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岭屯堡,看不懂的古镇——贵州12日之安顺(19)
★旅游地点:贵州安顺苗龄屯堡
看过了云峰屯堡,我们其实对苗岭屯堡并没有多大的兴趣。不过其地理位置比较优越,公交车在苗岭有停留的站,于是我们顺路就游了一趟。
苗岭的牌楼十分气派,一看而知是新建的。长四十米,高二十米,颇是大气磅礴。迎宾广场占地也很大,足以当得“广场”一词。
走进去,果然看着并不古,应该是最近几年才开发出来的,估计是在原址上重建的仿古镇。不过由于地理位置的优越性,游客居然也不比云峰少。
两边是三或四层高的楼宇,没有特意做旧,所以怎么看都只能算是仿古建筑。和云峰屯堡那些斑驳的墙面,差得也实在太远了。
蜡染是安顺绕不过去的骄傲,作为安顺火车站附近的古镇,自然也绕不过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蜡染的铜像竖立在道路一侧,很醒目,一旁的记录也详细地介绍了被誉为“蜡染之乡”安顺的蜡染艺术。
作为自唐代就有文字记载的民间传统工艺品,蜡染已经有至少两千年的历史。云贵各少数民族的蜡染各有特色,安顺蜡染的图案清雅脱俗,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和贵州高原的古朴风味,以蓝底白花和白底蓝花最多。
军帐宴是屯堡村寨的特色,据说当时明太祖于洪武十四年派傅友德、蓝玉、沐英率军征南,大军进黔,李善长奉旨前往犒赏三军。当时兵荒马乱,条件艰苦,傅友德苦于没有佳肴招待贵宾。
傅将军还是很有急智的,在军帐设下大锅,把各种飞禽走兽、野菜佳肴混做一锅大杂烩,起名“军帐宴”。从此,军帐宴在屯堡村寨便广为流传,屯堡人迎接贵宾,重大节日的宴席便是此宴。
我们往右拐了一个弯,迎面看到一架大水车,小桥流水,白墙黑瓦,垂柳依依,怎么看都是一幅江南水乡图。不过,那屋宇也委实太密了些,太新了些,看着总觉得有几分造作的模样,比不得自然天成。
这里也有一处广场,旁边一道长廊。湖上有座九曲折桥,两岸新柳还未成规模,已露出小家碧玉的姿态。屋旁一树樱花,与翠柳的颜色倒也配得格外的清新脱俗。
湖心站着一位女仙,不知道是哪路神仙。按理说,站在水池中央,如果栽上一池荷莲,那应该是妥妥的荷花仙子。不过,少数民族供奉的仙子,或许并不一样。
往前没走多久就到头了,那里是一片荒地,大幢的楼房簇新得很,看来苗岭屯堡的工程还没有竣工,我们只是赶了个早。
不过我对于人工痕迹太多的景点素来没有多少向往,更何况是这种完全是人工生造出来的景点,于是也没有什么遗憾。想来日后就算成了规模气候,也无非是有一点美食能够吸引我而已。
回程的时候沿着中路走,街道的中间有座看着很气派的楼阁,也是仿古的建筑,怎么看都不像是少数民族的风格。
楼名“聚宾楼”,高三层,看起来倒似是良心工程,做得还挺精致用心。四根柱子撑起了两层楼宇,红柱红栏,加上藏青的门楣,搭配得喜庆又不乏端庄大气。
两侧有台阶可以登楼,站在这座整个屯堡的制高点,举目四望,屯堡风貌尽收眼底。两端是街道,商铺林立。一侧屋宇密集分布,一侧则造出了江南小园林的景观。
下楼继续往回走,有一座古戏台。不过与我们经常看到的不同,这里的戏台是在一层,二层的楼阁看起来倒像只装个样子的。说是个“古”字,无非就是仿了古而已。
戏台前,有一个颇大的广场,估计能够容纳不少观众。有什么集会活动,这里也是一个不错的场所。
我不知道最终苗岭屯堡的规模有多大,如果都是这样风格的话,很容易会让人生出审美疲劳的。毕竟,这种没有历史厚度的景点,挖不出更深层次的东西。
说是苗岭,感觉上总得弄几个吊脚楼啥的,才算得上应景吧?大概是因为后期工程还在进行中,吊脚楼还没有造好,或许也因为我看得有点敷衍,还真没有在古镇里看到吊脚楼。
直到游览完毕,我还是没有能够明白屯堡和苗岭有什么关系。在云峰的屯堡文化博物馆里,我们清楚地认识到,屯堡人就是从江淮一带迁移过来的,跟苗岭好像沾不上边吧?
自由行:贵州安顺苗龄屯堡
3月仲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