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旧与雅俗:《现代(1912-1949)古体文学大系·词集》

作者:黄霖(总主编);朱惠国(本集主编)

出版社:东方出版中心

定价:580.00元(全6卷)

说起现代文学,很多读者想到的一定是鲁迅的小说杂文、郭沫若的新诗、曹禺的《日出》《雷雨》、巴金的《家》《春》《秋》……似乎“现代”一词,便等于白话创作的新体诗歌、小说、散文、戏剧等等。而自古传承而来的古典诗词、古文骈文、小说、戏曲等文体,仿佛随着新文化运动一兴起,就即刻寿终进棺材,不再有人涉足了。

事实当然不会如此。旧式的文学,即便要衰亡,也是需要过程的。如果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的主张一提出来,所谓的选学妖孽、桐城谬种们就马上敛手不作、净焚文稿、以礼来降,鲁迅、钱玄同他们这些新文学的作者也不用费大力气跟他们打那么多笔墨仗了。

何况,民国的存在时间很短,并且去“古”不远。许多生在晚清、并在民国建立之前便接受了完整旧式教育的人,入了民国,创作依然很活跃。以填词为例,清季四大词家中,朱祖谋、郑文焯、况周颐三人,都在民国生活了很多年。并且教学生、印词集,诸项事业都未中辍。甚至因为逊清遗老的身份,于世事别有感慨,也激励了他们的创作。

近代古体文学处新旧文学交替之际,遗风流韵未泯,一时词学大家云集,佳作云涌。

但此前未有全面反映这三十余年的词家词作面貌的图书。

《现代(1912-1949)古体文学大系·词集》的出版,为读者了解和阅读现代词作提供了可靠且权威的版本,必将推动中国现代文学的相关研究。

在民国三十余年社会大变革的背景下,在新旧思想、文体的碰撞交锋中,旧体的诗词文章是兴还是衰,其实很难衡量的。

民国时期,有许多社会条件,应该是有利于旧体的诗词文学发展的。

首先是继承了清末一些教育改革的遗产,学子们既不用将宝贵的学习时间浪费在八股举业上,还有许多新式大学能聚天下英才而育之。

民国时的高等学府中,还很重视诗词的教育、写作人才的培养。许多高校中文系的教授,国学根柢深固,本身就是一流的诗人词人。而且高校里的学生还会组织一些社团,或诗社或词社,入社的学生们声气相投,加上精于诗词写作的教授们指导,师生互动,教学相长。写写社课,出一些社刊,这类创作活动是非常兴盛的。

另外,民国时期,得益于印刷技术的进步和便利,报刊和出版业较之前更发达。这就为诗词的作者们提供了更多发表的平台。不仅有专门的发表诗词的刊物,如《词学季刊》《同声月刊》,一些综合性报刊也可以发表诗词。是以新作的诗词,不仅仅存在于文人们往来的书信中了。而且结集出版也更便利了,除了木刻,还可以排印。而读者也不再限于相熟的二三子。

所以,在发表、传播与作者间的交流上,都是比宋元明清的“古人”更便利的。这样较古人更方便开放的交流环境,应该也是有利于诗词创作的。

《现代古体文学大系·词集》内容欣赏

既有了这些前所未有的科技物质便利和教育制度条件,不能因为新的白话文体产生,就想当然地认为,民国时的古典文学创作,就一定都在衰落。

《现代(1912-1949)古体文学大系·词集》中收录的词家词作数量为例。这套丛书在编选时,选录了能确切考定发表时间在民国期间的词作。在这一严格的入选要求下,共收录538位词人4590首词作,集中反映了民国时期的名词佳作。所得数量与《全宋词》相比,约是《全宋词》的四分之一。

《现代古体文学大系·词集》内容欣赏

而且,从创作的题材看,旧体的诗词所占据的阵地,与新文学并不冲突。新文学固然负担着传播新文化、启发民智的社会责任。而像咏物抒情、旅客寄怀、离人别思、感事忧时这类个人私属的感情,也是不妨碍用古体诗词继续抒写的。

如郁达夫的散文与小说成就很高,但他同时也具备深厚的古典文学修养,写诗填词都很擅长。这首纪念戚继光祠落成的词作,既用了《满江红》这个词牌,也用了岳飞《满江红》原韵:

