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状腺超声 | 不同钙化对于鉴别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价值
据统计,约30%的甲状腺结节中存在钙化,可发生于良恶性结节中,上期我们通过8个病例让大家初步认识到不同类型的钙化与甲状腺结节病理之间的联系(点击查看上述病例:病例分析 | 甲状腺结节伴钙化,康康你能答对几题),本期就和大家分享一下不同类型钙化灶对于甲状腺结节性质的判断有何诊断价值。我们首先认识一下甲状腺结节内常见的几种钙化类型,即微钙化、粗钙化与周围型钙化:★微钙化:表现为细小点状强回声,直径<2mm,与病理中观察到的沙砾体关系密切(目前,对于微钙化直径的界定标准尚不统一,有些文献中以<1mm作为微钙化的界定标准,有的文献中认为0.5mm的强回声才是微钙化);★粗钙化:是指直径>2mm的斑片状、团块状或不规则形强回声,其后方常伴有声影;★周围型钙化:是指结节周边呈光滑弧形或环形的强回声 ,其后方可伴有或不伴有声影。注:甲状腺结节内的点状强回声后方伴深度>1mm的彗星尾征者,其病理为浓缩胶质,见于良性结节中,本文不将其视为钙化灶在此讨论。根据相关研究表示,不同类型的钙化存在于甲状腺结节中都增加了该结节恶性的风险,在这之中,微钙化结节的风险程度最高(ACR TI-RADs中给3分),其次是周围型钙化(ACR TI-RADs中给2分),最后为粗钙化(ACR TI-RADs中给1分),下面我们就分别说一下这些钙化预测甲状腺癌的价值。①微钙化:微钙化对于甲状腺癌的阳性预测值较高,特别是对于甲状腺乳头状癌具有较高的特异性,有文献报道,微钙化预测甲状腺癌的中位灵敏度约为44%,但其特异性可高达98%,特别是当微钙化呈弥散分布或簇状分布时,其诊断敏感性及特异性都很高。
甲状腺乳头状癌:结节内见多个细小点状强回声(微钙化),其后声影不明显,集中分布于结节一侧
甲状腺弥漫硬化性乳头状癌:甲状腺实质内虽无明显结节回声,但其内探及弥散细小点状强回声(微钙化)②粗钙化:常见于以良性结节中,但在恶性结节中也存在粗钙化,因此对于含有粗大钙化的甲状腺结节,还应着重观察结节的其他相关特征。●结节内孤立、规整的钙化灶常存在于良性结节中;●不规则型粗钙化增加了结节恶性的可能性,但其敏感性及特异性都较低,需要结合结节的其他特征、弹性及造影等对其进行甄别。
甲状腺滤泡型腺瘤伴钙化:结节内的孤立、规则的强回声团伴声影(粗钙化)③周围型钙化: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弧形钙化、环状钙化或“蛋壳样”钙化,此类型钙化仍然可见于良性及恶性结节中,以良性结节多见,但当钙化环连续性中断、不光滑以及有软组织突出于钙化环外时,这类甲状腺结节应被视为可疑恶性结节,但也有例外,比如下图中的结节:
结节性甲状腺肿:周围型钙化,钙化不规则,连续性中断,但结节形态尚且规整,边缘清楚综上所述,无论是微钙化、粗钙化还是周围型钙化均增加了甲状腺结节的风险性,而微钙化在诊断甲状腺癌(尤其是甲状腺乳头状癌)方面具有较高的特异性;规则、连续的粗钙化及环状钙化多见于良性结节中,不规则、连续性中断的粗钙化和环状钙化可见于恶性结节中,但仅仅凭借粗钙化、环状钙化对于预测甲状腺良恶性的价值仍然有限,还需结合结节的内部回声、纵横比、结节有无突破钙化范围、结节有无侵犯甲状腺被膜等特征进行诊断,必要时还可借助弹性成像、超声造影进行甄别,当结节预测风险较高时,可建议患者进行FNA明确结节性质。
如果对你有帮助,记得点击在看支持一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