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翃:一段感情坚持了十五年,一首《寒食》成就传奇人生
如果单说韩翃,大家可能对他没有印象,如果说到“春城无处不飞花”的《寒食》,还有他与倡妓柳氏的奇妙情缘,我想大家对他就不陌生了。
一、出身名门,才高八斗,情迷“章台柳”十五年
韩翃出身名门世家,他的祖父韩朝宗,被李白称为“生不用封万户 侯,但愿一识韩荆州”,当时担任荆州刺史,后来升迁为京兆尹,相当于现在的北京市市长。他的父亲韩质,做过京兆少尹和中书舍人。
在这种家庭出身的孩子,依照唐朝的律例和习俗,本来可以靠祖辈荫蔽入仕,再加上家中深厚的人脉关系,前途定然是不错的。然而韩翃自恃才高八斗,要通过正规途径——科举考试进入官场。他不顾家人反对,在京城住下来,期盼着进士及第。
每年来参加科举考试的有一千多人,但仅有二三十人录取,韩翃不幸落榜。
天宝十二年(公元735年),老丞相李林甫去世,杨国忠依靠杨贵妃的专宠肆意弄权,朝廷危机四伏。
韩翃在京城徘徊许久,十分贫困,他不好意思向家里人要钱,时人评价他当时的状况:“荜门圭窦,室唯四壁。”
虽然功名未久,但韩翃也收获了一批好朋友,他常常与钱起等好友谈论诗歌人生,也算是贫困人生的消遣了。
韩翃的邻居是一个小妇人,名唤柳氏,是大内当直李将军的爱妾,李将军常常来看柳氏,每次来这里,就约韩翃把酒言欢。
因为李将军的缘故,韩翃与柳氏的联系渐渐多起来,眉目传达之间,渐渐有心意相通之感。李将军在时,柳氏常隔着窗户,看韩翃进出,注意他交往的朋友,爱慕之心已经非常明显。
一次,她与李将军谈起自己内心的感受:“韩秀才穷甚矣,然所与游必闻名人,是必不久贫贱,宜假借之。”韩翃现在穷困,但是他才华过人,与他交往的人都是名士,将来一定会出人头地的,柳氏还暗示李将军多帮助韩翃。
李将军是混迹官场的人,心思通透,他看穿柳氏心系韩翃。于是,李将军筹备了一场宴会,邀韩翃畅饮,等大家酒酣胸胆大开时,李将军巧施妙计,说道:“秀才当今名士,柳氏当今名色,以名色配名士,不亦可乎!”
韩翃被吓得酒醒了大半,他无法确定李将军所说是真是假。虽然他与柳氏彼此爱慕,但只停留在眉目之间,从来没有肌肤之亲,韩翃深刻明白朋友妻不可欺的道理,他委婉拒绝了李将军的厚赠。
李将军察觉出韩翃的疑虑,他正襟危坐,问道:“大丈夫相遇杯酒间,一言道合,尚相许以死,况一妇人, 何足辞也!”人生得一知己足矣,士为知己者死,为朋友连生命都可以舍弃,何况是一个女人呢!
随后,李将军让柳氏坐在韩翃身边去,制止住韩翃即将出口的言辞,说:“子居贫,无以自振,柳资数百万,可以取济。柳淑人也,宜事夫子,能尽其操。”
他安慰韩翃:你的贫困是暂时的,如果仅凭你一己之力摆脱困境,是一件不易的事情,柳氏是我的爱妾,多年来也有资产百万了,你可以随意取用。柳氏贤淑,相信她可以帮助你许多,尽力职守。
李将军说完就潇洒地走了,韩翃追出去,却只见衣角在门槛处飘扬。柳氏拉住韩翃,解说道:“此豪达者,昨已备言之矣,勿复致讶。”李将军豪放豁达,昨天已经交代过,你不要惊讶了。
这就是大唐气象,它的壮盛之气浸透到人们的心性中,全社会充满着开放的气息,不像宋以后将道德贞洁看得比什么都重要。当然,唐朝是士族社会,人们在选择婚姻时,门当户对才是重要的 柳氏出身卑微,无论是跟随韩翃和李将军,爱情当然有,但婚姻就说不准了。
韩翃
李将军走后,韩翃怀着感激之心与柳氏共同生活,此时他时来运转,第二年考取了进士。又过了一年,他遇上了安禄山叛乱,朝廷慌慌张张,四处逃窜。此时韩翃还没有授予官爵,但他也积极为国效力。
天宝十五年春,哥舒翰受命镇守潼关,抵御叛军,韩翃写诗称赞哥舒翰“万里长城家,一生唯报国”(《寄哥舒仆射》),并在吟咏出“杀将破军白日余”,表现出自己强烈从军的愿望。
他与柳氏在此时分别,关于韩翃离京后的记载,有些分歧,一说他离京回家省亲,柳氏留在京城,以卖化妆品为生,后来为了躲避战乱,不惜削发为尼,躲在寺庙中,一说韩翃不便携眷远行。无论如何,八年安史之乱,他们天各一方。
等到战乱平息,韩翃到淄青节度使侯希逸幕府做幕僚,才有机会打听柳氏的消息。
约宝应元年(公元762),他用“练囊盛麸金”,也就是用锦囊装上金块,并题诗:“章台柳,章台柳,昔日青青今在否?纵使长条似旧垂,亦应攀折他人手。”
章台是东汉妓馆聚集的地方,韩翃用“章台柳”比喻柳氏出淤泥而不染,可是毕竟分别太久了,他不知道柳氏是否还活着,更不知道她在战乱中如何度过艰难岁月,假使柳氏依然健在,她也可能被他人夺走,成为别人的姬妾。
柳氏得到金信,不禁呜咽起来:“杨柳枝,芳菲节,所恨年年赠离别。一叶随风忽报秋,纵使君来岂 堪折?”
