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2】“早6点半”杯第二届中国精美诗文大奖赛冯树国作品

公 粮

冯树国(河北)

三夏抢收抢种己经完成,农民朋友的工作已转向夏管。昔日的这个时间该是缴公粮的时间了。

公粮,是为国家交的粮食叫公粮。公粮,是国家对农村有农业收入的单位或农户征收的农业税。

记忆中的公粮,是军粮,是城市工人阶级吃的粮食,必须是好粮,上等粮食才能做为公粮上缴给国家。

人民公社时期,生产队每到麦收时第一场是缴公粮的,扬净、晒干。队长给社员开会说:解放军在前方打仗,守卫着边防,保护着我们安定的生活,我们要把最好的粮食先给他们;工人阶级开动着国家机器,是造枪造炮的,他们得先有粮食吃,最好的粮食也要先给他们吃……队长没文化,说话直。不管队长的话说的完整与否,意思是表达缴公粮的重要性。当时的社员们在新麦将要下来的时间,家家也都在等米下锅,农村叫青黄不接,是农村生活最困难的时间段,好不容易盼到新麦进了场,多么希望能早一天吃上新麦子呀,可农民并不完全是为了新麦子的“新”字高兴,而是为了早一天能吃饱肚子。渴望到能早一响就早一响。

每每在第一场麦子打出来时,社员看到黄澄澄的麦子,眼都红了,恨不得一头插进麦堆里吃个饱。但农民的觉悟是高的,听着队长的动员,老人们私下议论着,是啊,是这么个理,抗日战争时期,日本鬼子闹腾的多少次看着麦子收不成。現在虽说和平年代,前方仍然有部队在站岗放哨,再说种地完粮是应尽的义务,该缴。所以,社员们尽管自己肚子咕噜咕噜响,还是积极的拥护为国家缴公粮。当时盛行的一句话叫做:种地完粮,天经地义。是千百年来流传下来的规矩。年年生产队都是先缴公粮,社员才能分粮吃。但有时候为了救济社员的实际生活和调动社员的积极性,胆子大的队长也偷偷给社员少分一点先吃着。

那个时候的缴公粮也是有声势的。马车、牛车以生产队为单缴公粮。马头上带着大红花,马脖子带着大铜玲,鞭杆子上捆着红绸子,只见车把式举起大鞭在空中一摇,“叭”“叭”两声响,满载公粮的车队就出发了。就像电影《青松岭》里上演的一样:长鞭一甩叭叭响,缴粮大车出了庄。满载丰收心欢喜,我为国家送公粮。沿着社会主义金光道,大路越走越宽广。

一九八二年,农村土地政策发生变化,土地相继承包到户,队为基础村级核算变成了户为基础。取消了生产队核算这一级。公粮就变成了农户直接缴公粮。

土地刚分到户,农民种地的积极性异常高涨,粮食产量逐年增加,粮、棉连年丰收。社员的交粮积极性更是一浪高过一浪。每到这个收、种结束后,村里的大喇叭一喊话,社员们都大车小辆,排着队,去缴公粮。排子车、三轮车、拖拉机、独轮车,有啥用啥。家里没有车的和邻居拼车,真是八仙过海各显其能。总之,上级一声令下,都要积极响应,谁都怕拉在后面落个不积极。老农说的好,地分给了咱个人,大堆粮食打在了咱自个家,国家才要那么几百斤,这粮食必须交,并且要交好粮,种地完粮,天经地义。这个道理俺懂。

再看公社粮站,更是热闹非凡。几十亩大的院子挤满了交公粮的车和人。进粮站门不远的地方放着一张桌子,桌子上站着粮站值班的工作人员,手握着喇叭筒在不停的喊话:申立,苏庄,大马庄村,到东边1一4号库排队,上坡,西河堡,东孟固村,到南边7一10号库排队。真是人山人海,有进的,有出的,人声鼎沸。

十几个大园仓同时开门入仓。扛包的员工,光着膀子,披着单子,光着脚扛起九十公斤的麻袋蹬着木板一溜烟的就上到了仓顶。社员们大袋小袋往上背,妇女社员扛不动的两人抬,真像蚂蚁搬家一样,人麦大战。从卖粮社员,到扛包员工,从验级过磅,到入仓上垛,整个过程都是汗流夹背,热火朝天。不时的听到这样的声音:哎呀!总算缴完了,还多几十斤哩。

