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

上世纪初的神州大地,战乱频起,新旧思想更替。在纷飞的战火中,涌现了无数的革命者,和才华出众的爱国文人。

革命文学家鲁迅“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时僧时俗苏曼殊“国民孤愤英雄泪,洒上鲛绡赠故人”;

革命先驱李大钊“不闻叱咤声,但闻水呜咽”......

李大钊,他不仅是我们所熟知的中国共产主义先驱,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主要创始人之一。他亦是学识渊博、能诗能文的一位尊敬师长,有着无数首气壮山河的诗词传唱经年。

1889年10月,李大钊出生于河北乐亭县的胡家坨乡大黑坨村。在那动荡不安、狼烟四起环境中长大的李大钊,目睹了国家的危难和人民的困苦,使得他从小就养成了忧国忧民的革命情怀和坚强沉稳的个性。

1905年,李大钊考入永平府中学堂,在此结识了大他六岁的蒋卫平。同样对新学的爱好,让他们成为了无话不谈的朋友。他们一起去青龙河滩散步、去虎头石小憩。后蒋卫平秘密加入同盟会,创办学校、报纸,秘密宣传革命思想。

1909年,基于爱国热情,蒋卫平答应黑河道台宋小濂的要求前去俄国谈判红梦河金矿的归属事宜。因他在中俄交涉中占尽上风,触怒了俄国,在归国途中被俄士兵开枪杀害,年仅28岁。

作为挚友的李大钊当时正在北洋法政专门学堂读书,听到这个消息十分悲愤,满含热泪的写下了《哭蒋卫平》诗两首:

国殇满地都堪哭,泪眼乾坤涕未收。

半世英灵沉漠北,经年骸骨冷江头。

辽东化鹤归来日,燕市屠牛漂泊秋。

万里招魂竟何处,断肠风雨上高楼。

龙沙旧是伤心地,凭吊经秋只劫灰。

我入平山迟一步,君征绝塞未曾回。

玉门魂返关山黑,华表入归猿鹤哀。

千载胥灵应有恨,不教胡马度江来。

诗中充斥着浓浓的悲愤,为了好友,亦为了祖国,他要把所有忧愤都化为力量,“不教胡马度江来”。

年轻的李大钊目睹了帝国主义侵略下祖国危亡的局势和当时社会黑暗的现状,心中无比愤慨,立志要为苦难的中国寻求出路。辛亥革命后,胜利的成果被袁世凯窃夺,军阀统治更加深了民族的灾难和百姓的痛苦。

李大钊为了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东渡去了日本,就读于东京早稻田大学。在日本,他积极参加留日学生总会的爱国斗争,起草《警告全国父老书》,并寄发给国内,一时传遍全国,他也因此成为著名爱国志士。

逢君已恨晚,此别又如何?

大陆龙蛇起,江南风雨多。

斯民正憔悴,吾辈尚蹉跎。

故国一回首,谁堪返太和?

此时正在日本求学的李大钊,依然时刻关注着国内的时局。战事的残酷频繁、人民的痛苦凄惨,都激起了他心中的愤慨,渴望能有力量扭转乾坤,使祖国恢复太平,人民安居乐业。

1915年5月9日,在经过了将近三个月的艰苦谈判后,袁世凯最终还是接受了丧权辱国的中日“二十一条”,这激起了全国人民的反抗。各城市纷纷集会,拒绝承认“二十一条”。

然而此事尚未平息,袁世凯又在同年12月称帝,自称“中华帝国大皇帝”,并下令捕杀乱党。随之,蔡锷、唐继尧等宣告云南独立,声讨袁世凯,孙中山也发表《讨袁宣言》。可以说,一桩桩一件件,整个国家处于一个极度混乱之中。这使得留学日本的李大钊,再也待不下去了,他要回来,加入到这如火如荼的讨袁运动中。

浩渺水东流,客心空太息。

神州悲板荡,丧乱安所极?

八表正同昏,一夫终窃国。

黯黯五彩旗,自兹少颜色。

逆贼稽征讨,机势今已熟。

义声起云南,鼓鼙动河北。

绝域逢知交,慷慨道胸臆。

中宵出江户,明月临幽黑。

鹏鸟将图南,扶摇始张翼;

一翔直冲天,彼何畏荆棘?

相期吾少年,匡时宜努力;

男儿尚雄飞,机失不可得。

1915年的腊月,李大钊从日本横滨坐法国轮船回上海,他站在船头,看着浩渺的大海,想起国内的动荡、人民的困苦,忍不住叹息。他真想化做一只鹏鸟,张开翅膀直冲天际。

回国后的李大钊,立刻投身于正轰轰烈烈兴起的新文化运动中,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一员主将。他在《新青年》、《每周评论》等刊物上,相继发表了《庶民的胜利》、《布尔什唯主义的胜利》、《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等文章,宣传十月革命何马列主义,积极领导和推动五四爱国运动,成为中国共产主义的先驱和我国最早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人。

1920年初,李大钊和陈独秀相约,分别在北京和上海筹建中国共产党。“南陈北李,相约建党”,成为中国革命史上的一段佳话。

之后的李大钊频繁奔走于大江南北,多次代表共产党与孙中山会谈,为建立革命统一战线而呕心沥血。

1925年,五卅运动爆发后,李大钊与赵世炎等人组织示威活动,支持上海的反帝斗争。第二年,他又在极度危险的情况下,领导和参加了北京反帝、反军阀的三一八运动。他的革命活动,遭到了北洋军阀的仇视。

1927年,奉系军阀张作霖在北京逮捕了李大钊等80余人。在狱中,他备受酷刑,但始终未吐露半点党的秘密。4月28日,北洋军阀不顾社会舆论的强烈反对,将李大钊等20多位革命者绞杀于西交民巷京师看守所内。他临死前大义凛然,毫无畏惧,并高呼:“共产党万岁!”英勇就义,年仅38岁。

壮别天涯未许愁,尽将离恨付东流。

何当痛饮黄龙府,高筑神州风雨楼。

他未能等到痛饮黄龙府的那一刻,但他那大无畏的革命精神,永远是所有革命者的光辉典范,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他那时时牵挂国家兴亡、刻刻不忘人民疾苦的精神风貌,也让我们永远敬仰与学习。

“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这是他写给友人的一副对联,也是他一生的写照。

遇见是缘,点亮在看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