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大观|销量破50万辆,谭旭光的“狠”与中国重汽的“硬”

2018年9月1日,谭旭光执掌中国重汽帅印的第一天,在全体领导干部会议上,谭旭光提出了“六个必须实现”。
必须实现全系列商用车中国第一、全球领先的战略愿景,用3-5年打造中国第一的商用车集团。
必须实现技术全球引领,掌控高端商用车核心竞争力,加快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发展。
必须实现深度市场化改革,为发展注入源泉活水。
必须实现开放合作走出去,整合全球资源为我所用,增强国际市场竞争力。
必须实现高层次人才集聚,打造业绩导向的管理体系,培育最具竞争力的人才高地和生态。
必须实现价值观高度统一,打造钢铁团队、虎狼之师。
句句掷地有声、铿锵有力,与谭旭光个性鲜明、做事果断,素有“谭大胆”、“谭疯子”之称的人设相当匹配。
2020年12月29日,中国重汽济南卡车制造部总装车间,随着一辆豪沃TH7驶下生产线,中国重汽对外宣布,商用车年产销突破50万辆大关。
就在谭旭光披挂上任前的2017年,中国重汽商用车年销量仅为19.03万辆。两年时间,以工程车见长的中国重汽,在商用车领域实现了销量爆发式增长,既是谭旭光“六个必须实现”落到实处的有力体现,也为中国重汽再次向上奠定了良好基础。
是什么让中国重汽仅用两年时间,就取得了如今突破性的销量业绩,体现出强大的企业价值与内生力?
这一切,或许离不开谭旭光的“狠”与中国重汽的“硬”。
 横扫一切的改革
“必须拥有将中国重汽打造成全球领先的商用车集团的战略愿景与信心”“国有企业不是养懒汉的地方”“中国重汽的改革工作必须坚定不移进行到底”“要将管理层扒一层皮”“不争第一就是在混”……
上任中国重汽后,谭旭光喊出的“狠话”远不止以上这些,落实到行动上,就是一个词:“改革”。
谭旭光对中国重汽的改革几乎横扫一切,囊括业务梳理、人事制度、人才引进、薪酬制度、企业文化、营销体系等各个方面。
履新第一天,谭旭光便提出了中国重汽要心无旁骛攻主业,有序退出房地产等非主营业务。
很快,以房地产、物业、医院、幼儿园为代表的十几家非主营业务企业,先后完成退出。剥离与商用车产业相关度不高的经营业务,为中国重汽全力进击商用车业务铺平了道路。
那句“要将管理层扒一层皮”也不是说说而已。
2019年9月,在中国重汽与山东重工完成重组后的领导干部大会上,谭旭光说:“中国重汽将高效透明化建设集团总部,并将立即启动二级单位改革,要将管理层'扒一层皮’。”
如今,中国重汽的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令领导干部数量减少349人,降幅达到21.85%。“80后”干部占比从27.30%提升至56.5%,领导干部年龄平均下降4.79岁。一大批想干事、能干事的年轻干部通过公开竞聘迅速走上领导岗位。
这位帅才对人才的重视也可窥一斑,求贤若渴的谭旭光曾公开表示:“我始终坚持的观点是,买设备不如买技术,买技术不如买人才,人才不是成本,而是最大的资本。”
事实上,谭旭光要求中国重汽连续5年,每年至少要引进1000名211、985高校毕业生,以硕士、博士研究生为主。同时,按照市场化标准引进国内外高层次人才,人才值多少钱、能创造多大价值,公司就给多少薪酬。
2020年,中国重汽持续引进了2000名高校毕业生,为企业持续高速发展奠定人才基础。
同时,薪酬体制改革让员工收入较2018年增长了62%;企业文化理念倡导的“不争第一就是在混”“一天当两天半用”的激情和效率,又加强了员工价值观统一,同心同向,吸引了更多年轻人才加入。
营销体系方面,坚持“客户满意是我们的宗旨”的核心价值观。产品端借鉴潍柴WOS管理经验,推广落地HOS精益管理,产品质量有了质的飞跃。
对于谭旭光开启的中国重汽改革,外界用“大刀阔斧”“刮骨疗毒”等词语来形容的同时,也曾质疑中国重汽作为老牌国企,经历如此彻底的改革,是否会遇到重重阻碍,甚至引发企业内部的动荡。
面对质疑,谭旭光同样用了一句“狠话”回应:“我这个人不怕死,我将骨灰盒放在潍坊不如放在济南的英雄山上,这样更出名,我既然来到重汽就做好了各种准备。”
势不可挡的创新
“要么创新,要么消亡。尤其在技术推动型产业,再也没有比成功消失得更快的了。”《时代》杂志编辑比尔·萨波里托的这句话,真实反映了商业社会的生存法则——历史的成就,必将被未来的创新所取代。
