐风栉雨,游走四方。卖不来现钱的,就换成粮食,拉回禹州城御史坊卖掉,如此周转,毛利在两三倍左右。现在看来,早在四十多年前,我的父亲就做了陶瓷营销工作。
我小时候也曾随着父亲的骡车,东奔西走卖缸,只是年龄太小不记得了。后来渐大,就和妹妹留在家里。每每到天黑父母不回来,就会害怕的哇哇大哭。或者和妹妹躲到邻居家中,玩着玩着睡着了,父母回来再寻着抱回。
扒村古建筑
到八十年代,有一年我家的大骡子在干农活时拉翻了耙,倒坐在耙齿上扎伤了后大腿,经父亲悉心照料,伤势渐有好转。然而天有不测风云,第二年秋磨红薯(做粉条的一道工序)时,红薯浆水流到了牲口屋(那时候牲口是重要家产,和家人一样住在屋内,占半间房),大骡子卧在了浆水里,引起伤口又犯了,病情又复严重,倒卧不起。我清楚的记得,在大骡子发病的时间,父亲每天蹲在它身边,喂它草料,给它说话。后来它终于不治,于一个寒冷冬夜死掉了,父亲坐地上抱着它的脖子号啕大哭,家里如同塌了天。那种痛彻心扉,至今记忆犹新。
骡子死了,父母很长时间都没有喜脸,拉脚卖缸营生中断,家里也日见拮据。一直好久才翻身。
一直到现在,家里还留着父亲当时卖剩下的和面盆和几口老缸,和面盆一直在用,老缸现在被我们用来盛放浆料,继续用于扒村瓷生产。
这,也算是一种非遗传承吧!
传承好先辈艰苦奋斗的精神,继往开来做好扒村瓷,是我们光荣的责任。
边继伟
浅井镇扒村人。河南省技术能手,钧瓷烧制技艺非遗传承人,中国陶瓷频道河南办事处副主任,许昌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许昌市工艺美术协会副秘书长,禹州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禹州市第十三届政协委员,扒村“东张窑”创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