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剪辑师的观影笔记 | 序 No.1

鱼小喵是一个纪录片剪辑师。剪辑过《生门》《大同》《书记》《查房》等多部热门影片。这是一份3万多字的观影笔记,记录了她从2012年开始,细碎、真实的观影感受。虽然大多从剪辑的角度切入,但看起来妙趣横生。于是我们决定开专栏把这些内容发布出来,不做任何修改,专栏的名字叫Sequence(序),今天是序 No.1。

一个剪辑师的观影笔记

文:鱼小喵

01

王兵《和凤鸣》

2012.12.1

豆瓣三颗星,一颗给老太太的思路清晰和精彩描述,一颗给那段沉重的历史,一颗给王导安排老太太讲故事的前期准备工作。

至于片子的艺术价值……如果没有“一镜到底”的噱头,有多少人会去看?

“小娇娇”是泪点。写到这里我一瞬间的动摇,如果不是这样的呈现形式,这分感动还会不会这么强烈?或许真的可以到达美学高度,生活本来就是不经过剪辑的。想起昨天在798看的泰伦西蒙展览《一个被宣告死亡的活人及其他章节》(好看!每个故事都可以拍成部精彩的纪录片)。

也许这片子比起在电影院播放的电影,更像在展厅里展出的装置艺术,其价值也不能以常规的电影标准来评判。不会再看第二遍,但并不后悔看这片子。

02

赫尔佐格《灰熊人》

2013.11.23

之前曾经觉得,有旁白的纪录片都很粗浅,很说教,很偷工减料,人物说不清楚的事情,才会用旁白来弥补。谁说纪录片要客观,不能有导演的观念?赫尔佐格的立场应该是很清楚的,Tim的热情和执着打动了他,但他并不赞同Tim的做法,他认为自然不是和谐的,保持人和自然的界限是对自然最大的尊重。但他的观点用了一种很平静的语气在叙述,观者并不觉得是一种强势输出,更像是再探讨。

讲事实的时候,具体,例如Tim的经历,Amy不愿出境等,白描的手法却也能让人为之感慨;讲道理的时候,抽象,让观众去思考表现之下更深的道理,同时给他们自由空间去有自己的理解。

其实如果没有导演的旁白,故事也完全讲得清楚,对于Tim的争议也能够通过采访对象体现出来,Tim的成长经历他父母也讲得很清楚。但偏偏他在这样的情况下用了旁白,实在是把片子带到另一个level的点睛之笔。

剪辑也好。赫尔佐格的旁白和灰熊人Timothy Treadwell面对镜头的讲述是来回穿插的,融为一体的。旁白的作用并非介绍素材无法展现的信息,而是在像和Timothy对话。Tim留下的素材,人物访谈,导演旁白,这三者的编排太棒了。纪录片除了线性叙事,也有很多表现方式。

Tim摄像机里最后的录音得到了许可放在片子里,导演最后选择没有直接展示,但相关的情节让最后这段录音无声胜有声,不播出更为动人。一,验尸官描述录音内容,且不止一次。二,前女友给导演听录音,哭起来,导演握住他的手,让她销毁录音。三,紧接着灰熊搏斗长镜头,观众自行想象现场惨烈。如果直接播出录音,最多是感官刺激,但这样的处理方法,却让观众在想象和互动中更加用心感受。电影是一种传达,更是一种交流。电影是心理学。

03

周浩《厚街》

2013.11.23

每部电影中,都能或多或少地体现出导演之前工作的烙印。《厚街》出自摄影记者之手,是记者,不是电影人。是报社记者,不是电视台记者。不是文字记者,是摄影记者。所以没有经典视听语言的功底,也没有固化的模式。不大师范儿,也不中规中矩。也许可称之为特色。粗粝有质感。取景也不像电影,当然也不像电视,更像一连串的报纸上的摄影图片。

镜头语言:一、室内空间局促,人物大头上身。所以一开始有点搞不清环境结构;

二、长镜头多。上帝是最好的导演,生活本身是最完美的场面调度。要耐心等待,不要以为拍完了某个镜头,就仓促关机,如捉耗子;

三、很少见纪录片用推拉镜头。这片子里用了很多次,效果居然很好。从人物拉到全景,关系出来了;

四、摇镜头,带出关系。如电视摇到看电视的人。如果中间剪一刀,画面看着整齐了,味道却会没有了。中间摄影机留给年轻情侣的一段,让我想起多年后的《女导演》。在当年也属创新之举。

五、访谈是最难拿捏的拍摄形式。至少两个以上的人物对话才好拍。如年轻女人和朋友聊天,说如果我长得漂亮也去做小姐。但和小姐对话的一段却很好,有吉的声音,一来一往的对话,但并不太像记者采访,更像熟人的闲谈。

纪录片导演到底该介入多少?

