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轮复习||有机制备实验复习教学案例

1 高三复习课普遍存在的问题
1. 1 考点清单化, 知识习题化复习内容往往以清单形式总结和梳理大量考点, 或者用大量试题组合, 以练代讲。复习过程更多关注“知识与技能”的落实, 而弱化“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 更谈不上建构学科观念和发展学科核心素养。
1. 2 模式单一化, 知识碎片化往往采用“知识梳理 例题分析 作业讲评 布置作业”模式复习某一专题( 或主题) 内容, 此复习模式虽有专题归纳之形但无结构化之实。课堂教学随意性大, 有的复习课甚至演变成复习笔记抄写课或简单的习题讲评课。学生通过复习获得的是碎片化知识, 知识遗忘率高。
1. 3 课堂去情境化, 能力应用薄弱化复习课上虽有师生的对话交流, 但生动活泼的教学情景被剥夺了。学生认识问题的视角未变化, 不能形成认知冲突, 毫无深层次体验可言。面对陌生情景试题, 往往还原模型和迁移应用的能力薄弱, 久而久之学生学习欲望减退和成就感缺乏。
2 “教学重构”的提出和概述
布鲁纳的认知结构理论认为, 学习的过程是学生利用已有认知结构, 对新知识经验进行加工改造并形成新认知结构的过程。教学重构是指在理解教学内容基础上, 选择、整合、优化和开发其他教学资源, 对学生进行引导、组织与交流合作,使教学内容更能适应具体教育及教学情境。
复习课有唤醒、重组、提升三大功能。教学内容重构有利于学生把再现的教学内容融合、打通, 进而构建知识内在联系, 最后综合和灵活运用, 解决实际问题, 实现复习效果最优化。
在高三复习中进行教学重构, 以教学活动流帮助学生多层次多角度建构、体验复习内容, 促进关键能力、必备品格和价值观念内化, 提升学科核心素养。
3 指向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重构案例设计
3. 1 制定指向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
( 1) 通过乙酸乙酯制备的演示实验及实验改进, 学会在实验过程中发现和解决问题, 培养辩证的观点和敢于质疑、勇于创新、乐于探究的精神,发展“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素养。
( 2) 通过对某些实验意外事故的处理和异常现象的探究, 学会镇静处理实验事故和进行实验探究的方法, 培养安全意识、证据推理意识和严谨求实、敢于质疑、乐于探究的精神。
( 3) 了解回流、洗涤、分液、抽滤等实验基本操作、基本原理和冷凝管、分液漏斗、抽滤瓶、蒸馏烧瓶、分水器等仪器的使用方法, 掌握实验基本技能和形成实验基本观念。
( 4) 理解有机制备实验的一般方法, 形成实验系统化思想并建构化学实验体系三要素 ,发展“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素养。
3. 2 设计教学思路
以高一学生认知水平为起点, 参考“实验化学”模块内容素材, 旧课新上。通过理论分析、演示实验和实验改进, 探究乙酸乙酯制备实验改进 与优化。归纳提升形成有机物制备实验思维模型并应用模型解决陌生问题。
3.3 设计教学活动
3. 3. 1 实验分析
( 1) 逆向思维,
确定试剂从最经典的有机制备实验———乙酸乙酯制备引入课题。
[学习任务 1]
用逆推法引导学生从理论上分析制备乙酸乙酯所需试剂。综合考虑酯化反应特点( 如产率低、反应慢、产品不纯等)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得出所需试剂是冰醋酸、无水乙醇、浓硫酸。
设计意图: 指导学生根据目标产物逆推制备试剂, 培养逆向思维和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实验试剂及条件确定, 学生认识到化学变化遵循一定规律, 可根据需要调控反应的方向、限度和速率, 发展“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素养。
( 2) 展示数据, 分析用量
[学习任务 2] 展示试剂物理参数, 分析试剂用量关系( 见表 1) 。
学生从表 1 获取物质性质, 从“物质结构与性质”中的“相似相溶原理”理解“水中溶解性”。
问题 1: 提高转化率时, 为什么采用乙醇过量, 而不是乙酸过量?
学生普遍认为是因为乙醇较便宜。教师引导学生澄清错误, 形成正确认识: 实验室制法由于所制取物质一般较少, 可不考虑成本。由表 4 沸点数据知, 采取乙醇过量主要是乙醇更易挥发, 导致其利用率偏低。
问题 2: 加少量浓硫酸即可起催化作用, 实际用量为什么相对较多却不宜过多?
浓硫酸可吸收生成的水, 使平衡向酯化方向移动, 提高酯的产率, 故实际用量较多。同时, 浓硫酸有脱水性和强氧化性, 会使有机物炭化, 降低酯的产率, 故不宜过多。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从数据中获取信息, 为分离和提纯方案设计做铺垫。利用“相似相溶原理”理解物质溶解性, 形成“结构决定性质”观念,

参考文献引用本文:洪兹田,罗德炳,张贤金.基于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高三化学复习教学重构——以“有机制备实验”复习教学为例[J].化学教学,2019(06):60-66.

注:该论文发表在《化学教学》,供个人学习用。致谢!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