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事效率低下,那是因为你不懂得注意力管理,五个方法解决

你有没有做事拖拖拉拉的习惯?

你是不是不到最后一刻,总是无法提起劲动身工作?

或者有些时候,想到什么事就做什么事,忙起来手忙脚乱?

这些都跟我们自身注意力缺失有关。

然而,由于现在信息接收的便捷性和多样性,导致我们很多人的注意力,都用来忙于处理和筛选各种纷繁复杂的信息,从而形成了一种只能“短时注意”的习惯。

这种习惯带来的结果就是,对于某些需要我们投入大量注意力才能做好的事情,诸如阅读、写作、健身、完成工作等,都没办法让自己的专注力长时间集中在其上面。

一个人,想要做到专注某一件事情上,都需要强大的自制力,让自己将所有分散的精力集中到一个地方上。

只有专注力越强,我们学到的东西才会越多。如果一个人的注意力过于分散,他就很难把获取到的信息输入大脑里面。

既然专注力对我们完成工作和提升学习效率有重大的影响,那如何通过对专注力的培养,从而让自己的自控力得到增强呢?

有意识安排工作的时间

懂得给自己的时间进行合理分配,是时间管理的第一步,也是培养专注力的前提。

一般来说,时间管理分为两步:

1,做一个行动计划表,明确目标;

2,设立提醒机制,督促自己;

你首先对自己要做一些什么事,有一个清晰的安排,将其做成时间表。

然后再设置提醒机制,一旦到了处理某项任务的时间,就立马投身到那件事上。在工作的过程当中,最好排除所有不必要的干扰,直到完成限定时间。

这个做法,需要一个“适应期”。

刚开始的时候,你可以安排自己做一件十五分钟就能够完成事情,以此培养自己的“十五分钟专注力”。

那么在一天之内,你就可以设立多个“十五分钟项目”。这样就能够利用零散的时间去安排行动,把自己的注意力都投入到这十五分钟里面。

初见成效之后,才慢慢提高自己的“专注力时间”。

如果你能够一直坚持下去,大脑对于专注力的适应和投入,自然就可以得到提升了。

把重要而紧急的事情先做完

你有一个报告,需要明天提交,而今天你有一整天的时间,你通常会什么时候去做呢?

大多数人,由于觉得自己的“可控时间”比较充足,所以很多事情往往会被他们押后到最后一刻才开始行动。

但在最后一刻,我们为什么就愿意行动呢?有两个原因:

1,事情在那个时刻变得非常紧急;

2,事情没完成会有明显的惩罚机制;

这两个原因,就是大多数时候让我们提起劲来去做事的驱动因素。

因为事情很紧急而重要,不做完就会给自己带来某些严重的后果,于是我们在那一刻的驱动力就变得很强烈了。

很多我们设定的目标,在当下看来,尽管重要,但似乎并不是那么紧急;即便不去做,好像也没有特别明显的惩罚机制。

自然而然地,我们大脑就会“轻视”那个目标,选择懈怠的方式去对待它了。

所以,一定要给自己制定一些规则,如果没有完成今天最重要的那个任务,就不可以玩手机、打游戏。

这样做的好处就是,可以给自己的工作任务进行一个级别划分,从而形成“重要事物时间”的习惯。

在这个“重要事务时间”的驱动下,把重要的事情做完,我们就要有一个奖赏反馈,就是可以用一整天去玩手机、打游戏,甚至逛街和看电影了。

排除对你造成干扰的所有因素

在我们工作的时候,如果周围存在着某些干扰因素,我们是很难集中注意力的。

例如我在写作的时候,有时会播放音乐轻松一下。

但后来我发现,我的思路之所以一直不顺畅,就是因为我被音乐的旋律影响到,从而导致大脑不自觉地跟着音乐的节奏“律动”起来。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又不至于听不到音乐,我就把音乐的播放音量降低,就是既让房间不至于安静得死寂,而不会“喧宾夺主”地影响到我大脑的注意力。

这个方法,大大提升我的写作效率。

所以,在你开始工作的时候,一定要杜绝那些对你造成干扰的因素出现。

现在很多手机都有“使用时间”的设置,给自己设定一个十五分钟的“重要事物时间”,在这十五分钟内,电话除了接打电话之外,其他功能都用不了。

排除所有干扰之后,你集中精神所花费的时间,自然就少很多。

工作之前先整理自己的头绪

有没有发现,一下子让我们着手去做一件事,我们是不是有种没有做好准备的感觉呢?

