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1年苏俄饥荒,美国救济800多万人

《饥饿站台》剧照

一个人快要饿死了,他的邻居给了他一些粮食,救活了这个人。

按照常理,他的邻居做了一件好事,这个人应该感谢他的邻居。

接下来,我们给这个故事加一些“内幕”——他的邻居和他是敌对关系,曾经联合别人欺负过他,这次慷慨给粮食,在他看来,这可能是来看他笑话或者探听虚实的。

实际情况是,邻居家收获的粮食太多了,保存粮食的成本比销售粮食所得还要高,所以急于处理粮食,看到这个人正在向全村求救,邻居便给了他一些多余的粮食。

这种情况下,我们应该如何评价这件事?

《饥饿站台》剧照

厚道的人会说,不管怎么样,你救了我,这是客观事实,我永远感激你。

一般人会说,这对双方都有好处,是双赢,我依然感激你。

不厚道的人会说,你救我是有目的,别有用心,打着人道主义的幌子,目的是为了以后更好地侵略我,同时解决你自己家里的困难。

这其实是一个很简单的问题:帮助一个人,是应该看帮助者的动机,还是应该看帮助的结果?如果你更看重动机,你可以拒绝。如果你既接受了帮助,事后又各种怀疑揣测,那就不厚道了。

《饥饿站台》剧照

把饥饿的人换成苏俄,把邻居换成美国,便是我们今天要讲的故事。

历史上,苏联发生过三次饥荒,每一次都是“大动作”之后的结果。

第一次发生于1921年,这一年苏俄打败了国内外敌人,战时政策、战争破坏以及天灾三种因素结合,饥荒发生。

第二次发生于1932年,这一年苏俄完成了一个五年计划,农业集体化如火如荼,以牺牲农业为代价发展重工业,结果农业迅速倒退萎缩。

第三次发生于1946年,二战刚结束,国家几成废墟,农业受破坏尤其严重,战争还导致大量农业劳动力和农用机械投入战争,加剧了农业困难。

我们今天要说的是第一次饥荒。

1921年,饥饿的家庭

01

1920年冬天,俄国伏尔加流域遇到了极端天气,整个冬天几乎没怎么下雪,第二年春夏,干旱的天气仍在持续,愁眉苦脸的农民们已经知道,一场饥荒不可避免了。

天灾每三五年就会出现,农民们也习惯了,帝俄时代,农民们都有备荒粮,只要灾荒持续时间不是太长,农民们都勉强能扛过去。

但是,这次天灾,农民心里没底了。

从1917年十月革命到1920年底,新生的苏俄政权,一直在与国内白俄分子和外国武装干涉势力进行斗争,战争形势十分严峻。

为了最大程度的地汲取人力物力,保证战争胜利,1918年苏俄实行了战时政策,其在农业方面的体现就是余粮收集制——除口粮和种子之外,一切农产品,包括备荒粮全部无偿上交,后来甚至口粮也要上交。

这个政策让苏俄政府拥有了足够的粮食,缓解城市粮荒,保证前线红军的粮食供应,但却严重打击了农民的积极性,农村出现了不愿种粮、屠宰牲畜、缩减耕地、抛荒等现象,农业急剧萎缩,1920年的苏俄谷物总产量,比战前减少了一半。

余粮收集、粮食减产以及旱灾导致的粮食歉收相结合,一场大规模的饥荒逐渐蔓延开来,它遍及苏俄主要产粮区:伏尔加河流域、乌克兰、北高加索,波及30多个省,受灾人口达3350万人。

苏俄政府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1921年3月,他们放弃了战时政策,开始搞新经济政策,农业上也停止了余粮收集制,取而代之的是收粮食税。

但是,饥荒已经形成了,新经济政策缓不济急。

新经济政策允许农产品自由买卖

苏俄政府没有物资储备,也无法将粮食从条件稍好的地区向受灾严重地区调拨,因为交通运输被战争破坏了,还没来得及抢修恢复。国际上,扫一眼全是敌对国家,没有一个盟友,很难获得外援。

实际上,此时苏俄政府已无法组织有效的粮食救助工作,一筹莫展。

1921年6月,享誉世界的著名作家高尔基倡议并牵头社会名流,向政府建议成立赈济灾民委员会,利用他们的影响力,向国内外募集粮食。

结果赈灾委员会成立后,各项工作受到政府干扰,派代表团去外国募集赈灾资金和粮食的提议,也被政府否决了。不久,赈灾委员会被解散了,成员被逮捕、流放,高尔基也被迫移居国外“疗养”。

赈灾委员会成立之前,苏俄政府曾批准高尔基以自己而不是政府的名义,向国外求援。

高尔基

7月13日,高尔基在报纸上称“阴霾的日子已经降临到了这个诞生托尔斯泰、陀思妥耶夫斯基、门捷列夫、巴浦洛夫、格林卡和其他享誉世界的人们的国家”“灾难给数百万的俄国人民带来了饥饿的威胁”,他呼吁欧洲和美国人民,向俄国人民提供面包和医疗救援。

