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心儿”的人
May.
13.2020
▽
▽
偶然听到这样一个词,去形容一个对世界心无旁骛的人——空心。她笑着说,自己的女儿像是空心儿的,没有那么沉重的生活负担,似乎什么都走不进内心,因此称之为“空心”的人。
读《皮囊》,觉得人是一种潜伏在外表之下的生物,因为人类的情感丰富至极,思想可笼罩万物,但和其他动物一样,还是要寄生于单薄的皮囊之下,多少会有些拥挤的感情在里面。仔细想想,这个躯体带给了我们什么?一张嘴、一双眼、片面的声音、稀薄的空气,大部分器官驱使我们活下去,一小部分感官帮助我们认识世界。然而问题就出在这份局限的皮囊里,我们感知到的越多,内心越丰盈也就越沉重,行走于世,步履总是渐渐艰难。倒不如活得“空心”一点了,凡事不入眼、不经心,反而轻快许多,像卸下包裹的旅人,不必事事上心。
偶尔郊游,总为一件事情担心,那就是背不背包,带多少东西合适。驱车前往景点大门,车停了,便意味着要去后备箱进行选择题测试了,面前摆放着玲琅各色的物品,像小宝宝抓周时要面临的抉择一样,你要快速地决定此番旅途与什么物品为伴。饮用水、遮阳伞、小零食、野餐垫……带的东西多了,游玩就会受限,带的东西少了,关键时刻又出差错。
其实,一次有准备的游玩,必然要舍弃一些游玩的乐趣,如果你想旅途毫无负担,就要做好“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的准备;如果你不想一路充满未知,那么就必须接受沉重的脚步,各种装备携带齐全。
人生的旅途也是如此,我们一面为自己的未来准备资源,一面又为旅途的重负感到步履维艰。记得有人说过,学习就是不断充实自己的过程,可当我的背包被填满时,又发自内心地羡慕那些两手空空的人。或许,成长本身就是一个给自己施压的过程吧,我们经历的越多,对未来的恐惧越深。反而是初生牛犊不畏虎,小时候的我们,总肆无忌惮地奔跑在无边的旷野上,以为毕生皆是一场游戏的浮云。
现如今,我放弃了给自己添枝加叶的努力,反而希望将内心的一切都释放出去,做一个“空心”的自己。其实,空心也没什么不好,因为当你将自我置于空旷的地步时,反而会有种从里至外翻过来的感觉。那时候,普天之下都是你的世界,是你包裹着万物,而非万物笼罩着你。
如此,你的心并不是空的,而是包罗万象的,许多曾经无法舒展的念头都会在一瞬间蔓延开来,仿佛额头的褶皱被突然带走,你找回了最初的存在。
也许,余生会慢慢教会我如何成为一个“空心的人”,这看上去简单,但实际上若想放下与宿命的抗争,实在难。
雨萌小站
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