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味地黄丸真的是单纯补肾阴的吗?

六味地黄丸真的是单纯补肾阴的吗?

原创2021-09-11 23:37·香薷中医焦健伟

上学时一讲补肾阴就说六味地黄丸,后来接触临床看到有些大夫遇到肾阴亏也跟患者说买点六味地黄丸,但六味地黄丸真是单纯

补肾阴的吗?

最早出现六味地黄丸的是钱乙从八味肾气丸加减变化来的,去掉桂枝、附子,将干地黄改为熟地。其主治写到:肾怯失音,囟开不合,神不足,目中白睛多,面色㿠白等症,至此开始后人一遇到肾阴亏者动辄就开六味地黄丸,但六味地黄丸只是单纯补肾阴吗?它的证是什么?看主流方解时讲其:

重用熟地黄,滋阴补肾,填精益髓,为君药。

山萸肉补养肝肾,并能涩精;

山药补益脾阴,亦能固精,共为臣药。

三药相配,滋养肝脾肾,称为“三补”。

但熟地黄的用量是山萸肉与山药两味之和,故以补肾阴为主,补其不足以治本。

配伍泽泻利湿泄浊,并防熟地黄之滋腻恋邪;

牡丹皮清泄相火,并制山萸肉之温涩;

茯苓淡渗脾湿,并助山药之健运。

三药为“三泻”,渗湿浊,清虚热,平其偏胜以治标,均为佐药。

六味合用,三补三泻,其中补药用量重于“泻药”,是以补为主;肝脾肾三阴并补,以补肾阴为主。

但真正遇到阴虚者补都不足,为何还要泻?正如《柳州医话》王孟英所说:肝肾虚者皆不宜用泽泻、茯苓。

每遇肝肾亏损,气喘吸促之证,必重投熟地、人参,无力之家不能服参者,以枣仁、枸杞子各一两代之,亦应如桴鼓。

正如《景岳全书》所讲:若肺无寒邪而见喘促者,此以血去阴虚,孤阳无主,故气穷短促而浮脱于上,此实肝肾不接,无根将脱之兆,最为危候。经曰: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正此类也。惟贞元饮(熟地、当归、炙甘草)为治此之神剂。

张景岳所创之左归饮:

熟地, 山药 ,枸杞 ,

炙甘草 ,茯苓,山茱萸

此壮水之剂也。凡命门之阴衰阳盛者,宜此方加减主之。

此两张为一个病例,是王孟英医案里面所载。

左归丸:

大怀熟,山药,枸杞子,茱萸肉,

川牛膝,菟丝子,鹿胶,龟胶

治真阴肾水不足,不能滋养营卫,渐至衰弱,或虚热往来,自汗盗汗,或神不守舍,血不归原,或虚损伤阴,或遗淋不禁,或气虚昏运,或眼花耳聋,或口燥舌干,或腰酸腿软,凡精髓内亏,津液枯涸等证,俱速宜壮水之主,以培左肾之元阴,而精血自充矣,宜此方主之。

此皆肝肾阴虚,但为何不用六味地黄丸治疗?

有六味地黄丸治疗肝肾阴虚之证了为何张景岳还要创立左归丸,左归饮,那么多滋腻药不怕滋腻碍胃,温涩吗?

是为了不一样吗?

为何王孟英要说每遇肝肾亏损,气喘吸促之证,必重投熟地、人参,无力之家不能服参者,以枣仁、枸杞子各一两代之,亦应如桴鼓。?

所以并不是肾阴亏就用六味地黄丸,要明白何时适用六味地黄丸,何时不适用。

仔细看六味组成发现其不同之处就是在三泻上,茯苓,丹皮,泽泻,其为何要加这三味药?其实就是肝肾阴虚后肝藏血,肾主水,的功能异常,产生瘀血和水湿了,需要在滋阴同时加一些活血祛水湿的药,所以其说的是防止熟地,山药,山萸肉,滋腻碍邪,现在大夫只看到其补阴一面了,看到肝肾阴虚后不管有没有产生瘀血和水湿一律用六味地黄丸。

这就会延误病情或者加重病情,所以临床中一定要分辨好是单纯阴虚还是阴虚夹杂水饮或者瘀血或者相火妄动,再选择加减用药,做到精准,如此才能有效。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