自从你离开后,每年春光正好时,我都会折柳伤怀。我已经是秋后枯叶,随风飘零数载,即使你来了,还能再多看我一眼吗?
两首诗,用了当时民歌三三七七七的句式,言辞间情感真挚,同时含蓄试探对方,曾经的情义还在否?
虽然了解了对方的情况,但柳氏在京城,韩翃在淄靑,相隔万里,很难见面。
不久,京城再次发生叛乱,唐代宗借回纥之力,平定叛军,为偿还回纥相帮的情义,唐代宗允许回纥在京城任意取用美女财帛。
这次柳氏没有逃过劫难,回纥的将军沙咤利自恃功高,“窃知柳氏色,劫以归第,宠之专房”。
唐代仕女图
韩翃连续三年派人到京城接柳氏,都没有搜寻到她的踪迹,直到永元年(公元765),淄靑军叛乱,侯希逸不敌,朝廷念他当年平乱有功,授予他检校右仆射的虚职,允许他带兵回京,韩翃才有机会回到京城,亲自打听柳氏的下落。
韩翃在京城找了好久,柳氏仍然没有半点消息。一次偶然的机会,柳氏在韩翃外出时,认出韩翃,她连忙停车问候,并告诉韩翃“失身沙咤利,无从自脱。明日尚此路还,愿更一来取别”。
第二天,柳氏又乘车到此地,将自己的贴身之物赠给韩翃,哭声说道:“终身永诀。”随后柳氏消失不见,韩翃独立街头,痛哭零涕。这是生人做死别的打算啊。
韩翃与柳氏分别后,与淄青军在酒楼相聚,心情很低落,满脸悲伤。好友许俊看出他的心事,询问之下,韩翃才讲出事情的经过。
酒正酣的许俊,意气风发,叮嘱韩翃说这不是难事,兄弟平时都“以义烈自许”,只要你写好书信,我立马帮你把人带出来。
韩翃抱着试一试的态度,给了一封信递给许俊,许俊拿着信找到沙咤利住处,凭借自己不凡的武功,直接抢人,他说道:“将军坠马,且不救遣取柳夫人”。
柳氏忙出来,许俊将韩翃的信给柳氏看,带柳氏回到酒楼。酒楼里众军士未散去,看到这戏剧的一幕,无一不惊叹。柳氏以这种奇妙的方式回到了韩翃身边。
可是抢人容易,善后难啊,沙咤利将许俊抢人的事告到唐代宗那里。好在许俊和韩翃身后也有侯希逸这位大帅,侯希逸也是义薄云天的豪侠,年轻时,也没少干这种激情满满的事,他告诉许、韩二人,这件事他会处理好。
两将相争,谁也不让谁,最后皇帝出来做和事佬:“沙咤利宜赐绢二千匹,柳氏却归韩翃。”韩翃在柳氏双十年华时认识了她,到现在已经相隔15年,韩翃对她仍然如初,不得不说,这在古代是难得的传奇了。
《寄柳氏》
二、仕途坎坷,没想到因一首《寒食》 平步青云
大历初,韩翃在京城参加了许多文学活动。据《唐国史》记载,大历年间文士雅集,有三次重要的机会活动,驸马郭暧第盛集,李端擅场;送王相公之镇幽朔,韩翃擅场;送刘相之巡江淮,钱起擅场。
其中,王相公指王维的弟弟王缙。
大历三年(公元768)闰六月,幽州发生兵变,王缙作为宰相出任河南元帅兼幽州节度使,军政繁杂,他都处置妥当了。
韩翃作诗《奉送王相公赴幽州》:
黄阁开帷幄,丹墀侍冕旒。位高汤左相,权总汉诸侯。不改周南化,仍分赵北忧。双旌过易水,千 骑入幽州。塞草连天暮,边风动地秋。无因随远道,结束佩吴钩。
韩翃赞美王缙的政绩和功德,王缙在危难之际率兵入幽州,临危受命,慷慨悲壮,同时也表达自己不能配吴钩相随的遗憾。
大历四年,好友冷朝阳进士及第,韩翃写诗送他还上元省亲,“落日澄江乌榜外,秋风疏柳白门前。桥通小市家林近,山带平湖野寺连。”此时韩翃尚在京城。