……

路上的卖粮车仍络绎不绝。

一九八六年,粮食又是大丰收,夏季公粮我们村任务14万斤。全村1120口人,人均125斤。当时我是村支部书记,头一天招开个干部会进行安排谋划,晚上召开群众会动员,要求各家做好准备,第二天早上七点前把粮食都放在自家门口,村里安排四辆拖拉机分别从四条街开始装,每户出两个人,到粮站我们集中过称,与粮站领导提前约定给上坡单独设口,村干部有负责装车的,有在粮站维护秩序搞服务的。社员们装车争先恐后,拖拉机送粮来回跑个不停,司机是吃着烧饼车不停,粮站过秤人员换班吃饭秤不停。到晚上11点时全村14万斤公粮超额完成,全乡第一名。

乡政府民政助理老韩包上坡,回到乡里是这样汇报的:今天,上坡村社员缴公粮的场面非常状观,四条街白花花的粮食袋子全放在门口,等着装车,就差报社记者给拍照报道。

一个月之后乡党委、政府召开夏征总结表彰大会,我作为村支部书记上台领了一块奖匾,(宽45cm,长120cm)上写着:奖:夏粮征购第一名。领奖的瞬间非常高兴,但我知道这一成绩的取得,得益于社员群众的高觉悟和爱国良知所至,村干部仅仅是搞了点服务。随后的几年中,在缴公粮方面我们村一直是前几名之列。

缴公粮是历年来农村工作中比较重的一项工作。对公粮的印象在脑海里是最深刻的字眼。从1976当村干部起,到2006年取消农业税,一直工作在基层,与公粮、农业税打了近三十年的交道,形成了习惯,就象生物钟一样,到这个时间就想起了缴公粮。回顾这三十年,体会深刻,记忆犹新。可以总结为两句话:一年公粮一节课,十年公粮一本书。

公粮,曾是农民与国家关系的纽带;公粮,是体现农民为国家做贡献的标志;公粮,在很长一个时期,为社会主义建设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同时,因公粮也发生过很多很多的故事。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工业企业飞速发展,国民经济日益强大,工业反哺农业的条件已经成熟,为减轻农民负担,中央的惠农政策逐渐加大,由2004年的减征到2006年全面取消农业税,不再征公粮,使农民实现了自打自吃,自由种植。农民奔走相告,齐呼共产党万岁。

从此,结束了千年流传的“皇粮国税”和“种地完粮,天经地义”的历史。这是社会的发展,这是人类的进步,这是历史的变革。这更是国家惠农政策和脱贫至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具体体現。具有十亿农民的央央大国,一改千年税制,农民种地不用缴税。自从盘古开天地,只有共产党才能做的到,只有社会主义制度才能做的到。

国家的惠农、扶贫政策,不仅不缴税,种地还有补帖。在脱贫攻坚,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政策推动下,为实施精准扶贫,国家又相继出台了粮种补帖,农机补帖、农村基础设施补帖、农民居住环境改造、特别是边远地区的政策倾斜、扶持改造等,农民种地真正得到了更多的实惠,农民的地位更加得到了提升。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缴公粮,已成为记忆,成为了历史。

在地球村的板图上,一个美丽富绕、光彩夺目的社会主义制度的华夏中国,正在以惊人的速度发展着。

2020年6月18日

【作者简介】冯树国,1958年1月出生,中共党员,退休干部,河北广平县人。

“早6点半”杯第二届中国精美诗文大奖赛征稿启事

为繁荣文学创作,扶持文学新人,天下文摘精选微信公众号决定与中国“早6点半”微信公众号联合举办“早6点半”杯第二届中国精美诗文大奖赛,现将大奖赛征稿相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征稿对象:所有中国作家、诗人和文学爱好者。

二、征文题材:不限。

三、征稿要求:每位作者小说或散文限投2篇,每篇2000字以内。诗歌(含古体诗词)限投3首,每首不超过50行,或单首100行以内。散文诗限投3章,每章1000字以内。小说、散文、诗歌、散文诗须原创首发,投稿后一个月内没有推介可另投他处。

在报纸杂志发表过或未发表过的小说、散文、诗歌、散文诗等原创作品均可参赛,但不能在其他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发表。来稿不得抄袭,一经发现,即给予曝光,列入黑名单。

四、投稿须知:来稿须在主题栏注明“精美诗文大赛”字样,附带100字以内作者简介、两张生活照片和详细通联。特别提醒:在其他微信平台推送过的作品请勿再投稿

五、参赛要求:凡参赛者必须关注天下文摘精选微信公众号,跟踪大赛进展情况。同时加编辑微信:zgz19650903,以便到时发放奖金。

有奖征文大赛参赛作品,所有赞赏金不返给作者,作为奖励基金奖给获奖作者,不足部分由组委会自筹资金解决。

六、征稿推送时间:即日起至2020年6月30日。

七、投稿邮箱:sczgz2018@163.com

八、奖项设置及评奖标准:

