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的大地上 6 百姓需要
北方的大地上(7)给百姓个说话的地儿
老郑系列游记
题记:社会转型,矛盾纷扰中,寻找合适的宣泄渠道,解决社会深层次问题是当政者的功课。若把一切烦恼和怒火都憋在心里,结果不但解决不了任何问题,反而使为官为民者都身陷囹圄。所以,当面临不良情绪的侵袭时,我们应当学会合理地宣泄。长期的不良心态过多地堆积在心底,心理负荷过重且得不到释放,就会增加我们的紧张、烦躁、易怒等不良情绪,对我们的身心健康造成影响。所以,我们应当及时地清理内心的杂草,宣泄自己的喜怒哀乐。类似这里说的土道观,还有南方一些小寺庙,西北农村的阿訇都起到了“民间书记”的作用。
今年六月中去河北哥嫂的农场共度端午节小住的几天,有幸细看了一处令人感动的场景---就在哥嫂农场一墙之隔的一个院落里,有一座已经存在了数十年的颇为简陋的“道观”。我曾注意了好几年,但每次到哥嫂的农场,紧邻的院子总是大铁门紧闭,仿佛悄无声息锁着什么秘密。也曾问过哥嫂,他们说那是个民间“道观”站点,逢年过节,不少附近的百姓都来烧香磕头许愿,奉献贡品。那以后,我便有了进去探视和观赏的愿望。
这次去农场,正赶上麦收,我随哥嫂一起走出农场的大门,真巧,旁边那个“道观”的院落大门也敞开了。嫂子说:“你不是一直想进去看看吗?现在就去,正好你还带着照相机,可以拍些照片。”我先给联合收割机拍照了几张照片,然后就走进了那个“道观”院落。
“道观”的院子里种满了各类蔬菜
院子大约200多平方米,半个院子都种着蔬菜,有黄瓜、西红柿、豆角、油菜、茴香和大葱,院墙下面歪歪斜斜地站着一溜向日葵,黄艳艳的葵花在初夏明媚的阳光下开得正旺。院子的尽头突出去一块儿约30平米的地上种着萝卜。几棵枝叶密咂的枣树下,一条小路正对着一排有着三间房屋的土房,我判断那是监守“道观”的人的住房。土房的旁边是建筑材料明显好得多的砖瓦结构的平房式小庙,那小庙大约有20多米长,中间较为宽敞的大门敞开着,一眼就看到里面身着色彩艳丽的服装的“帝王将相”雕塑---雕塑栩栩如生。门里门外都设有香炉。
“道观”小庙的正面
正当我仔细观察这个“道观”院落的时候,从那栋破旧的土房里走出一位80多岁的老奶奶,历尽沧桑的脸上布满了细密的皱纹,中灰色的衣着虽然老旧却显得朴素、整洁。老人家连拐棍都不用,笑眯眯地朝我走了过来,招呼我在枣树下横躺着的一根粗大的圆木上坐下。我连忙向老人问好,并告诉她我是隔壁农场里哥嫂的亲戚。老人听了很是高兴,对我说:“他们也常来烧香许愿呢。你这是从哪里来呀?”我告诉老人,从深圳来,一直想到这座道庙里看看,今天看到大门开着就进来了。老人一直那么微笑着,指着地里已经成熟的鲜嫩黄瓜对我说,“这院子里的菜都是我种的,今年都长得好啊,你吃个黄瓜吧。”--那种真诚与淳朴实在让我感动。
“道观”小庙里,正中位置上的玉皇大帝雕像
我问老人多大年纪了,老人说,86岁了---真的看不出来,这样的高龄走路却那么稳健,整天还要劳动,照料一大园子的蔬菜,我觉得老人最多也就70多岁。接着老人告诉我,老伴前两年去世了,她和儿子儿媳住在一起,管理这座“道观”小庙几十年了。平时儿子儿媳主要负责院子外面的几亩地,这几天正在外收麦子呢。
我向老人仔细询问了这座“道观”的由来和作用,老人高兴地一点点、细细地告诉了我许多有关小庙的历史和现在的情况。
“道观”小庙里其他帝王和神仙的雕像
按理说,道观是道士修炼的地方,在什么地方修建道观和修道是紧密相关 的。道教的基本信仰是“道”,认为“道”是“虚无之乐,造化之根,神明之本,天地之元”,宇宙、阴阳、万物都是由它化成的。道教信仰中与“道”并提的是“德”,道教经书中解释为:“道之在我者就是德。”《自然经》中说:“德言得者,谓于道果。”所以道教规定信徒要“修道养德”,相信修道可以摆脱尘世的疾苦烦扰,生活安乐,这是一种精神修炼,目的是追求在心理上、精神上达到清静无为的出世境界。
可我眼前的这座“民间道观”里,既无道士,也更无从谈什么修炼。可是它依然能够历经风雨沧桑,不断地被修饰着,继续存在着,并被当地的百姓信任和爱戴着,它到底有什么作用呢?
