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利明 || 排队年代
★嘉年华时光原创文学,文字爱好者的摇篮★
----------------------------------------------------------
【新朋友】点击文章标题下方蓝色字“嘉年华时光”快速关注
【老朋友】如果喜欢这篇文章,欢迎点击右上角分享到朋友圈
-----------------------------------------------------------
《排队年代》
作者|管利明(重庆)
单位在城郊,午餐有些不便。于是单位领导考虑到午间上下班的人时间太过仓促,便办起了方便大家午间就餐的职工食堂。
职工食堂办起来以后,在食堂就餐的人便逐渐多了起来,并且通常在开饭时节需要排长长的队。
排队,是国人一种文明的象征,避免了那种人多时熙熙攘攘、混乱无序的现象,也是一种先来后到、依次等候的自觉行为,是应该发扬的一种风尚。
我也是午间就餐人员之一,但我很不情愿参与排队。于是大多时候,我总是要等到开饭时间过去了十来分钟,大概人们排队结束了之后,才不紧不慢地去食堂,享受那种一到之后便可打饭的快意。
我不愿参与排队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是,排队常常让我想起“文革”时期物资匮乏的年代。
那个年代,不论是买米、买油还是买日用品,不但是凭票供应,还都得排队,而且是长长的队。
中国人的许多时间,大抵都花在了排队上面。
记得有一次家里买过春节的肉,天不见亮父母就叫我去排队。我睡意正浓,心里有十二万个不情愿。
那是冬天,气温又特别低。在父母的再三催促下,我不得已穿着厚厚的棉衣在黑夜中就出了门,嘴里却在嘀咕:这一大早,连鬼都没见一个,让我去排什么队啊!
结果还未走近食品公司,就见那里黑压压的已经排成了很长的队。正所谓“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呢。
在龙蛇般的队伍中,有小孩,有大人,还有一些上了年纪的老人。
他们有的端了个小板凳坐在屋檐边;有的披了大衣蜷缩在墙角里;有的怀里还揣着一个取暖的小火炉,依然冷得瑟瑟发抖,在地上不停地跺脚。总之,那些芸芸众生,都在为能买到一点供应肉而彻夜守候。
与他们相比,我算去得较晚的,因此排在了六七十人之后。然而天刚蒙蒙亮,在我的身后,又排起了更长的队伍。
早上八点,食品公司终于开门了,人们依次购买想要的猪肉。而轮到我买肉时,那些有膘的肥肉早已被人买完了,剩下的,净是些只有指头般厚膘的瘦肉。
出门前,父母就交代过,早一点去排队,就是要买点肥肉回来。结果到了我这里,剩下的全是瘦肉。我不敢买,便退出队列回了家。
父母得知后,还夸奖我人聪明,会看事,并说明天再去早一点,一定能买到肥肉的。
我心里叫苦连天,心想,还不如连瘦肉也买回来,省得明天再起早去排队了。
父母似乎看出了我的不愿意,就拿了一毛钱给我,说是对我排队辛苦的犒赏。
得到这一毛钱,我心里多少有一些安慰,第二天凌晨四点钟,我又傻乎乎地顶着严寒去排队。
这一次,我排到的队列是前十名,终于如愿以偿地买到了父母希望的肥肉,而买回肉的当天,我因风寒交加大病了一场,煨汤熬药喝了好几天,直到个把星期后大病才痊愈。
由于两次起早,又排了六七个小时的长队,还大病了一场,这在我一生中,留下了排队综合症。
现在,每每看到人们排队,我就会想起那次买肉的经历,想起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
从此,我再也不愿排队。
管利明,男,重庆合川人。系中国国土资源作协会员、贵州省作协会员、贵州省散文学会常务理事、贵阳市作协理事、贵州地质作协副主席、清镇市作协副主席。上世纪七十年代从四川到贵州学习、生活、工作,定居于清镇市。
1984年开始业余文学创作,先后在国内数十家报刊发表小说、散文、报告文学百余篇,近百万字。多次获省、部级创作奖。
出版有小说集《都市无泪》《五彩文集》和《我从山中来》。
投稿邮箱:408440374@qq.com
1、要求不违背政治内容,文字表达清新流畅,贴近生活;
2、本微刊编辑部对来稿有修改权;如不同意删改的作者,请在来稿时注明。严禁抄袭剽窃他人作品,文责自负。
3、来稿一律请以附件形式打包word文档发送,务必请附带作者简介一份、本人照片一张。
4、稿费每月5号左右发放一次。赞赏即稿酬,读者的所有赞赏将全额发给原创作者。
主编微信:408440374(嘉年华)
关注原创公众号,请扫描下方的二维码:
关注方式
★长按二维码,选择“识别图中二维码”免费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