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金匮要略自学课程录(64)

第五章、少阳病

第二节 少阳病方证

01

伤寒101:伤寒中风,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凡柴胡汤病证而下之,若柴胡证不罢者,复与柴胡汤,必蒸蒸而振,却复发热汗出而解。

【注】:“伤寒中风”,不是伤寒后又变成中风。题首“伤寒”是仲景广论,这条谈太阳病不论伤寒中风,若现96条小柴胡汤四证之一,即处以小柴胡汤,不必诸证悉俱。而诸证中之尤确者,胸胁苦满也。

这条分二段,第一段从“伤寒中风”到是“不必悉具”,说的就是上面解释的意思。但需要补充一些。若现379之“呕而发热”或金匮·黄疸病21之“诸黄,腹痛而呕”者,亦为小柴胡汤确证,不可不知。所以,379和金匮·黄疸病21两条是101条的补充。

第二段,小柴胡汤证不可下,如果误下后柴胡证仍在,还可以续用小柴胡汤。不过用了柴胡汤后会有暝眩,先打寒战,继发热汗出,也就是“战汗”,出一身汗,病就好了。这是因为前面的误下造成体虚之故。热在表的汗“翕翕”,“蒸蒸而振、发热汗出”者,是热在里。有人据此以为柴胡汤发汗,其实不是。

02

伤寒103:太阳病,过经十余日,反二、三下之,后四五日,柴胡证仍在者,先与小柴胡汤。呕不止、心下急、郁郁微烦者,为未解也,与大柴胡汤下之则愈。

【注】:太阳病十余日,暗示已经传入少阳,本当服用小柴胡,医反二三误下之,又四五日后,若柴胡证仍在,根据101条还可以与小柴胡汤,有作解的可能,但如果服药后呕吐不止,心下(胃)急迫(不通畅、紧),并有稍许的烦,说明病由于误下,由半表半里并于里,变成了少阳阳明并病的大柴胡证,应该再服大柴胡汤来继续治疗。

小柴胡汤证的呕和大柴胡汤的呕的区别:小柴胡汤的呕是热激动饮之故。大柴胡汤的呕更复杂,既有与小柴胡汤相同原因,还有里实心下痞塞不通,气不得下行而上攻之呕,这时光用半夏、生姜不行,还得用枳实、大黄导气下行(包括通大便),呕才能除。

邪实不用补,故大柴胡无人参。因呕得厉害,故生姜加量。因心下急,故用枳实、芍药(芍药也有缓下作用)。没大黄的大柴胡汤是不对的。大柴胡证属少阳阳明并病。

枳实:

《别录》:味酸,微寒,无毒。主除胸胁淡癖逐停水,破结实,消胀满、心下急、痞痛、逆气胁风痛,安胃气、止溏泄,明目。

《本经》:味苦,寒。主大风在皮肤中,如麻豆苦痒,除寒热结,止利,长肌肉,利五脏,益气轻身。

03

伤寒104:伤寒十三日不解,胸协满而呕,日晡所发潮热,已而微利。此本柴胡证,下之而不得利,今反利者,知医以丸药下之,此非其治也。潮热者,实也。先宜服小柴胡汤以解外,后以柴胡加芒硝汤主之。

【注】:得太阳病十三日(大约之数),出现胸胁满而呕,这是由太阳传入少阳的柴胡证,日晡所发潮热,是阳明病,日晡就是申酉时,胃里头要是实,热结于里,常在日晡的时候特别发热,潮热,就是蒸蒸发热,其热汹涌,结合这二个症状看,是少阳阳明并病,大柴胡汤证。“此本柴胡证”指大柴胡汤言,“下之”就是指用大柴胡汤,而不是承气汤。另外还有微微下利,也属于热利。

用了大柴胡后,本以为下利止,反而利不止,这才判断前面有别的医生用了丸药(一般指用了巴豆)误下,造成里虚之故。其潮热者,表明胃肠之实热也。“潮热者,实也”五字应接在“日晡所发潮热”后面,这是倒装句。现在弄清楚原委,接下来怎么办?目前外(相对于阳明里实)尚有少阳证,先宜小柴胡解外(即解少阳),复以柴胡加芒硝汤清其里热。柴胡加芒硝汤比大柴胡汤力量小,重点在清热和胃,由于前面已用过丸药误下,伤了正气,所以不用大柴胡了。柴胡加芒硝汤中柴胡的用量仅为大、小柴胡汤的三分之一。用芒硝而不用攻下力量更大的大黄,更偏于清肠胃之热。