对比上午看过的《灰熊人》,似乎一个是导演介入的极端,一个是导演不介入的极端。discovery的科教片的那类旁白不在现在的讨论范围内。豆瓣上有人评《厚街》“浅”。浅倒是说不上,但也觉得似乎少了些什么。《厚街》给我的感觉有点像《差馆》和《急诊》,一个固定的空间,来来去去的人物,一个个小故事。世像百态呈现在眼前,可是没有哪个人物让观众能够有代入感,能够走入他们的内心。看过了,就过了。

少了些什么?一般是人物的desire推动故事发展,观众会关心这个desire是否达成,也就是观众会带着问题观影,一边看一边找答案。剧情片自不必说,纪录片也是有这个desire的。例如《灰熊人》,观众会想,他死了么?怎么死的?他为什么会变成这样的性格?他的做法到底对不对?

而《厚街》《差馆》《急诊》则更像一幅清明上河图,它告诉你世界是这样的,有这样一些人。你能看到桥头有个推着板车卖水果的人,但你不知道他家里几口人,他今天心情怎么样,他平时闲暇最喜欢做什么。它像一本字典,而不是小说。也许客观记录和呈现本就是一些纪录片独特的价值?

最好的纪录片也许要兼具文献价值和美学价值。前者是“纪录”,后者是“片”。

还是最喜欢《龙哥》。

04

大卫·贾柏《寿司之神》

2013.12.16

即便是二郎家投资拍摄的,这片子也不错。

画面唯美就不说了,寿司之神的精神内涵展现得很充分。精益求精,严厉,工作狂,强迫症,艺术家。这些东西并不是从他口中或者学徒口中说出,而是通过发生的(盯着顾客吃寿司的压力= =),或者他们讲述的事情,观众自己发现的。

所以《大同》里,小崔说耿“是个努力的人”之类的话,实在是最拙劣的表达方式。要通过镜头和剪辑让观众自己体验出这一点。选材的时候,少总结少用形容词,多讲事,才能让解读空间更广。

05

约书亚·奥本海默《杀戮演绎》

2014.1.4

好久没看片,《大同》剪到瓶颈,找找灵感。

优点说的人够多了,不再赘述。魔幻现实的歌舞在开头结尾,正是“胜利者书写历史”的写照。

剪辑有些凌乱。结构上,段落间衔接有点生硬。内容上,太有野心,想涵盖的事情太多,不够干脆利落。那个富人我觉得可以不要。《大同》也有类似的问题。后期好些,可能“必须要加入”的东西导演都加了,能回归叙事重点了。可见超级NB的素材,剪的差点事,也还是能成一部NB的片子。虽然这么说,但我也不知该怎么剪会更好。只是隐约觉得,不喜欢杂乱的,片子还是干净点好。

长镜头还是纪录片的灵魂啊。即使有不完美之处,如废话、晃动、变焦。例如开头,街头演戏,青年团要烧女人的家那场,喊口号的ganster到远处的安瓦尔,第一个让我觉得小震撼的镜头,要是再长点就好了。还有结尾经典的杀人现场干呕镜头。

06

 邱炯炯《痴》

2014.1.12

“惊为天人”这词,颁给《群星之间》略有勉强,《痴》才当之无愧。

不知是不是我看电影太少的缘故,反正现在觉得,这是一部可以进入电影史的作品。

自己的美学,突破了电影表达的界限。舞台剧风格+摄像机运动。跨界的东西最好?

用视听语言讲故事。国共交战(两国的歌)、白彝解放(摄像机从上摇到下,幻灯片)、右派写交代材料(小桌,审讯者和主角对坐,摄像机围绕两人转圈,审讯者换人,主角哭起来)等无数段落,没有任何对白。

荒诞的调侃和解构,魔幻现实的诗。如毛泽东的化妆室,三个主席,最后打苍蝇。象征和隐喻那么抽象,传达的情感却又那么真实动人。是艺术,不是大众传媒。

《血仇》《另册》《右派》。最喜欢《血仇》,节奏情绪形式都堪称完美。《另册》中船上少年的采访有些不舒服,不是因为死人穿越,而是因为太过写实,和全篇的荒诞有些脱节。《右派》则有些拖沓重复。