后来,韩翃好像离开京城,在汴宋节度使幕府任职。他先在田神功手下任幕僚,写诗称赞田神功“仆射临戎谢安石,大夫持宪杜延年”。
大历九年田神功去世,田神功的弟弟田神玉继承了哥哥的官职,韩翃继续在他麾下任职。此时韩翃为幕府掌书记,但实质上却是田家家臣。
大历十一年(公元776),田神玉去世,李勉继任,但李勉还没有到任,就被汴州均将李灵曜、李忠臣、李希烈等人割据分裂,韩翃仍然作此做幕僚。
直到大历十四年(公元779),李勉才到任,韩翃继续留在此处任幕僚。此时,距离韩翃进士及第已经二十五年了,但仍然在幕府中厮混,可见他的仕途发展并不理想,虽然在诗文上小有成就,但他已是暮年之躯。
韩翃《寄石邑山中》
李勉带来一些年轻幕僚,对韩翃具有天宝遗风的诗作,十分不屑,甚至认为是拙作,韩翃心中不畅,但毕竟经过世事,也懒得和他们计较,常常称病在家,对于未来,韩翃不敢再奢望了。
一夜,韩翃被韦贺惊醒,他被封为驾部郎中,做的工作是为皇帝、宰相起草文书,这是所有文士梦寐以求的职位啊。韩翃十分惊愕,觉得自己朝中无人,这种美差从天而降并不是好事情,他说道:“必无此事,定误矣。”
韦贺拿出邸报,说:“制 诰阙人,中书 两 进 名,御 笔 不 点 出。又 请 之,且 求 圣 旨 所 与。德 宗 批 曰:‘与韩翃。’时有与翃同姓名者,为江淮刺史。又具 二 人 同 进,御 笔复批曰:‘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 烛轻 烟散入五侯家。’又批曰:‘与此韩翃。’”
没想到自己昔日的知己竟然是当今皇上,这让韩翃吃惊不小。这是唐建中初,唐德宗刚刚即位。
皇帝所赞赏的《寒食》诗,是韩翃天宝年间在京城的即兴制作。寒食为清明节的前一天,冬至后105天,据说是太原的旧俗,因纪念忠臣介子推,这一日不生火。到天宝十年(公元751),人们认为寒食节是“燮理寒燠,节宣气候”的转折点,要求禁火三日,比以前更隆重了。
从清明前一日黄昏开始,唐皇宫中要用榆柳生火,然后宦官由近及远、由尊渐降地把火赐给大臣。
韩翃抓住暮春最重要的标志——柳絮来写,用春城代指长安,先写飞舞迷蒙的杨花,再写东南熏风下无数柳枝婀娜起舞。最后两句写寒食,抓住赐火的细节,不动声色地歌颂皇家恩德的温和,浸润心脾。
今人刘学锴《唐诗选注评鉴》认为:“作为京城寒食特征景象的素描,这首诗写得 既华美清丽,又潇洒清扬,生动地展现出繁华贵盛的帝京气象,自有其 美学价值。人为地拔高其思想价值,或斥之为粉饰升平,似乎都不尽 符合实际。”
《寒食》
韩翃最后官至中书舍人,钱起有《同王起居程浩郎中韩翃舍人 题安国寺用上人院》一诗,记录当时的同游。
韩翃大约在公元784年去世,建中四年泾原兵变,唐德宗西游,回京后,吟咏了韩翃的诗:
鸳鸯赭 白齿新齐,晚日花中落碧蹄。玉勒乍回初喷沫,金鞭欲下不成嘶。
由眼前赏马的情景想到了韩翃对名马的描摹。可惜这已经是韩翃的身后事了。
韩翃与柳氏经历重重悲欢才得以团聚,晚年得到唐德宗的赏识,圆了自己为国效力的夙愿。他虽然算不是唐朝文人一流大家,但是人生的起起伏伏,不是那些名家能够相比的。
图|网络
作者|清芜
喜欢的话,点赞并关注,我们一起读唐诗宋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