高尔基的这次求援呼吁,让事情迎来了转机。

02

7月23日,美国商业部长兼美国救济署署长胡佛,通过无线电广播回复高尔基,表示愿意向俄国提供援助——美国救济总署计划供养100万俄国儿童,前提是苏俄立即释放扣押在苏俄的美国人。

赫伯特·克拉克·胡佛,后来做过美国总统

此外,胡佛还提出了6点具体条件,他要求由苏俄政府向美国救济总署表明:

A、需要我们帮助;

B、救济署的美国工作人员在俄国自由迁移;

C、允许救济署的工作人员组织必要的机构救灾,政府不得干涉;

D、苏联政府支付境内救灾物资的运输、储存和管理费用,为美国救济署工作人员提供免费的场地、设备和燃料;

E、儿童和病人必须一视同仁,获得同样份额的救援物资;

F、美国救济署的所有成员,不受政府的干扰。

胡佛承诺:在俄国的美国救济署工作代表和助手,将不得从事任何政治和商业活动。

胡佛的提议受到了苏俄方面的积极回应,加米涅夫写信正式回复胡佛称,苏俄政府认为这份提议总体上是完全值得接受的,提议胡佛派代表来苏俄直接面谈。

加米涅夫,苏俄人民委员会副主席

问题来了:美国为什么愿意提供援助?苏俄又为什么接受援助?

先说第一个问题。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失去了战争订货,大量物资没了销路,经济进入萧条期。1921年,美国粮食生产出现了巨大的过剩,各大农场剩余粮食堆积如山,许多农场主甚至把玉米当柴烧,由于粮食太多,农产品价格下降了50%,比成本还低。

而在大洋彼岸的俄国,却有3000多万人饱受饥饿威胁,这个广阔的市场,无疑能缓解美国粮食剩余的困境。

因此,胡佛不断游说美国政府的领导人,告诉他们救助俄国人对美国的经济有利。虽然美国国内有很多反对意见,但胡佛还是得到了总统哈定以及国务卿、战争部长、海军部长等重量级人物以及美国实业界支持。

既能救人,又能解决本国过剩的粮食和商品,何乐而不为?

事实上,14国武装干涉苏俄失败后,美国便放弃了武力推翻苏俄的想法,虽然它依旧敌视苏俄,但相比较对付苏俄而言,孤立主义盛行的美国,更关心美国和美洲的事务,而不想卷进欧洲的纷争之中。

再说第二个问题。

苏俄政府内部激烈争论过这个问题,很多人认为帝国主义亡我之心不死,美国没那么好心,美国用食物当武器,想趁机颠覆苏俄政权。

但是,苏俄还有选择吗?

接受美国的救助,同时承担美国颠覆的风险;拒绝美国的救助,坐视饥荒蔓延,政权垮塌——1921年3月,苏俄主要领导人曾说过,如果获得丰收,政府将被挽救,否则,政府将消亡

当时欧洲国家还没有从一战的创伤中恢复过来,欧洲工人阶级自己都需要美国救助,根本无力救助苏俄,能救助苏俄的只有美国。

最后,苏俄决定:有条件地接受美国人的帮助,同时保持必要的警惕和限制

03

1921年8月,苏俄代表李维诺夫与美国救济署代表布朗,在里加举行谈判。

为了表示诚意,苏俄释放了100多名被关押的美国人。双方争论最激烈的内容,是美国救济署人员的权限问题。

这很好理解,美国救济署担心苏俄政府干涉救济工作,挪用救济物资,苏俄政府担心美国人搞颠覆渗透和间谍活动,双方互不信任,不过这个问题最终还是解决了——大家各退一步,自由这种东西是可大可小的。

饥饿的家庭

8月20日,双方签订了《里加协定》,共27条,对美国救济署和苏俄政府的权利和责任做了规定。协定的最后一款规定,当任何一方对另一方不满时,可单方面终止协定。

美国救济署是一个非官方组织,它成立的初衷是为战后的欧洲提供食品救济,胡佛宣称,从1919年到1921年秋天,救济署在18个国家向儿童提供救济······大约有1.5亿到2亿儿童恢复了健康。

1921年8月27日,第一批美国救济署工作人员抵达莫斯科,5天后,装载700吨救援物资的“凤凰” 号轮船驶抵彼得格勒港,9月7日,第一个救济食堂开放,美国救济署的救济工作全面铺开。

根据《里加协定》的规定,美国救济物资是用于100万儿童和病人的,不能分给普通成年人,军队以及公务员。

救济儿童

鉴于灾情严重,美国救济署又提出,再拿出2000万美元来购买食物,分配给普通成年人,前提是苏俄政府也拿出1000万美元的等价黄金,委托美国救济署从美国购买种子和粮食。苏俄政府同意了这个提议。

据胡佛统计,截至1922年7月,美国救济署国内外行政人员约有200名美国人,下辖8000名俄国人(注:还有约8万名俄国临时雇用人员),他们管理15700个食堂和食物分配点,供应约325万名儿童和550万名成年人,总共约855万人。