特等奖1名,奖金900元。

  一等奖1名,奖金300元。

  二等奖3名,奖金各100元。

  三等奖6名,奖金各50元。

  在作品质量符合推送条件的前提下,依据阅读量、赞赏量开展评选。自作品推送之日起,一月内阅读量达到500后,每超过100记1分;赞赏量达到10笔(每笔5元以上有效)后,每超过1笔记2分。按得分多少评定获奖等级。(特等奖作者阅读量9000以上方可参与评选)。

声明:一切未尽事宜,本次征文大赛组委会享有最终解释权,不认同以上条款者勿扰。

  第二届中国精美诗文大奖赛组委会

  天下文摘精选微信公众号编辑部

  中国“早6点半”微信公众号编辑部

请您长按二维码识别关注“早6点半”微信公众号

如果觉得好看,请您点一下“在看”↓↓

(0)

相关推荐

  • 生产队的建筑(下)

    本文作者:陈文章 生产队的建筑(上) 生产队时代是向国家缴售粮食最多的时代.1962年,我们队180几口人,仅这一年就缴了28万余斤公粮.1974年到1976年三年,我们生产队上缴了83万斤粮食.粮食 ...

  • 缴公粮的岁月

    有一首歌曲<扬鞭催马送粮忙>,描写是上个世纪人民公社时期农民送公粮的场景.何谓公粮,即征购任务,是指农业税征收和粮食统购的总称.征与购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征"是农民向国 ...

  • 【乡土文学】代文梅||交公粮,分口粮

    交公粮,分口粮 文/代文梅 过去,农民种地都要交公粮,交公粮时,总要轰轰烈烈地排着长队,把最好的粮食交给国家. 夏收过后,若大的打麦场晒着黄灿灿的小麦,农民伯伯光着脚丫,头戴草帽,手拿木制钉齿耙,在晒 ...

  • 农村曾很牛的3种工作,尤其第2个,农民当时都很羡慕,如今败落了

    文/农夫也疯狂 对于农民来说,种田种地就是天职.把自家的庄稼种好了,那一家人也就不愁了.但种田种地毕竟是辛苦活,还得看天吃饭,所以有些农民不愿意自己的孩子也像自己一样,以后过如此艰苦的生活,在孩子还小 ...

  • 一组80年代农村“交公粮”的老照片,老一辈农村人终生难忘的记忆

    现在的年轻人,提起"交公粮"都会不怀好意地一笑,可是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时候,交公粮对于农民来说,是每年都要经历一次. 这一点,也只有经历过的40后.50后.60后和70后才懂,当 ...

  • 这才是正能量

    在我上小学时,还是有麦假和秋假的,其实就是在夏收和秋收的季节里给老师和稍大点的学生放假参加农忙. 每一个麦假和秋假都有拾麦穂或者拾稻穂的作业.我从小就懒,从来都没去真正拾过.每次交作业时都是从打谷场里 ...

  • 【灵璧故事】交公粮

    交公粮 文/春江暮雪       (  交公粮在中国历史上至少维持了两千三百多年的历史,在中国古代叫交皇粮.自古以来,种地交粮是天经地义,但是自2006年以来国家为了减轻农民负担,全面取消了这一制度 ...

  • 高考,不过是人生一个普通的机会

    号主按: 高考,真没有许多人想象的那么重要.对于即将开启新的人生的这一代人来说,虽然十年寒窗在此一搏,但是于漫漫人生而言,这不过是一个普通的机会.我的经历可以证明:人生能否顺风顺水乃至能否成功,最重要 ...

  • 那年陪母亲交公粮

    不知道从农村出来的朋友多不多?可记得当年农村交公粮的热闹场景. 过去粮食都要上交国库的,在封建社会叫上交皇粮,共和国成立后改名叫公粮和购粮,就是每户农民按所要求的比例上交给国家征粮库,这项制度延续了有 ...

  • 有一种粮食叫公粮

    寒假来了,有了更多机会接触现实世界.一天,走过苏村镇原来的老粮站,拍了一两张照片.没有多余停留,因为大家可以看出,照片上煤场的广告字更大.这里早已经变了用途. 在我们大荔县,三四十年前许多地方都有棉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