胃家实是实、满、胀,如果热不甚不用芒硝,有潮热非用芒硝不可。芒硝与石膏都是寒药,都解热,大黄也去热,但是解热的力量芒硝更大。柴胡加芒硝汤证属少阳阳明并病。

04

伤寒143:妇人中风,发热恶寒,经水适来,得之七八日,热除而脉迟身凉,胸协下满如结胸状,谵语者。此为热入血室也。当刺期门,随其实而取之。

伤寒144:妇人中风,七八日续得寒热发作有时,经水适断者,此为热入血室,其血必结,故使如疟状发作有时,小柴胡汤主之。

伤寒145:妇人伤寒,发热,经水适来,昼日明了,暮则谵语如见鬼状者,此为热入血室。无犯胃气及上二焦,必自愈。

【注】:这几条都是妇人热入血室(子宫)。但情况不同,放一起比较。

143条是太阳病开始发热恶寒,在八九天的时候来月经了,外表的邪热,乘子宫之虚而入血室。“热除而脉迟身凉”,表证没有了,热都陷入血室了。胸协满,这是现柴胡证了。“如结胸状”,谓自心下至少腹硬满而痛。还有谵语,乃热邪侵及头脑。虽然热入血室于下,但是证侯的反应在上面胸协满、如结胸状。提出的针刺治疗方法是,“当刺期门”。如果服药,当然是小柴胡汤。后世医家通过实践认为,若单与小柴胡汤不如刺期门来得捷效。但若与小柴胡汤合桂枝茯苓丸,或小柴胡汤合桂枝茯苓丸加大黄,或小柴胡加石膏汤合桂枝茯苓丸,或小柴胡加石膏汤合桂枝茯苓丸加大黄,反而服药比刺期门捷效。钱乙(时方之祖,最先尝试改变仲景方者)认为,治热入血室,小柴胡汤应加牛膝、桃仁、丹皮、姜、桂、酒治大黄,人参亦当去。但此说并不如上述诸合方。

144条谈太阳病七八天的时候,发热恶寒没有了,但续得寒热往来,发作有时如疟,也就是现少阳小柴胡证了。以前来的月经在这时也停了,这也是热入血室,血与热结了。当然也适合用143条所述诸方治疗。

经水适断,则血室空虚,血结而不泄,与经水适来者,有血虚、血实之分。因此,热入血室之运用小柴胡汤,也可以考虑当分开处理,用合方,一种用治贫血的祛瘀剂,另一种用不考虑贫血的祛瘀剂。经水适断者改用小柴胡汤合当归芍药散,或小柴胡汤合当归芍药散加地黄,可能更好。仅仅用小柴胡汤加地黄治贫血而成的烦热当然有效,但是它却不治热入血室,所以要合当归芍药散或者桂枝茯苓丸。有人说热入血室渴者去半夏加花粉(即小柴胡去半夏加栝楼汤),但本病之渴还不如加石膏。刘完素认为若热盛用增损柴胡汤(即小柴胡加石膏、知母、黄芪),但也不如单加石膏。还有人建议破血逐瘀加点桃仁、红花、牡丹皮、犀角等味,亦属后世庞杂之举,不如直接用经方,柴胡汤合桂枝茯苓丸或当归芍药散。

145条外感初作,正赶上月经来,如果经脉不结,邪就会随血而去,如果邪不去,发生证侯了,夜晚说胡话,白天则清醒,但没有胸协满等证侯,经水也正常,这种情况无需治疗,可以自愈。不过这需要以月经通顺为前提,若不通顺者,当参考143、144条之治。瘀血证往往夜晚症状重,这是个经验。还有瘀血证口干往往漱下口即可,这也是辨别经验。

【插曲:病案】:

患者自诉患“风疾”,即所谓“羊颠疯”,发作时间无规律,久医无效。发作时非常猛烈,头晕眼花,其人面色醉红,舌苔黄厚微燥,尖有红点,脉弦数。

案底:风引汤。几剂下去,就不怎么发了,然后与黄连阿娇鸡子黄汤调养一段“虚热”,就彻底好了。风引汤是桂枝甘草龙骨牡蛎变方,加入寒水石、滑石、石膏、大黄清里热,又加赤白石脂、紫石英、干姜温下固涩,治津液特别虚的惊痫瘈瘲。冯世伦先生将此方证归于太阳阳明并病,特注明。

【插曲:病案】:

患者,浮肿,下身尤甚,两脚无力,胸腹烦闷,心下痞硬,小便不利,一直医之无效。

分析:本案明显的地方在于:心下痞硬、小便不利(停水)、浮肿下身尤甚(水气),因此治水大致主要是利小便。另一个重要之处是“胸腹烦闷”,这是“胸胁苦满”的互词,是少阳小柴胡四主证之一。如果久治不效,当考虑“胸胁苦满”,在联系众多脏器的胸腹二腔有炎证,在这个大背景下“治水”,也应离不开柴胡剂。

案底:小柴胡加苓术。(医生:汤本求真)

(0)

相关推荐

  • 卷五、六 80订正仲景全书伤寒论注少阳病篇

        柴胡汤加芒硝,以下少阳之里.不用大黄而加芒     硝者,因里不急且经迅下,惟欲其耎坚润燥耳!是     又下中兼和之意也.    集注<内台方>议曰:潮热者,实也,何不用大柴胡. ...

