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茂国:这些人更容易得心血管疾病,看看你中招了吗?
近年来,我国心血管疾病发病人数不断增加,为我国居民的首位死因,很多的人年纪轻轻就出现了高血压,高血脂,动脉硬化等等这些疾病,因此防治心血管病刻不容缓。
要想降低心血管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除了需要提高医疗水平,改善医疗质量外。更重要的是大力开展健康知识普及,做好个体化防治措施,积极控制行为危险因素,下面针对易患心血管疾病的人群给出一些具体预防措施。
高血压人群
在冠心病患者中,60%~70%的人群患有高血压,而高血压患者患冠心病的危险是血压正常者的2倍以上。与此同时血压升高作为发生脑卒中、心梗、心衰等严重致死致残性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
这类人群如果不伴有其他危险因素,可以在密切监测血压的前提下先进行非药物治疗,主要包括限制钠盐、减重、少饮酒、平衡膳食和加强体育锻炼等。如非药物治疗效果不明显,应立即开始药物治疗。当血压在160/100mmHg以上时,应服用降压药物,同时进行生活方式干预。
吸烟、饮酒人群
根据2018年中国成人烟草调查的报告来看,≥15岁居民现在吸烟率为26.6%,平均吸烟量为16.0支/d。
吸烟与心血管病发病和死亡相关并有明显的剂量-反应关系。被动吸烟也会增加患心血管病的危险。戒烟的益处已得到广泛证实,且任何年龄戒烟均能获益。在发病率下降的国家,男性吸烟减少,女性的血压下降。虽然在这个时期体重增加了一点,但由于重视饮食,血中胆固醇含量下降了一半。
血糖异常人群
心血管患者应选择合适的口服降糖药物,在降糖治疗过程中应关注如下几点:1.口服降糖药长期应用后能否改善胰岛素的敏感性;2.我国糖尿病患者多以餐后血糖升高为主,应根据患者血糖谱情况选择降糖药;3.在血糖监测中,关注血糖峰值的同时也应该关注血糖波动,因为血糖波动也可能是独立的心血管风险因素。
超重和肥胖人群
衡量超重和肥胖最简便和常用的指标是BMI和腰围。前者通常反映全身肥胖程度,后者主要反映腹部脂肪蓄积(中心型肥胖)的程度。两个指标都可以较好地预测心血管病的危险。
成人中心性肥胖患病率也呈增加趋势,平均腰围水平明显上升,且农村人群增加幅度大于城市人群,城乡差异减小。青少年的超重率、肥胖率也明显增加。2012 年中国≤6岁及7~17岁城乡儿童的超重率和肥胖率均较2002年明显升高。
所以我们在饮食方面,除要减少总热量的摄入外,还要平衡膳食。在运动方面,规律的、强度不是很大的身体锻炼是控制体重的有效方法。减重的速度因人而异,通常以每周减重0.5kg~1.0kg为宜。
体力活动不足人群
国内外大量研究证明,缺乏体力活动是心血管病的确定危险因素。加强运动锻炼能预防肥胖、高血压、高脂血症等,长期坚持适量运动也是预防冠心病的好办法,缺乏运动会大大增加冠心病发病的危险性。
心理压力与失眠人群
当今社会节奏快,职场竞争较大,相对于女性而言,男性在社会上承受的压力会更大,为了得到更大的经济收益,男性朋友通常会因为压力过大而存在失眠的问题。导致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发病率明显增加。控制情绪,以娱乐、运动、交流沟通等方式减轻心理压力和失眠。
我国的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处于居高不下的阶段,要想降低心血管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必须对易患心血管病者进行预防和控制,定期进行心脑血管检查可以有效的预防这类疾病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