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课竞赛的评价方式需要改革


  目前对于优质课的评比工作,赞成者有之,反对者亦有之。赞成者认为,这种反复打磨的课才有学习和推广的价值;反对者则认为一些优质课是众人智慧的反复演练,是作秀,无多大实用价值。况且一些地方“一课定终身”的办法有失公允。笔者认为,举办优质课评比确是非常有意义的事,本无错,关键是一些评价办法滞后,缺乏公正性和科学性。面对新时期新课程,我们应该改革优质课的评价办法,可以借鉴中医医病的方法,采用“望、闻、问、切”,对授课者进行全面、公开、公正的评价。
  一、望(占20%)
   “望”就是看。看参评教师平日教学工作成绩、教研成果。首先对这些教师的教学绩效进行综合评估,分出等次,量化积分;再看其是否提出过先进的教学思想、独特的教学观点或见解,是否对本学科的重要知识点提出过灵活的处理技巧和办法,是否经常写教学案例、教学反思以积累经验和教训;最后看其是否独立承担过教学实验课题,教科研论文中有哪些独到的建树。通过这些实实在在的背景材料,对参评教师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二、闻(占20%)
   “闻”即听。听听学校领导、老师对其的评价和学生的意见。内容应包括:教师的责任心、教学态度;课堂教学中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日常教学方法是否科学,是否有所创新,能否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否注重对学生的学法指导和能力培养;教学语言是否规范、文明、精炼,富有启发性和感染力;教学效果如何,以及对教师还有哪些建议等。了解的内容尽量做到具体、详细,避免“粗线条”带来的偏误。
  三、问(占30%)
   “问”就是对参与者提问题。学术评估有一个重要环节——学术答辩,这具有很强的客观性、明确性、可比性、鉴别性和灵活性。在优质课评选过程中,我们也可以将这种方法借鉴一用,即以提问题的形式来了解授课者的能力和水平。评估人事先对具体教材认真研读、分析,合理、科学地就教学理念、教材处理、学法指导、教法选择、思维训练等方面设定出针对性较强的测试问题。如果教师回答得不得要领或者支离破碎,则表明其自身教学素养存在一定的差距。采用这种方式,由于所提的问题综合性较强,涉及面较广,因而可全面了解和鉴别被测试者具有的优势和存在的缺欠;也由于每个人回答相同或基本相同的问题,可以用统一标准进行衡量,孰优孰劣一听便明。
  四、切(占30%)
   “切”就是听一节参评者的公开课。对于这一节课,也应该改革一下评价办法:首先让授课者在规定的内容范围内随机抽取一节课,然后由组织者对其提供足够的相关资料,给足时间(最好不要超过两个小时),让授课者在规定地点(杜绝与外界接触)将课备好,然后到规定的地点讲课。其次就是评委应由权威人士(教研员、特级教师或公认业务能力强有威望的一线教师)、一般教师和学生共同组成,分别打分,并按一定的比例折算出评定结果。再次就是评价标准要跟上时代的步伐。除了注重授课教师本人的基本素质外,还应着眼于学生的参与面有多大、学习能力得到哪些提高、情感品质得到怎样的升华等方面。
  只有建立这种全方位的评价机制,才能最大程度地反映出教师教学的真实能力和水平,并在广大教师中建立起优质课应有的信度,以此推动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