除了提供食物之外,在冬天,救济署还向饥民提供了大量衣物,包括儿童的鞋子、长袜,成年人的御寒衣服。

饥荒必定会产生疫情。为此,美国国会通过了专门的法案,授权总统调动部分医疗物资援助苏俄灾民。

为儿童接种疫苗

原来,一战期间,美国海军部、财政部、船舶局等机构,积累了大量的药品和医疗设备,战争结束后,这些剩余医疗物资成了累赘,每年都要花费巨资存储、维护、处理。

加上美国红十字会和其他机构的捐赠,胡佛搞到了8281.9吨、价值800多万美元的医疗物资,救济署利用这批物资,为1000万俄国人接种了各种疫苗,预防伤寒、天花、白喉等流行疾病,他们还向灾区发放了肥皂和消毒剂,组织清洁运动消毒杀菌。

值得一提的是,美国救济署的资金,大部分来自于美国国会拨款,其次来自于教会和民间慈善机构的捐赠。

换句话说,除了那1000万美元的黄金之外,美国救济署提供的援助是无偿,即使那1000万美元的种子和粮食,也是按最优惠的成本价提供的,没有赚差价。

在整个救济行动中,美国救济总署筹集和投入的资金(包括苏俄政府提供的黄金)总计约6000万美元。

救济儿童

04

为了调动民间力量救济灾民,美国救济署还参照之前救济欧洲的经验,推出了“食物汇款计划”,它的具体流程是这样的:

美国救济署向苏俄灾民发放请求救助的明信片,灾民在明信片上填写自己的姓名和通信地址,救济署把这些明信片收回来,发放给美国和欧洲的民众。

如果有人愿意献爱心,就到指定的地点填写申请表,然后花10美元购买一个食物包裹,邮局会按照明信片上的姓名和地址,将包裹寄给俄国灾民。

这个价值10美元的食物包裹中有:49磅面粉、25磅大米、10磅糖、10磅猪油、3磅茶叶、20罐牛奶。(1磅约等于0.45千克)

每个包裹的成本约为6.75美元,运输、保险、包装合计1美元,这样算下了,每个包裹还有2.25美元的盈余,这笔钱全部用于儿童救济。

1920年代的美国女性

从1921年冬天开始,救济署又推出了“衣物汇款”,衣物包裹里面有布匹、面料、缝纫线以及纽扣,拿去就能做一件冬衣。

据统计,美国救济署总共向苏俄灾民发放了约150万张这样的明信片。

救济工作的最大困难,不是粮食不够,而是俄国的基础设施太落后,港口破旧不堪,满载粮食的船舶停在港口,就是没法卸货。铁路千疮百孔,运量上不来,广大偏远地区像样的路都没有,工作人员只能雇佣难民肩扛手提,走几十里的羊肠小道运送物资。

其他困难包括港口工人罢工(口粮太少),政府随意逮捕俄国工作人员(怀疑他们被美国人发展成间谍),灾民抢劫和盗窃救济物资。

1922年秋天,也就是救济工作开展一年后,苏俄新粮丰收,饥荒问题有所缓解,苏俄政府调整了政策,他们更关心如何恢复经济,而不是单纯的救济灾民,于是决定向外国出口粮食。

为饥民提供医疗服务

事实上,当时饥荒并没有完全过去,还有上百万人遭受饥饿折磨。

加米涅夫称,俄国要通过出口粮食获得1000-1500万美元的收入,用来购买工业设备和原材料。胡佛很生气,他指责苏俄一边接受美国的粮食救济,一边向外国出口粮食,劝苏俄政府以救灾为第一要务。苏俄政府拒绝。

1923年6月,苏联(小知识:从1923年开始就要叫苏联了)经济进一步复苏,饥荒大致结束。在这种情况下,双方一致同意,停止美国救济总署在苏俄的救济工作,双方欠款一笔勾销。

7月18日,苏联举行了正式晚宴,欢送美国救济署工作人员,加米涅夫宣读了代表官方声明,高度评价了这次援助行动,并向美国救济署和美国人民表达了最深切的感激之情。

为饥饿儿童提供医疗服务

流亡在外的高尔基写信给胡佛,激动地说:在我所知道的全部人类受难史上,没有任何行动在规模和慷慨上,能与这次援助行动相提并论。并称:你们的援助将作为一次史无前例的伟业载入史册,千百万从饥饿中被拯救出来的俄罗斯人,将永远铭记在心!

05

事实上,感激只是暂时的。

托洛茨基和斯大林,从始到终对美国救济署不信任,认为美国人有阴谋,搞破坏。

托洛茨基

转眼到了1928年,苏联官方就变了口风,称在慈善的伪装下,美国救济署利用此次危机,缓解了为进行帝国主义战争储备大量粮食而引发的危机。

此后,美国利用饥荒在苏俄搞间谍破坏活动,几乎成了苏联官方对援助行动评价的定论。


【参考资料】

《苏俄饥荒与胡佛救济(1921-1923)》

《1921年苏俄大饥荒与美国救济署》

《苏俄的大饥荒与没收教会珍宝运动》

《试析1921-1923年美国救济总署对苏俄的饥荒援助》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