三百年来,我华夏、威风久歇。有几个、如公成就,丰功伟烈。拔剑光寒倭寇胆,拨云手指天心月。到于今、遗饼纪征东,民怀切。

会稽耻,终须雪。楚三户,教秦灭。愿英灵,永保金瓯无缺。台畔班师酣醉石,亭边思子悲啼血。向长空、洒泪酹千杯,蓬莱阙。

这首词发表于1939年,结合当时的背景,日寇全面侵华,战氛正炽。这个时候以岳飞写过的词牌和韵脚,再创作一首纪念戚继光的词,用意不言而喻。两位民族英雄,俱是抗击外侮而垂大名,并且词中还化用了卧薪尝胆、亡秦必楚等激励人心的典故。这些词作的形式要求为作品内容增添的振奋意义以及可能激起的情感共鸣,都是一些新诗散文无论如何呼号都无法替代的。

《现代古体文学大系·词集》内容欣赏

当然,白话文体在某些内容表达上的便利,可能还会促使旧体文学的创作者们去反思写作题材、写作内容、写作手法上的问题。这种反思当然也会有益的。

民国时有许多新式的咏物词,如电灯、留声机、电风扇、飞机、轮船等等。需要承认,这些工业革命后的舶来品,大不同于古代的那些“葡萄美酒”“琵琶”这样的舶来品。民国时的这些新器物,在外观形状、工作原理、性能用途上与旧器物的相比,对当时的人来说,差异和冲击力都太大了。但这并不代表,这类事物就与旧体诗词水火不容、要被诗人词人们彻底放弃了。

这篇咏电风扇的词,或可以窥见当时词人们面对新器物进入生活时,如何努力地追求维持旧体诗词审美风格与如实记录生活所见的“双赢”:

柳色黄·风扇

火伞高张,少女潜踪,小阁人闷。乍添一缕秋飔,疑是晚凉来趁。轻罗叠雪,珊珊玉骨冰肌,已无汗液香粉。移坐向檀栾,情话容相近。

休轫。雷车激荡,蚁磨盘旋,不差分寸。大转轮王,恰好解吾民愠。今番快也,莫管竹悴荷憔,瓮头春且开佳酝。只苦醉乡中,老眼生花晕。

词中尽量从侧面刻画,多引入虚写,以突出电风扇的便利,即便正面写电风扇的工作,也会用比喻,而不直接用电风扇的零部件名入词。这样的词作,从语言上来说,比起同时期一些标榜“依清真体”“梦窗体”的传统题材作品,在雅婉蕴藉、要眇宜修上固然还是不如的。但也不可忽视其探索之功,正是这样新题材新内容的创作探索,向读者证明了,旧体诗词的生命力、包容度、与新社会新时代的适应相容能力,是不容小视的。

《现代古体文学大系·词集》内容欣赏

所以白话文体的流行,对于古典文学的创作当然有冲击,但若反过来能激励旧体诗词的作者,思考创作中面临的新危机与新挑战,那也不是全无益处。

由此可见,民国时的社会物质条件,对于古体文学的创作,可以说是利弊相参。并且,当时的作者也确实留下了数量可观、内容丰富的作品。所以,如何评价民国时旧体诗词的创作成就,是未易遽论的。

加上民国时代距今不远,许多文献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都尚未完全定型。民国时的诗词创作,更像是一个待采掘的矿藏,有更多惊喜等待有兴趣的人去发掘。

《现代(1912-1949)古体文学大系·词集》

全六卷

古体文学最后的荣光

现代词作之集大成者

· 内容简介 ·

《现代(1912-1949)古体文学大系·词集》为对民国词坛词人词作情况的首次全景式检点和收录。

全书共六卷,收录五百多位民国词人的近五千首词作。作者为民国社会各阶层人士,作品内容涵盖闺阁之思、家庭之乐、分离之苦、相思之深、江山之壮丽、国事之忧虑等。充分反映出民国时代的个体与社会的多重面貌。

本书对所录词人均有简明清晰的生平简介,所收词作均为词人于1912—1949年间所刊发的作品。

丛书是对民国词坛文学风貌的一次全面梳理,极具学术价值。

· 编者简介 ·

朱惠国,1957年出生,文学博士,现为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明清词谱研究与《词律》《钦定词谱》修订”首席专家。兼任《词学》主编,中国词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李清照、辛弃疾学会副会长等。主要从事词学研究,近年重点研究晚清与民国词,已在此研究领域出版学术著作多部(含合著),发表论文数十篇。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