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燕中 | 三阳经的形成新解

《素问·阴阳离合论篇第六》

“帝曰:愿闻三阴三阳之离合也。岐伯曰:圣人南面而立,前曰广明,后曰太冲,太冲之地,名曰少阴;少阴之上,名曰太阳;太阳根起于至阴,结于命门,名曰阴中之阳。中身而上,名曰广明;广明之下,名曰太阴;太阴之前,名曰阳明;阳明根起于厉兑,名曰阴中之阳。厥阴之表,名曰少阳,少阳根起于窍阴,名曰阴中之少阳。是故三之离合也,太阳为开,阳明为阖,少阳为枢。三经者,不得相失也,搏而勿浮,命曰一阳。”

所谓六经,是指人体外部太阳光照在人体体表的反射区,由于太阳位置的差异,在人体表面形成了6个反射区,太阳所能照到的部分为阳经,太阳所照不到的地方为阴经。每一条“经”在体表皮肤上都是一个区域,这个区域从外到里又包括了不同层次,最表一层是皮部,下面是筋经,还有经别、经水、经脉等不同。将所处相同部位的不同层次,都用同一个名字来命名。例如,太阳包括了整个背部,不同层次的区域(或者“经脉”)分别称为太阳皮部、太阳筋经、太阳经脉等;阳明包括了整个前部,根据不同层次包括阳明皮部、阳明筋经、阳明经脉等;少阳则是身体侧部,同样包括有少阳皮部、少阳筋经、少阳经脉等。

太阳光线是如何在人体形成反射区的呢?假设人体双臂紧贴人体两侧,中指紧贴裤线直立,太阳从我们的背后升起,光线所能照到的部分是整个背部和背后的一部分侧部,整个背部就包括了手太阳经和足太阳经,一起构成了太阳经的皮部。而在背后的侧部则是少阳经的一部分,是手足少阳经的背部,这也是少阳经皮部的后部。到了下午太阳开始西落了,转到了人体的前面,当太阳光线照到整个人体前部时,还包括了前面的侧部,人体前部包括了手足阳明经,一起构成了阳明经的皮部。而在前面的侧部则是手足少阳经的前部,这也是少阳经皮部的前部。所以我们看少阳经在胸胁部很不规整,走的不是直线,而是曲折线,应该与光线与手臂的遮挡有关。

以前在学习《伤寒论》六经辨证的时候总有一个疑问,就是关于六经顺序问题。三阴经的顺序没问题,大家公认的是太阴、少阴、厥阴的顺序。三阳经的顺序有两种,“太阳、少阳、阳明”和“太阳、阳明、少阳”,两种顺序的不同原因就是少阳枢纽的问题。按照《伤寒论》的观点,少阳应该是在太阳之前,因为少阳总是在太阳之前出生,说明少阳是帮助太阳生长的,而且少阳的愈解时也正好是在太阳之前。但是如果从少阳半表半里的位置来看,太阳为表,阳明在里,少阳应该是在太阳与阳明之间。或者少阳为枢纽,针对阳的从升到降的观点,少阳应该是在太阳与阳明之间。在大学教科书上也经常看到这两种观点的出现,例如,在程新农的《中国针灸学》中就是按照太阳、少阳、阳明的顺序编写的。后来人们为了避免出现过激的争论,干脆不再提六经顺序的问题了。

我认为,从太阳光线在人体外表形成反射区的位置来看,少阳分两部分出现,一部分在前,一部分在后,分为前部与背部。少阳的背部与太阳经同行,也就成为太阳经的枢纽,少阳经的后部与阳明经同行,应该是阳明经的枢纽,所以少阳是介于太阳与阳明之间,作为阳的枢纽当之无愧。以上三阳经的两个顺序都是对的,是从不同角度来看这个问题。不过更准确地说,这两种关系是同时存在的,少阳既是太阳的升起过程的枢机,也是太阳西落过程的枢机。因此,如果把少阳置于太阳之前是指少阳前部的枢机功能,如果是把少阳置于阳明之前是指少阳后部的枢机功能。

本文摘自《闯关记我的《黄帝内经》觉悟之旅》

尊重版权,转载请注明出处。


作者:朱燕中

编辑:釋慧祥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