于是我们总是先看一轮手机,玩几盘游戏,或者做一些有的没的的事情,最终才宣布自己进入“工作状态”。

为什么会这样?

就是因为我们的思绪还处于一个分散的状态,就是俗称的“心散”。而我们之所以先要做一些其他有的没的的事情,就是“行动前的热身运动”。

这是一种让思绪从心散状态到工作状态的过渡性行为。有了这个行为之后,我们才会觉得:嗯,好了,玩够了,满足自己了,开始工作吧!

一下子让大脑从一个状态变成另一个状态,在心理上是很难接受的,所以要有一个缓冲的时期。而你在开始工作之前所做的所有“有的没的”的事情,都是在缓冲你杂乱的思绪。

那有没有办法缩短这个“缓冲时期”呢?有的,就是通过仪式感取代那些没有任何意义的事情。

这种开始工作前的“仪式感”,可以分为三类:

1,通过冥想调整自己的思绪,冥想完成后,马上让自己进入工作状态;

2,做一些象征性的事情,如收拾书桌,整理文件等,整理完毕就着手工作;

3,给自己设定一个缓冲时限,如十五分钟,在时限内做完想做的事就开始工作;

这三类事情,都能够成为我们正式开始工作前的过渡行为。

把这些事变成一种提醒自己要工作的仪式感,让自己有一种即将要开始工作的心理准备,以此调整自己的状态。

这样就能够更快投入专注力到工作上面了。

给一个明确的目标自己

当你开始行动的时候,你对于手头上的事情,有没有一个想要到达的“终点”呢?

例如你看书,你行动的结果,不是为了看完这本书,而是为了从这本书的内容里面真正学到东西。

为什么很多人都无法集中注意力去做一件事?因为他们都是靠“本能习惯”去做,而没有自己的思考。

什么意思呢?

就好像我们每天的刷牙,我们需要思考怎么刷,什么时候刷吗?

并不会!因为在我们的大脑里,已经形成了一种固定化的习惯,靠我们的本能就已经完成这件事。

所以很多人一边刷牙,一边玩手机,一边想其他事情,可以一心二用,正是这个原因。我们就算不集中注意力,也能够完成这件事,这就是“本能习惯”的作用。

问题是,阅读或者工作,是一件需要集中注意力去思考,才能够有所得的事情。

如果你把一本书从头翻到尾就当自己已经学完知识,那么这样的做事效率,只会浪费自己的时间。

所以,在你开始做事之前,一定要明确自己做这件事,到底是想要达到什么目的,以此启动自己大脑的运转。

当大脑一运转,自然就会投入注意力在事情上面了。你可以尝试一下,靠“本能习惯”去玩俄罗斯方块,你能玩好吗?

但当你去思考每一块方块怎么摆放,启动大脑思考时,你是不是整个人都投入到游戏里面呢?

如果有什么建议帮助自己思考的话,可以给自己设定一些问题。如:

1,通过这十五分钟阅读到的内容,我从中学到了什么知识?

2,手头上这项工作,我需要做到什么样子才算是“完美”?

3,我需要如何调整做法,用更好的方案去完成这个项目?

带着目标或者问题去行动,启动你的思考,你才有可能投入注意力,把事情做好做完。

忙完一件事,才再去做另外一件事

在做事的过程当中,我们很容易因为碰到困难的地方,从而把注意力转投到其他更容易的事情上面。

这种不断迁移注意力的行为,就是导致我们注意力分散的元凶。

因为当我们重新再从这件事情当中,回到原先的事情时,会耗费我们更多的精力。除了你原先做的事情,是你非常喜欢的,这样重新投入注意力压根不是难事。

否则,你还没有写完手头上的工作报告,中途你就跑去玩游戏,那么再让你继续去写报告时,你就会显得很吃力了,大脑因此产生抗拒感。

所以,给自己制订一项计划,设定好在某个时间去做,完成之后,才再去做另外的事情。在还没有完成的情况下,不要去碰其他不相干的事情。

这就是培养专注力的习惯。如果你真的对手头上的工作感到心烦意乱时,暂停一下,放松一下自己,做一些能够立刻完成的事情,如原地走几步,喝喝水,闭目冥想一下,或者看看窗外的风景等等。

千万不要在当前事情还没有完成的情况下,就转去开始做另一件事情。这对于培养我们的专注力,只会有害而无益。

没有专注力,你的脑袋再聪明,也很难做好某件事情。

因此,学会自我控制,提升自己的专注力,你才能够朝着一个积极的方向,不断行进下去。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