创新,本质上就是以人为本。只有创新,企业生产才会有效率,产品才会有竞争力,服务才会符合用户的需求。对于技术型企业而言,科技创新的重要不言而喻。
为了尽快实现技术引领,掌控高端商用车核心竞争力,中国重汽不断强化自主正向研发能力建设,以市场为导向倒逼产品创新研发,仅牵引车一项就细分出8大行业、23个场景,基本实现了商用车的“私人定制”。
同时,中国重汽持续加大研发投入,为技术创新提供坚实保障,2020年,中国重汽累计投入研发经费超过30亿元,2021年将增加到50亿元,且明确未来5年仍将不断增加。
也正因如此,2020年中国重汽科技创新结出累累硕果。
1月17日,中国重汽25台无人驾驶电动集卡,在天津港成功进行全球首次整船作业,为世界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建设提供了“中国方案”,贡献了“中国智慧”。
9月16日,新一代黄河重卡高端物流牵引车隆重上市,产品各项性能全面实现国内引领,达到国际一流水平,0.4以下的风阻系数在全球量产重卡中达到最低。
11月19日,中国重汽智能网联(新能源)重卡项目投产,创造了“当年开工、当年建设、当年投产”的“中国重汽速度”。
未来,该项目将利用新能源、无人驾驶、人工智能等技术,将单一、传统的整车产品升级为新能源、智能网联绿色产品,将中国重汽打造成为国际一流整车品牌。
11月30日,在经过不断提升优化后,汕德卡月产销突破10000辆,创造了8个月产销量翻番的新纪录,中国高端重卡领跑者持续领跑行业。
此外,豪沃TX、TH7等产品,经过全新技术研发升级后的相继上市,也回应了市场和用户的真实诉求,引领了商用车行业需求侧改革的新风潮。
保持高质量发展
执印两年,谭旭光的“狠”锻造了中国重汽的“硬”。
2019年,谭旭光为中国重汽定下了全系列商用车2025年前实现销量60万辆的战略愿景。
如今,2020年中国重汽商用车年产销量已突破50万辆,同比增长68.8%。其中,重卡突破30万辆,同比增长67.4%。自主品牌高端重卡代表——汕德卡,更是实现了年销量同比增长706.9%的历史性飞跃。
以汕德卡、豪沃为代表的牵引车销量同比增长136%,牵引车成为中国重汽新的增长极。
商用车优势凸显的同时,中国重汽并未忘记继续深耕原本擅长的工程车领域。2020年,中国重汽搅拌车销量同比增长128.1%。
商用车和工程车两大业务版块全面开花,让中国重汽实现了两条腿并行前进,全面开启高质量发展的新局面。
2020年,中国重汽集团实现收入同比增长48.4%,利润同比增长65.5%。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1.4%,上缴税金同比增长41.5%。
不可忽视的是,2020年是中国商用车行业逆势大增的一年。受国三车淘汰、天然气车率先执行国六、按轴收费、新基建,以及新冠肺炎疫情催生的物流运输需求等因素影响,商用车自今年4月起,便开始呈现全面普涨态势,尤其是重卡增幅最高。
2021年商用车行业是否还将具备2020年的增长因素,以及实现同比正增长?国家信息中心、经济咨询中心副处长谢国平认为,2021年商用车销量回落在所难免,但依然处于高位。
中国重汽集团党委副书记、总经理蔡东则预测,2021年,商用车行业形势将更加错综复杂,预计重卡销量将回归到100万~120万辆的水平,轻卡销量将与今年持平。
蔡东表示,2021年,国六排放升级、国三淘汰、环保限产、治超治限、公转铁、尚未全面恢复的货运量以及运价将是影响重卡销量的关键性因素。2021年上半年的销售情况,将给全年总量带来决定性的影响。
“十三五”期间,我国经济发展经历了从高速度到高质量的转变。“十四五”期间,高质量发展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主题,要求宏观、中观、微观各个层面,都要由规模扩张的发展模式,全面转向更加注重质量、效率、效益的高质量发展。
面对“十四五”规划开局的2021年,以及更加激烈和深化的市场竞争,已经步入高质量发展轨道的中国重汽,无疑需要全力进取,持续深化企业改革,以创新思维驱动自身发展。
当初谭旭光定下的“六个必须实现”,正是中国重汽全面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美好画面。今日之佳绩,明天之阶梯。每一个阶段的成功,都是下一个目标的启迪。未来的时间,谭旭光还需要更“狠”,中国重汽还需要更“硬”。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