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内瓦一瞥
日内瓦只是为了坐飞机回国,利用半天时间在这座瑞士第二大城市简单转转而已。老城区最重要的教堂圣彼得教堂前文已经写过了。
老城区位于一处高地,过去有城墙围起来。
从很多方向都能看到加尔文的道场,圣彼得大教堂。
老城区是日内瓦的起源。最早提到日内瓦这个名字的,还是伟大的凯撒,在他那著名的《高卢战记》中。日内瓦曾是凯撒当年痛击西迁的赫尔维西亚人(凯尔特人的一个重要部落)的地方。
罗马人到来之前,这里是凯尔特人的一个城市(说聚居地可能更准确)。罗马人征服高卢地区后,这里就属于高卢行省。
4世纪,日内瓦就有了基督教主教的座堂。
5世纪,日内瓦曾做过勃艮第王国的首府。
6世纪,又被法兰克人吞并。
843年的凡尔登条约,将今天的瑞士地区一分为三,这可能也预示着瑞士后来的结局。
而凡尔登条约将日内瓦分给了罗退尔的中法兰克,但随后就陷于三国之间的争夺。
888年,日内瓦成为上勃艮第王国的一部分,后间接为神圣罗马帝国所控制。此后,当地领主和主教的矛盾就一直没有断过。勃艮第、法国和神罗也都意图控制日内瓦,但直到宗教改革之前,城市的控制权大多时间掌握在大主教手中。
1162年,神罗皇帝腓特烈一世(红胡子巴巴罗萨)将城市的权利授予大主教。
1219年,世俗领主日内瓦伯爵因斗不过大主教,而迁去了阿讷西,也就是现在的阿讷西城堡里居住。
13世纪初,萨伏伊家族占领了临近的沃州(首府洛桑),一直有意吞并富裕的日内瓦。
日内瓦伯爵本来与萨伏伊家族有过争斗,但在15世纪由于联姻等原因,萨伏伊家族获得了日内瓦伯爵的称号。这样萨伏伊家族就有了对日内瓦声称主权的理由。
15世纪,萨伏伊家族通过让自己家族成员成为日内瓦主教的方式,意图控制日内瓦,特别是1447年,萨伏伊公爵阿梅迪奥八世,又被选为伪教皇(对立教皇),即斐理斯五世,他既是萨伏伊伯爵,又封自己为日内瓦大主教。
1457年,日内瓦成立了自治的大议会,以摆脱主教的控制。
1490年,日内瓦议会赶走了萨伏伊家族的大主教,自己选举了日内瓦大主教。
1519日内瓦与弗里堡结盟(注意不是德国的弗莱堡),1526年与伯尔尼结盟,标志着日内瓦会得到瑞士联邦的保护。
1536年,日内瓦大议会决定采用新教,最初还是路德教,随着加尔文的到来,后演变为加尔文宗(归正宗)。天主教徒被赶出了城市,大部分去了临近的阿讷西,而阿讷西也就成为了与新教交战的前沿阵地。
1602年,萨伏依公爵企图通过偷袭夺回日内瓦,并打算将日内瓦作为萨瓦国的首府。最后一次进攻发生于12月11至12日,但被日内瓦人击败。后来这个日子就被定为“登城节(Escalade)”,日内瓦的一个重要节日。现在的日内瓦老城区每年都会举办登城节的庆祝活动。
从13世纪开始,到15世纪达到鼎峰,日内瓦也是欧洲著名的商品交易中心之一,连美第奇家族都在这里开设有银行分号。
由于紧邻法国,16世纪因躲避宗教战争而来到日内瓦的大批新教徒,其中有银行家、商人和手工工匠等。
英王“血腥玛丽”时期,又有大批新教徒从英国来到日内瓦。
18世纪末的法国大革命,法国几乎吞并了整个瑞士,并一度成立了短命的赫尔维蒂共和国,日内瓦则被划入法国。
1815年,拿破仑失败后,日内瓦及周边地区,做为日内瓦州加入了瑞士联邦。
由于瑞士的中立政策,一战二战期间和战后,一些国际组织和机构落户日内瓦。
从高处看日内瓦老城。
一所法院,门前的是瑞士国旗和日内瓦州旗。
老城内的这座建筑曾做过市政厅和军械库,现在是日内瓦国家档案馆。
墙上1526是日内瓦与伯尔尼结盟(抗法)的年份,画可能也与当时的历史有关吧。
建筑始建于15世纪,最初是市民的公共大厅,具有市场和集会的功能。1720年改做军械武器仓库。1877年改做城市的历史博物馆。
这两门大炮1814年被奥地利从日内瓦征用到维也纳,1815年归还给日内瓦。
Grand-Rue,40号,这栋房子的二楼,就是卢梭的出生地。他的墓在巴黎先贤祠。
墙上是卢梭的头像,以及让.雅克.卢梭( Jean-Jacques Rousseau,1712-1778)的出生日期,1712年6月28日。
门前有中文介绍。
这个雕像是与瑞士中立关系密切的人物,叫查尔斯.皮克特.德.西什蒙(Charles Pictet de Rochemont,1755-1824)。1815年拿破仑失败后,皮克特起草了《瑞士中立宣言》,并率领一个日内瓦高级代表团前往巴黎,说服反法同盟,承认一个中立的瑞士对欧洲的重要性。同年11月,瑞士中立的地位正式确定。之前他还参与了日内瓦的独立和加入瑞士联邦的谈判工作。
从老城的高处看日内瓦大学的主楼,1559年加尔文最早创建神学院(日内瓦大学的前身)的地方。
离开老城,来到新区。这栋位于圣劳伦斯街的建筑是建筑大师勒.柯布西耶设计的克拉泰公寓(Immeuble Clarté)。是柯布西耶与皮埃尔.让纳雷联合设计于1928年,建于1931-1932年。
建筑一共有八层,共45个自由平面的单元,自由平面是柯布西耶设计五要素之一。45个单元中包括从较小的一室公寓到具有8个房间的复式公寓。
