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方体质研究 : 伤寒论28条是一个忽略体质辨证出现误治的典型病案
联想起伤寒论28条,我认为28条是一个忽略体质辨证出现误治的典型病案。
《伤寒论》第28条虽然历来争论比较大,主要分歧是去桂还是去芍这个方面,但是大家一致认为,病家素有停水,应当属于五苓散体质,貌似桂枝证,服汤后,激动停水,病不瘥,仍然发热恶寒项背强,无汗小便不利,后变方为桂枝去芍加苓术汤(即苓桂术甘、苓桂术枣)才愈,这是一个典型的忽略体质辨证出现误治的病案。
《伤寒论》中出现很多汗后变证的条文,下面是lgdaz 先生总结的变证条文:
1、桂枝证:““伤寒发汗已解,半日许复烦,脉浮数者,可更发汗,宜桂枝汤。”
2、桂枝新加汤证:“发汗后,身疼痛,脉沉迟者,桂枝加芍药生姜各一两人参三两新加汤主之。”
3、麻杏甘石汤证:“发汗后,不可更行桂枝汤。汗出而喘,无大热者,可与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4、桂枝甘草汤证:“发汗过多,其人叉手自冒心,心下悸欲得按者,桂枝甘草汤主之。”
苓桂甘枣汤证:“发汗后,其人脐下悸者,欲作奔豚,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主之。”
5、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证:“发汗后,腹胀满者,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主之。
芍药甘草附子汤证:“发汗病不解,反恶寒者,虚故也,芍药甘草附子汤主之。”
6、调胃承气汤证:“发汗后,恶寒者,虚故也;不恶寒,但热者,实也,当和胃气,与调胃承气汤。”
7、五苓散证:“太阳病,发汗后,大汗出、胃中干、烦躁不得眠,欲得饮水者,少少与饮之,令胃气和则愈;若脉浮、小便不利、微热、消渴者,五苓散主之。”
“发汗已,脉浮数、烦渴者,五苓散主之。”
8、茯苓甘草汤证:“伤寒,汗出而渴者,五苓散主之;不渴者,茯苓甘草汤主之。”
9、栀子豉汤证:“发汗后,水药不得入口,为逆。若更发汗,必吐下不止。发汗、吐下后,虚烦不得眠;若剧者,必反复颠倒,心中懊憹,栀子豉汤主之;若少气者,栀子甘草豉汤主之;若呕者,栀子生姜豉汤主之。”
10、真武汤证:“太阳病发汗,汗出不解,其人仍发热,心下悸、头眩、身瞤动,振振欲擗地者,真武汤主之。”
还不止这些,这些只是明确无争议的。
这里面有没有因为忽略体质辨证而造成的呢?或者说大部分是这个原因?提出来大家讨论!
-------------------
-------------------
-------------------
-------------------
-------------------
-------------------
-------------------
-------------------
-------------------
桂枝温通,助阳化气行水,28条此处用桂枝是可以帮助利水的,而芍药本是针对痉挛和结实的腹痛,28条是下后的虚性微痛,不可用芍药。
-------------------
关于桂枝和芍药在饮证中的区别应用的几点思考我有几点不成熟的思考:
加茯苓白术,这个配伍是仲景治停饮的药对;
关于这个28条的症状,到底是去桂还是去芍,我们可以从仲景对药物配伍的观点来思考一下;
经方的治饮的方子,一般是要用茯苓白术打底的,茯苓白术的配伍是利尿的,再“观其脉证,随证治之”,
在饮病系列方中,有配伍桂枝的,如苓桂术甘汤,五苓散等;也有配伍芍药的,如真武汤,当归芍药散等;
芍药这个药,我理解在经方中是养营血,除血痹的;饮是阴邪,伤阳是肯定的了,但是也有除了伤阳之外,人体的营血也跟着伤了的症候存在,就像那个真武汤证的筋惕肉膶,振振欲辟地;还有当归芍药散的那个水盛血亏的腹痛,也是个广义的“血痹”的;所以,我们可以认为,芍药在饮病应用中的特殊性就是“饮而伴有营血不利”的问题,芍药是通过内达营血来滋养除痹的,相当于阳表来说,这个营血的症候当然是偏于阴里的;
再来分析一下桂枝,桂枝是扶阳,通阳,温中,温降,达表,行瘀,补虚等多效合于一身的,要用它哪一点,就需要靠配伍了;但是相比较于芍药来说,是个偏阳,偏卫阳的药,向上向外可以达表,向下向内可以通降;
我们来看看28条的症候,
“头项强痛,翕翕发热,无汗,”——表证很明显的;
“心下满,微痛,小便不利,”——里面的停饮导致的症状;
这个28条的症候,我习惯把它理解成一个装满水的紫砂壶,要想把里面的水倒出来,需要两个条件:
1,上面的进气孔和下面的出水口畅通无阻;
2,拿起茶壶倒水。
28条呢,有表证,外在空窍堵了,表束紧了,就要发表攻表啊,所以不敢再用芍药了,上面分析过了,芍药是个内敛内达到营血的药,所以,就要用桂枝汤去芍药,使这个方子能无有挂碍的发表攻表;这样那个紫砂壶出水的第一个条件就具备了;
紫砂壶的出水的第二个条件是要倒水啊,也就是利水饮,那就要加上茯苓白术这个仲景利尿的经验药对了。
还有就是这个28条再重一点我觉得会是那个苓桂术甘汤证,即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减去生姜大枣,那个发表太过了,水激的上逆张扬了,所以减去了达表的生姜,和缓治的大枣,加重茯苓来镇水逆;苓桂术甘汤再进一步,就是真武汤证了,伤阳也伤到营血了,所以用上了附子白芍的药症。
以此思路分析,经方的水饮方诸如什么时候加减生姜,大枣等等也会很有嚼头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