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一个狠人,协助强盗打家劫舍,又将赃款卷走大半
清朝末年,因为贫富差距巨大,很多走投无路的百姓沦为盗贼。他们或抢或骗,将他人的财富据为己有,曾经是任人欺凌的百姓,却变成了为祸一方的祸害。这些人被良善的百姓恨得牙痒痒,然而在那个年代,往往拿他们还没多大办法。不过,《清稗类钞》中讲述了一个猛人反过来打劫强盗的故事。
当时有一个叫做杨某的人,他虽然只是一个往来于长江之上的船夫,却足智多谋。有一次,当他行船到苏州港时,遇到一伙强盗。他们有四船人,长得凶神恶煞,看起来就是打家劫舍为生。日落之后,这群人窃窃私语,杨某有些担心自己会被他们端了。
平常人遇到这种情况,恐怕会想办法溜之大吉,然而杨某却艺高人胆大。他拿着一根竹篙,径直走向盗船,问盗匪借火。盗匪不以为然地说:“火倒是有,可是你这竹篙太粗,恐怕不易点燃啊!”杨某憨厚地笑了笑,点点头,用两只手来回搓竹篙,竟然将它搓碎,如同一根根竹丝。
众盗贼面露惊惧之色,立即对杨某地态度谦恭起来,还邀请他到船上一聚,盛情款待。杨某不经意问他们要往何处去?盗匪之中有一人推心置腹地说:“我们是盗,而且头目已经没了,这次我们打算去打劫苏州最大地典当行,如果谁立功最大,我们就推举他为首领!”
杨某又笑笑说:“这也不难,用我的方法,绝对万无一失,而且没有兄弟们损失,只不过所得财物,我要一半。”盗贼很有兴趣,杨某又将自己的计谋合盘托出,众盗匪心悦诚服,分头去安排准备。
第二天,苏州最大的典当行来了一个衣着光鲜的客人,他声称自己的主人要去某省上任,路上却遇到了劫匪,抢去了所有的财物。他告诉店家,所失财物是九只皮箱,五只黑色的,四只黄色的。如果有人拿这些皮箱来典当,定然是劫匪,请店家稳住他们,并去港口通风报信,那里有专门处理此案的官兵。
客人还表示,如果成功,自当奉送五百两银子酬谢,如果知情不报,当以包庇罪论处。店家自然同意。
第二天下午,果然有人带着这九只皮箱来到典当行,店家连忙将他们招到内室,且打开其中一只,发现里面全是上好衣料。典当行对于这种事情驾轻就熟,也不是头一回了。他们对衣料品头论足,就是不成交,而派人暗暗去港口通信。
没有多久,十余名官兵打扮的人冲进典当行。他们将典当行的客人和帮佣都赶走,并且关闭大门。典当行内的人都以为是怕盗贼逃走,没有疑心。然而,“官兵”进入内室后,将留守在典当行的人控制住,然后用其它箱子中早已准备好的绳索绑住他们,用棉絮堵塞入他们的口中,让他们无法发声。
原来,这就是杨某的计策,这些盗贼将贵重的东西都用皮箱放好,甚至还悠闲地吃起了店中的美食。从他们干这一行起,还从没有如此轻松。当然,他们走的时候也很潇洒,等到店家发现时候,他们已经在船中快乐地分赃。这些强盗很重承诺,将所得的大半都送到杨某的船中。
当然,这些都是表面上的,盗贼之所以是盗贼,还是不会改掉本性的。杨某分这么多,难免不会有人嫉妒眼红,他很清楚这一点,在夜晚十分,灯火减熄的时候,杨某叫来自己的朋友打开风帆而逃。盗贼发现了异常,连忙也张帆追逐。然而走了数十丈之后,盗匪的四艘船上的桅杆断裂,只能眼睁睁看着杨某扬长而去。
这些盗贼细细想来,应该是白天他们去典当行的时候,杨某留在船上就做了手脚,将桅杆锯了一半,等到受力的时候,自然就折断了。这场借助盗贼反过来又戏耍盗贼的好戏,让杨某得以出名,而盗贼辛苦一场,只混了一份工钱。
参考资料:《清稗类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