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关于丧葬
关于丧葬
人的一生,参与自然循环,从自然中来,到自然中去。生老病死,是社会现象,也是自然规律,无所谓悲,亦无所谓喜。老人过世,人们也常说是老喜,与结婚并称红白喜事,看得似乎很坦然,很透彻。但实际上,人们总是喜生而悲死。有人戏谑:“来到这个世上,就没打算活着回去!”诚然,人一出生就一直朝着死亡走近。人若不死,怎么能离开世界。
其实,人都有求生的本能。溺水之人抓住物件就死死不放,便是强烈的求生欲使然。长寿一直是人类追求的目标。从秦皇汉武的寻仙问药、康熙大帝的想再活五百年,到普通百姓的求神算卦;从健健康康的坚持晨练,到久卧病榻的以药续命,其目的都是为了多活几年,多看一眼世界。除彭祖、张三丰等在神话传说、小说家言里活了几百年以外,大抵其他的人生命都不足百年。草木有枯荣,人生有生死。在自然法则面前,谁人都不能例外。
既然不能长生,那就在身后事上下工夫。首先,希望自己走得热闹。中国人安土重迁,怀念故土,也喜欢热闹。即使在外为官经商,老来也希望荣归故里,告老还乡,落叶归根。希望离世时寿终正寝,无疾而终。临终时孝子环立,子孙满堂,呼天抢地,泣如雨下,那便无憾;搞几场水陆道场,有几打子孙披麻戴孝,转圈救苦,更是锦上添花。于是,大办丧事,便成为习俗和风尚。纳雍的丧礼就是这样。不管是大街还是小巷,凭空搭几个架子,盖上油布,摆上桌凳等家什,就是一个简易的丧堂。且不管占据车道,还是阻挡行人,帐内帐外各有洞天。丧事少则五天,多则十日。丧事期间,无论亲友,还是同事,下了班就来到丧堂,连吃带耍,谓之坐夜。这个时候,人也越显得大方。坐夜之人当然是越多越好。来得越多,孝家脸上也越有光。且是笑脸相向,迎来送往,管饭管玩。这个时候,人也越显得有耐心。遇到有过节的人,也懂得礼让三分;遇到看不惯的人和事,也看得惯了。这副笑脸,这份耐心,要是在平时都发挥一下,效果一定不错。慢慢长夜,久坐无趣,便搓麻斗玩,经宿不止。于是有好于麻将者,与孝家无亲无故,流连丧堂,且吃且玩,时人谓之“丧堂杀手”。 孝子则轮流值班,笑脸迎客,日月不分,经宿不息。直至道场礼毕,亲朋疲惫,死者入土,才算功德圆满。
其次,要为自己找一个风水宝地。在中国,不管是帝王将相,还是平头百姓,必定要为自己择个风水宝地,找一个好的归宿。帝王陵墓的高大宏伟、随葬品富可敌国自不用说,就是平常人家也要于坟堆之上雕梁画栋、立碑扬威。父亲也好于此道,每次上山,总喜欢看看山势风水。要是遇到风水先生,可以诸事不顾,跟着风水先生翻山越岭,不怕辛劳。时间长了,俨然成了半个风水先生,对墓地也会评头论足。父亲为自己找了一个宝地,并带我去看。他说他死了,就把他葬在哪里,连向山都找好了。父亲还常劝我,没事的时候看看风水方面的书,学着总没有坏处。即使不帮助人看地,自己也可以使用,到时候不求人。我不相信风水宝地能保佑子孙,也对看地不感兴趣。我只相信,要有所作为,唯有努力。
其实,无论大办丧礼,还是寻觅风水宝地,非为死者,皆为活人。有人认为,不搞几场水陆道场,不摆几天流水席,不选个风水宝地,脸上便无光,便是对死者不敬,便是不孝。其实,这是搞错了孝的时候。诚然,为逝者善后,总是没错,但总以简为宜。孝,应当是在生前;是常回家看看,是常和老人说话,应当是物质精神双满足。孝,首先是顺,然后才是养。顺,是关心老人的精神生活;养,是让老人衣食无忧。“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莫等亲者已逝,而徒做风光葬礼。
古人虽早有“死去元知万事空”之训,但人们还是执着于生死感应,总希望祖先的坟地能荫福后代。哪个社会名流、封疆大吏的祖茔,能没有堪舆家光顾?坊间有关风水之书,更是随处可见。哪个人升职发财,或是罢官下狱,总有好事者寻遍人家祖茔,进行点评,以验好坏。我不认为祖先葬个风水宝地能给后代带来什么,一切都要靠自身努力。与其死后风光大葬先辈,还不如生前好生孝顺;与其挖空心思寻觅风水宝地,不如踏实努力。
2014年7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