“道观”小庙里的仙姑雕像
我刚向老人家提出这个问题,老人的一句最为朴实、真实和朴素的话不仅让我领悟了这座“道观”小庙存在的意义,而且令我深深地感动!
老人说:“你问这小庙干啥用?嗨!这个地方,没有可不行啊,这里是老百姓说说话的地方--平时家里有个病了、灾了的;结婚嫁娶请个神仙保佑;乡亲们发生矛盾互相争吵了;许多人心里烦闷、不痛快了;有些事一下子解决不了了等等......这许多事吧,没有人能帮助他们解决,闷在心里会闷出病的啊!有了这个“道观”小庙就不同了,乡亲们随时可以来对着玉皇大帝说说话,吐吐心里的苦闷;为家里生病惹灾的亲人烧烧香、许许愿;为暂时办不到的事留个寄托---那结果可不一样呢,在这里烧香祈祷许愿,可灵着呢--有些人家的病人真的就好起来了,许多可能的争吵和滋扰也就平息下来了。”
“道观”小庙里的“婚、寿”器具
老人一席话让我听了非常感动--这不就是建立和谐社会所特别需要的那种给百姓的诉求一个通道吗?!让百姓有个说话与宣泄的地方--这太重要了,因为我马上联想到这个“道观”确实起了眼下政府机关的“信*访*办”都起不到的重要作用。百姓和农民还真是需要这么个“说话的地方呢。
老人还给我讲述了这个“道观“小庙的历史来由:“过去,这方圆几十公里的百姓,家里遇到了什么难事,都要走几十里山路,去那个著名的、位于河北径县东部的“苍岩山”那里的道庙去烧香许愿,但那里太远了,来回走一趟100多公里,最快也要三天时间,耽误了地里的活儿不说,把人都累的够呛呢。后来,据说是在清朝末年,有几位道士就从苍岩山的道庙里借出来两块儿道教石碑,在附近靠百姓的捐款,建起了这座小小的“道观”小庙。解放后,就移到了现在这个地方---这大大方便了周围几十里百姓的“诉说”需求。平日里,经常有人在一天的劳动后,路过或专门来这里烧香许愿。逢年过节更是满院子人挤得水泄不通呢。”
“道观”小庙里从苍岩山借来的古老青石碑
老人指着院子大门后面那两块儿近两米高的石碑说:“你看看那两块石碑,少说也有几百年的历史了。没有这个,百姓还不信你呢。这里原来就是托付给我老伴管理的,老伴去世了,我就代管,儿子和媳妇也经常帮助用那些捐来的善款来修缮这小庙,并定期给里面的玉皇大帝、帝王将相、仙姑们的雕像刷新油彩。”
我饶有兴味地进入小庙,为里面的十几个色彩鲜艳的雕像拍照,然后转出小庙为那两块儿从苍燕山道教圣地借来的青石碑拍照。之后,老人又请我到他们自己住的土屋里看看,进门就让我喝啤酒,说是昨天一个亲戚刚给她儿子送来的,我谢绝了。我看到他们自己的住室竟是那样的破烂和简陋。然而,住在这里坚守“道观”数十年的的老人却有着一颗慈悲的心。
“道观”小庙里为历代捐助的善信所里的名册石碑
之后,我带着满心的感动,在院子的各个角落拍照一番,谢过老人,在她慈祥的目光注视下,我离开了这座为了百姓有个“说话的地方”的道观小庙。心里默默地送上真诚的祝福:愿天下苍生在遇到难以解决的困难、在生病或心生烦恼的时候,都能有个倾诉与宣泄的地方---还别说,在眼下的社会里,有些事,百姓想要度过难关,不靠这个,还能靠什么呢?!
前三名猜对的朋友,各赠送一册老郑诗集《风的声音》
谁在第一时间猜出“道观”院子里这两张照片中开的是什么花
老郑有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