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经常在各大网站和书刊上看到这样的标题“xx食物可以预防癌症”、“xx饮食方式可以让你远离癌症”、“xx这么做可以活到 100 多岁”。作为医疗工作者,不禁要问:这些传言到底有没有科学依据?还真有。美国癌症协会(ACS)、世界癌症研究基金会(WCRF)和美国癌症研究所(AICR)三大部门就曾联合发文,推荐了 5 大癌症预防的生活方式。1.保持正常体重,BMI<25 kg/m2 可以降低女性乳腺癌风险;2.增强体育锻炼,每周代谢当量(MET)为 7.5~15 癌症死亡风险降低;3.多吃蔬菜、少吃肉(特别是加工肉);4.适量饮酒,每天饮酒 1 标准杯、再也不能多了;5.不乱吃维生素类补品,不缺就不要瞎补。当我们不幸罹患的肿瘤,这些预防建议同样适用。今天我们先讲讲运动的重要性。癌症发生的很重要原因是人体免疫力下降,无法抑制正常细胞变异为癌细胞,而提高免疫力最简单、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进行运动。那么,我们肿瘤患者应该如何科学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现有证据表明,运动不仅在癌症治疗期间是安全和可行的,而且还可以改善身体功能,缓解疲劳乏力,提高生活质量。一些研究还表明,身体活动甚至可能增加化疗的完成率。关于何时开始和如何保持身体活动,需根据患者的状况和个人偏好,有针对性地选择。比如:1.接受化疗或放射治疗的患者,在治疗期间可能只能以较低强度或较短时间进行锻炼,但也应该是尽可能多地维持活动。2.对于在诊断前久坐不动的患者,应该采取低强度的活动,如拉伸运动、慢速步行等,逐渐提高。3.对于年龄较大的人、有骨转移或骨质疏松症、或存在严重损伤如关节炎或周围神经病变的患者,应注意平衡和安全性,以降低跌倒和受伤的风险。大量项前瞻性观察性研究表明,积极活动的患者比活动少的患者,癌症复发风险更低,生存率更高。在恢复后的无疾病或疾病稳定期,保持适当体重,积极的身体活动和健康的饮食对于促进整体健康,提高生活质量,延长寿命是非常重要的。运动可以改善心血管功能,增加肌肉力量,减轻疲劳乏力,缓解焦虑抑郁情绪,有益于患者的身心健康,显著提高生活质量。对于患有晚期癌症的人,营养和身体活动的建议最好基于个体营养需要和身体能力而定。美国癌症学会(American Cancer Society,ACS)制定的营养和身体活动指南建议,肿瘤患者在诊断或治疗后应尽快恢复正常活动。18~64岁的成年人应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或每周75分钟的高强度的有氧体力活动。包括快走、慢速骑自行车、慢速游泳、划船、投棒球、垒球、排球、双打网球等,简单的判断方法是在活动时能够讲话聊天,但不能唱歌。包括快速骑自行车、耕种、登山、跳绳、武术、慢跑、篮球、足球、快速游泳、单打网球等,简单的判断方法是活动中只能讲几个字的短句,不能讲话聊天。即使不能足额完成上述强度的活动,进行少量的活动也可以带来好处。在体力允许的范围内,活动多多益善,超过上述活动量可以带来额外的益处。每次活动应该至少持续10分钟,并且尽量均衡地分布于整周中。此外,成年人应该每周至少进行2天涉及所有主要肌肉群的肌肉增强运动。在体力允许的前提下,65岁以上的人也应该遵循这些建议。如果慢性病限制活动,老年人应该尽量进行力所能及的身体活动,避免长时间的身体不活动。大量研究已经证明,在癌症诊断后,进行运动可以降低癌症复发的风险,并且在多种癌症中(包括乳腺癌、结肠直肠癌、前列腺癌和卵巢癌等),运动可改善患者总体生存状况。考虑到癌症患者体质的特殊性,运动中需要注意一些事项:1. 有严重贫血的患者,应该延迟运动(除了日常生活活动),直到贫血得到纠正。2. 免疫功能受损的患者,如化疗期患者,应避免公共场所的活动,直到其白细胞计数回到安全水平。已经完成骨髓移植的幸存者,通常建议在移植后一年避免这种暴露。3. 对于严重疲劳乏力的患者,可鼓励他们每天做10分钟的轻度锻炼。4. 放疗的患者,应避免照射皮肤和接触氯(例如游泳池)。5. 留置导管或营养管的患者,应避免导管接触游泳池、湖泊、海水或其他可能导致感染的因素,在进行涉及导管区域内肌肉的活动时,要避免导管滑脱。6. 有其他合并症的患者,需要考虑其他疾病的影响,建议咨询专科医生。7.有外周神经病变或共济失调的患者,可能由于虚弱或平衡能力差而活动能力降低,应选择适当的活动项目,避免造成损伤。
浙江省荣军医院胸部疾病诊疗中心于2017年1月正式成立,引进嘉兴市胸心外科、胸部肿瘤中心重点支撑学科和呼吸科、介入科等专家团队,开展胸部疾病的诊断和治疗,2019年被评为嘉兴市重点扶持学科。现有主任医师2名,副主任医师2名,教授2名,硕士生导师1人,博士1人,在读博士1人,硕士2人。目前除完成各种常规胸部疾病的诊断及微创治疗,如通过胸腔镜或联合腹腔镜完成肺部、食管、纵隔等疾病手术,疗效好、创伤小、恢复快,还开展疑难复杂的胸部手术,为广大患者带来了福音。本中心充分利用医院的先进设备及医疗条件开展胸部肿瘤的多学科诊治,利用后64排CT影像处理技术开展多学科肺小结节的诊断。具有独立的分子病理实验室,拥有分子病理诊断医师和技术人员4人,其中高级职称2人,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3人,能开展临床分子检测与转化研究。配备先进的实验室设备,并成功在各系统的恶性肿瘤中开展相关分子检测项目,为指导疾病的精准医疗,特别是为肿瘤的分子分型、靶向治疗及科研等方面提供了重要的数据资料。与上海胸科医院、肺科医院、长征医院、中山医院、瑞金医院及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第二医院、浙江省肿瘤医院等建立了业务联系,邀请国内著名专家联合会诊,定期门诊,开展对胸部疾病的诊断、手术、分子病理分析、靶向药物、放疗、介入等治疗,确保患者得到一站式国内先进水平的医疗服务。近些年中心成员主持省科技厅课题2项,吴阶平基金1项,省医学会基金1项,市科技局课题3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或省部级以上课题11项。以第一及通讯作者在 Ann Oncol,J Thorac Oncol,Lung Cancer,Clin Lung Cancer 等SCI杂志发表文章32篇,总影响因子111.760分,单篇最高影响因子14.196分。获得市级以上科技奖励4项。中心成员在在ELCC,GAP,ESMOAsia,JLCS等国际大会上进行口头发言4项,并以壁报交流形式在ASCO,AACR,ESMO,WCLC,ELCC等国际大会上展示24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