《血仇》还让我想到《我在伊朗长大》。孩子的视角讲故事,讲得云淡风轻,却更显得惊心动魄。忽然想,《大同》总考虑片子能否被欧洲观众接受,是不是已经走偏了道路。邱炯炯这样,导演版自我表达,欧洲剪辑师版去推广发行,也许是最佳办法。

凹凸镜DOC

(ID:pjw-documentary)

加微信☞aotujing-doc 进纪录片分享群

用影像和文字关心普通人的生活

(0)

相关推荐

  • 豆瓣开分8.2,中国纪录片旗手正式回归

    纪录片导演周浩的最新作品<孤注>在第15届First青年电影展完成首映,本片今日在豆瓣也正式开分,8.2分,对于周浩来说也许不是那么困难,但对于如今的中国纪录片领域,我们熟悉的领头羊似乎回 ...

  • 曾斩获学生奥斯卡奖的她,用疫情与歌舞元素开始全新的影像探索

    [短兵]系列专访 短片是大部分导演最初开始电影创作时会选择的形式,面对创作方式日趋自由化,题材越发多元化的电影制作环境,短片承载的价值也将更加开放和包容.[导筒directube]针对已完成短片,但暂 ...

  • 《我们诞生在中国》可以的,但也用不着那么多五星好评吧

    最近大家可能被烂片保护月虐惨了, <微微一笑>,<封神>,<疯狂小事>, 什么破烂东西都敢上映, 于是<我们诞生在中国>, 如此洗眼睛的清流, 获得了清 ...

  • 李屏宾为本片完成160米轨道横移长镜头

    导筒系列专访 导演 张琦 张琦导演的<夜以继夜>提名2019年第3届平遥国际电影展卧虎单元最受欢迎影片,「DIRECTUBE导筒」为读者带来<夜以继夜>导演张琦专访. 影片简介 ...

  • 观影笔记:以后不再信任预告片了

    观影笔记--2021 五一假期看了两部电影,一直没有找到好的题目来写观后感.直到回京的火车上,翻开白岩松的一本<白说>,在其中读到柏拉图说过的这句话:谁会讲故事,谁就拥有世界. 用电影讲故 ...

  • 【医术强化】一位灸师的艾灸笔记:妇科论治

    妇科论治 在门诊,女孩子最常见的无非是痛经,闭经,囊肿,宫寒,不孕,子宫肌瘤等一些病.大多数都长期嗜食生冷,要风度不要温度. 众所周知,寒性凝滞,易阻滞气机.寒从脚下起,时间一长,会到胞宫所在,轻则阻 ...

  • 狗年春节观影笔记:有人惊天动地,有人放了个屁

    春节是一年一度的大迁徙,有钱没钱都要回家过年,但也都说年味渐淡,"年"过得越来越无聊.现如今春节里连走亲访友都不是那么频密了,移动互联网缩短交际距离,微信拜个年就了了一桩登门拜访. ...

  • 12月观影笔记:末日之后,我们不都还是活下来了吗

    年终の日 2018年的最后一天,照例该是一年一度洒扫除尘的时间. 但这一年鸡鸣不已云胡不喜,实在也没什么好盘点的.辑录下12月未写成文章的观影笔记好了. 生活对我下手了 早在2017年,美国YouTu ...

  • 第59集#87版红楼梦 #经典影视 #红楼梦 #高清剪辑 #我的观影报告

    第59集#87版红楼梦 #经典影视 #红楼梦 #高清剪辑 #我的观影报告

  • 2016年3月读书及观影笔记

    2016年3月读书及观影笔记 司马狂/文 从这个月开始,每个月在记录当月的读书情况同时,也要记录下来这个月的电影和电视剧的观影情况,希望当我老去的时候,把这些年的读书和观影笔记拿出来翻阅的时候,能有些 ...

  • 2016年9月读书及观影笔记

    16年9月读书及观影笔记 司马狂/文 9月读书:<铁血雄兵川军团1巴蜀争雄> 作    者:关河五十州  原名赵劲,此人是研究中国抗日战争最为认真的一位,被誉为"田野历史学家&q ...

  • 2016年10月读书及观影笔记

    2016年10月读书及观影笔记 司马狂/文 10月读书:<徽州往事> 作    者:张小平  互联网上查不到此君的资料,问询歙县老乡得知,张小平应该是歙县岔口庙前人,据说还当过老师,目前在 ...

  • 2016年11月读书及观影笔记

    2016年11月读书及观影笔记 司马狂/文 11月读书:<爆品战略> 作    者:金错刀  一个专业从事商业研究的培训者.作者,担任过很多品牌的顾问,著有<微革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