  • ​胸闷呕吐与定时发热同时出现的治疗-《伤寒杂病论》学习笔记86

    老吴说伤寒http://blog.sina.cn/dpool/blog/s/blog_74b625de0102whb9.html 病人既有胸闷.呕吐的少阳病症状,又有下午定时发热的阳明病症状,是少阳阳 ...

  • 《伤寒论》第104条解读

    一以参详|群疑冰释 <伤寒论>是一部医学经典著作, 对学中医者来讲,乃是必修之课. 历代为之研究与做注解者有数百家之多, 大家都墨守着"六经辨证"这一常规, 鲜有敢越雷 ...

  • 少阳脉症概述——《伤寒论》通俗讲话之九

    少阳病提纲:"口苦.咽干.目眩",虽则不是怎样的典型和突出:但是有这些证候的发生,而认识到疾病,特别是急性传染病有趋向发展的现象,这在第一讲里,已经说过.但是,根据这些口苦.咽干. ...

  • 伤寒论、金匮要略自学课程录(30)——阳明胃家实之大承气方证

    伤寒论.金匮要略自学课程录(30) 第三章.阳明病 第二节阳明方证 十.胃家实证 1.大承气汤 伤寒209:阳明病,潮热.大便微硬者,可与大承气汤:不硬者,不可与之.若不大便六七日,恐有燥屎,欲知之法 ...

  • 伤寒论、金匮要略自学课程录(1)

    本文根据本群各位老师讲课的内容,尽量进行了剔除错误.删烦就简.增补遗漏,修订而成.为了突出学习的完整性.系统性.风格一致性,对讲课记录进行较大的修改,也不再列出哪位老师讲哪部分内容. 本群各位讲课老师 ...

  • 伤寒论、金匮要略自学课程录(8)

    第一章.太阳病 第二节太阳病方证 11.麻黄汤 「太阳伤寒」之「脉浮紧.发热.恶寒.无汗.头项痛.身痛」乃麻黄汤证之典型证. [组方]:麻黄三两,桂枝二两,炙甘草一两,杏仁七十个(约28克).上四味, ...

  • 伤寒论、金匮要略自学课程录(7)

    第一章.太阳病 第二节太阳病方证 8.桂枝加葛根汤 [组方]:葛根四两,芍药二两,生姜三两,炙甘草二两,大枣十二枚,桂枝二两.上六味,以水一斗,先煮葛根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 ...

  • 伤寒论、金匮要略自学课程录(6)

    第一章.太阳病 第二节太阳病方证 5.桂枝加黄芪汤 [组方]:桂枝,芍药各三两,炙甘草二两,生姜三两,大枣十二枚,黄芪二两.右六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温服一升,须臾饮热稀粥一升余,以助药力,温服取微 ...

  • 伤寒论、金匮要略自学课程录(5)

    第一章.太阳病 第二节太阳病方证 [插曲]:刚学过太阳中风的桂枝汤.伤寒论中以「六经名+中风」作为题首者,共8条,即各经都有「中风」条文.于是,以内经解释者认为,各经皆有「经证」,或者说,各经皆有自己 ...

  • 伤寒论、金匮要略自学课程录(4)

    第一章.太阳病 第二节太阳病方证 学习伤寒论.金匮要略的一个特点,是直接从方学起.而不是先学药理,再辩病因,根据病因选药组方,不走这条路. 什么是经方?是张仲景继承<神龙本草经>.< ...

  • 伤寒论、金匮要略自学课程录(3)

    第一章.太阳病 第一节无方证条目 第8.9.10三条,是岐黄家言,恐后世所添加,略去. 伤寒48:二阳并病,太阳初得病时,发其汗,汗先出不彻,因转属阳明,续自微汗出,不恶寒.若太阳病证不罢者,不可下, ...

  • 伤寒论、金匮要略自学课程录(2)

    第一章.太阳病 什么是太阳病?按照内经解释来说,有将「手足太阳经络」联系起来的,有将「太阳寒水之气」联系起来的,有将经络.膀胱.小肠.气化合起来考虑的,还有提出「经证」.「腑证」.「本病」.「兼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