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乐》中的状元王拱辰,押中考题后说:让别人当状元
《清平乐》热播以后,受到了高度的好评。很显然,无论是编剧还是历史顾问,功底都是相当扎实的。即便是一些细枝末节的处理,都相当到位,让这部电视剧没有被当作神剧吐槽。即便是有一些添加的情节,总是能在历史中找到依稀的背景。
在剧中的科举考试中,王拱辰力压欧阳修,豪取状元的情节就是如此。欧阳修先是取得会元,这是会试第一名,也就是主考官认定的学霸。按理来说,他成为状元的可能性很大,尤其是晏殊与宋仁宗特殊的师生关系下,似乎状元非他莫属。
欧阳修也非常自信,他睥睨天下,去绸缎庄买了最好的一件红衫,当作状元服讨彩头。不料,才19岁的王拱辰趁他出门的时候,穿上了这件“状元服”。结果,宋仁宗、刘娥等都认为欧阳修有狎妓的不光彩行为,不配做天下学子的表率,就让王拱辰当上了状元。
这段情节虽然不见诸于史料,但却很符合历史,体现了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精神。历史上的欧阳修,确实在会试之后,太过得意忘形而被皇家敲打,据说就是因此失去了状元。
王拱辰能成为状元,当然与一件衣服毫无关系。他能在不到弱冠之年,就技压群雄,是在是因为文章立论新颖,见解独到,文笔流畅,无人能及。不过,《清平乐》用穿衣夺走运气的暗示,却也有一定道理。
原来,按照北宋的规矩,殿试之后的第三天,诸位进士就被召集到大殿。此时就是名次地宣布,虽然人人都有官做,但状元之名往往流芳百世,也更引人注目。当读完榜单后,一甲的三名进士,即状元、榜眼、探花就要磕头谢恩。
另外两人喜气洋洋地接受了这番好运,但王拱辰却向宋仁宗表示,自己并没有资格当状元,这让满朝震惊。从隋朝开始,科举制度已经走过了五六百年,还没有哪位状元说出这样的话,抗拒这样的荣耀。宋仁宗当然觉得好奇,询问他为什么这么说。
王拱辰诚恳地表示,自己寒窗苦读十多年,当然就是为了金榜题名。中了状元是无比荣耀的事情,但他在殿试中的题目,是自己早几天做过的。他认为自己并配不上这个状元,所以甘心让人。
人比人,气死人。有人穷经皓首几十年都中不了举,王拱辰却在19岁时就高中状元。而且,人家还能坦白地承认,就是押中了题目。无论从古代还是当代人的眼中,这都不算什么,并不是舞弊。能押中题目,说明做题多,说明运气好。能够成为状元,天资、勤奋、运气,哪一样又能少呢?
宋仁宗听后,不但没有剥夺王拱辰的状元,而且还大加赞赏他的诚实。他原名王拱寿,宋仁宗特地赐名王拱辰。《清平乐》中,宋仁宗解释辰同“晨”,取一日之始的意思。其实,辰在古代的意思很多,可以看作“日、月、星的总称”。可见,宋仁宗对他的期许很高。
事实上,王拱辰也没有辜负宋仁宗的这番期望。他曾两次对辽国使者据理力争,驳斥了对方的领土要求,保全了大宋的颜面。他也曾反对京城铸造佛像成风的现象,避免了民怨沸腾。他还劝阻宋仁宗不要沉溺于《太玄经》,沉迷占卜,避免走上宋真宗的老路。
唯一让人诟病的是,这位年轻状元在思想上相当保守。早年他反对“庆历新政”,成为了范仲淹的政敌。后来他又反对王安石变法,接连上疏极言保甲法的弊端。他没有变法的勇气,不懂变通,却依然算是北宋的一代名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