这座有90年历史的公寓,是现代建筑的创新,采用了工厂制作预制件与现场工人组装的模式。这在现在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了。不过这座建筑在上世纪60年代险些被拆除,70年代进行了首次翻修。80年代又差点被拆迁(所以别老说北京,其实瑞士也拆迁,大师的作品也一样),直到1986年被列为历史古迹。2016年7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柯布西耶的17件世界遗产清单之内。
据说建筑采用了柯布五要素中的四个(除了底层架空没有),横向长窗非常明显,屋顶花园在下面看不到。我们今天所见到的外观是2010年重新修饰过的了,新式建材取代了过去的推拉木窗。
继续日内瓦街头
日内瓦的公交一日券10CHF,上午9点以后8CHF。公交车质量很不错。
买张一日券逛日内瓦,能提高效率。
日内瓦的商业街也不少,百达翡丽、江诗丹顿、劳力士、伯爵、萧邦等名表也是发祥于日内瓦。
这座建筑是国际红十字会总部。我去的时候外立面正在装修。
国际红十字会源于1863年瑞士日内瓦商人亨利.杜南(Jean Henri Dunant,1828-1910)创建的“伤兵救护国际委员会”。1876年,启用了新的名称“红十字国际委员会”(Comité International de la Croix Rouge, CICR)。
红十字会隔着马路(Route de Pregny)对面,就是联合国日内瓦办事处,也称联合国欧洲总部。
好像需要预约参观。
大门正对的建筑,叫万国宫,是联合国的前身,国际联盟简称“国联”。国联成立于一战后的1920年,二战后的1946年,国联被新成立的联合国所取代。
联合国总部迁往纽约后,万国宫成为联合国欧洲总部及联合国驻日内瓦办事处。需要说一下,由于中立国原因,瑞士直到2002年才通过联邦投票加入联合国。
万国宫的外观也在装修。
这是联合国院内的阿里亚纳博物馆(Musee Ariana)。
这是万国宫的南侧小广场,两边挂满了成员国的国旗。
万国旗对面(隔着Avenue de la Paix大街),是个广场(Place des Nations),广场上有个巨大的椅子。
这个椅子叫断腿的椅子(Broken chair),是由非政府组织委托一位瑞士雕塑家制作的,意思是关注世界上被地雷伤害的人们。这里也是旅游团必来的打卡点。
地面上的中文(还有多种文字)解说是这样的:
抵制针对平民的武装暴力行为。
Broken Chair这一作品象征着武力与脆弱并存、稳固与失衡共现、野蛮与尊严同在。
作品的创作初衷原为促成各国缔结《禁止杀伤人员地雷公约》 (1997年),之后旨在促成缔结《集束弹药公约》 (2008年),Broken Chair真实再现了饱经战乱的广大平民内心深处的绝望呐喊。Broken Chair再次呼吁各国履行保护、救助平民的国际责任。她也号召各界行动起来,抵御违反人道主义精神的行为,最终捍卫并尊重个人与集体权益。
这座桥叫做勃朗峰桥(Pont du Mont-Blanc),桥下就是从日内瓦湖流出的罗讷河(法国的五大河流之一),当年凯撒就是在日内瓦附近的罗讷河,利用拆桥、建桥的战术打败了意图西迁的赫尔维西亚人,当然具体位置现在已经无法考证了。正是因为赫尔维西亚人留在了原地,才有了今天的瑞士,所以瑞士也叫赫尔维西亚联邦(CH),瑞士法郎简称CHF。
从勃朗峰桥上看到的日内瓦大喷泉,也是日内瓦的打卡地之一,我也是来此打卡一下。
日内瓦大喷泉(Jet d'eau),始建于1886年,当时的高度只有90米。1951年改造后,喷水高度能达到140米。
桥的另一边有个卢梭岛,上面有卢梭像,我没时间过去了。
日内瓦在日内瓦湖的最西端,湖中心线就是瑞士与法国的分界线,法国称莱芒湖(lac Léman)。沿湖有洛桑、蒙特勒等大城市,有奥黛丽赫本的墓,法国那边还有著名的矿泉水小镇,依云(Évian)。
一栋比较有特点的房子。
国际电信联盟总部(UIT,ITU),也是联合国下属的一个机构。
欧洲原子能机构,位于日内瓦临近法国交界处,曾从旁边路过。
在日内瓦简单转转,又回到火车站。日内瓦的主火车站叫科尔纳万车站(法语:Gare de Genève-Cornavin)
SBB CFF FFS,分别是瑞士联邦铁路德语( Schweizerische Bundesbahnen)、法语(Chemins de fer fédéraux suisses)和意大利语( Ferrovie federali svizzere)的缩写。
日内瓦是法语区,各种文字标识都以法语为主。Gare Cornavin,就是日内瓦科尔纳万火车站。
日内瓦火车站内。
前往机场的站台,从日内瓦火车站到日内瓦机场,只需十分钟。
日内瓦机场,也不算大。
机场的免税店也不大。
瑞士,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