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宗祠——文登张氏宗祠的故事

文物名片

  名   称:张氏宗祠

  级   别:省级

  类   别:古建筑

  年   代:清末

  地   址:文登张家产镇汤村店子村

  公布时间:2013年

  宗祠即祠堂,是供奉祖先和祭祀的场所,是宗族的象征。家族祠堂,更是华夏五千年文明历史文化的延伸,它记录着家族的辉煌与传统,是家族的圣殿,也是后人对家族祖先长辈的缅怀和尊敬。

门厅为四开间单檐硬山平屋,硬山面饰四兽。

  宗庙制度产生于周代,上古时代,宗庙为天子专有,建造祠堂是皇室的特权。宋代朱熹提出家族祠堂,每个家庭建立一个奉祀高、曾、祖、祢四世神主的祠堂四龛。直到1536年,允许民间建立宗祠,随着明代嘉靖皇帝“联宗立庙”诏令的颁布,民间建立宗祠终于获得合法的地位,从此,宗祠与家谱一起成为家族最重要的象征。位于张家产镇汤村店子村的张氏宗祠是张氏族人的象征和中心,也是我市保存较完整的家族宗祠之一,作为礼制性建筑,它是文化遗产的历史见证,在本地区现存古建筑中独领风骚,其延绵不息的祭祖活动对传承民俗文化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正房与东厢房之间的烟囱和石碑

  张氏宗祠位于汤村店子村西南,是一处清代祠堂建筑,建于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至今已过百年。张氏宗祠是张氏后人为纪念张树甲所建。张树甲(1814—1879年)字耦堂,文登汤村店子人。自幼聪颖,博览群书,曾中过秀才,后屡次参加乡试不第,他仍不气馁,更加刻苦读书,冬映雪、夏映萤,不分昼夜,凡名家名稿及历科闱表,均潜心研究,广泛涉猎。对汉魏六朝以后各类经书、古诗词文章尤为钟爱。咸丰二年(1852年),已近不惑之年的张树甲参加乡试,名列全省第一,成为清朝登州府第九名解元,后人将其与吕璇、于霖逢并称文登三解元。丙辰年(1856年),与毕瀚昭同登进士榜,张树甲名列三甲第一百一十四名,被授户部主事。毕瀚昭因与张树甲同乡同榜,惺惺相惜,二人读书之余,交往甚密。

暖暖的斜阳,美美的窗棂

   咸丰十一年(1861年)秋,张树甲正在家乡省亲,一部分捻军东进,张树甲与当地士绅共同谋划组织团练防卫,因为文登境南北临海,西有昆嵛诸山作为屏障,绵延境上有险可拒。于是他率领文登、荣成数万人合力防守,配备器械粮草。张树甲不仅亲临各山隘,而且赴石岛和俚岛等商贾云集之地,发动商人出钱资助团练。当时捻军抵达福岘、章皮横担、青山等关口,均被其组织的团练击退。捻军西退后,张树甲和工部主事毕瀚昭共同策划,组织农民在各关口依山势垒石而建防护墙,历时3年,在昆嵛山筑起南北至海,全长80余公里,高3米、宽1.2米的石墙,有“胶东长城”之称,现仍存有遗迹。后来,张树甲母逝服丧期满后回京供职,负责捐输、纳粮、库房,国子监等官署中收发公文,并督办通州粮运。在朝中有20多年名籍后,得补福建司主事,加员外郎衔。同治十三年(1874年),张树甲奉命赈济文安各县,除公款外,看到当地百姓疾苦,民不聊生,他又将自己所有积蓄倾囊赈济,帮助百姓摆脱困境。

张氏祠堂东侧门

  张树甲为官清廉,爱护百姓,以改善民生为己任,深受百姓爱戴。他生平博览群书,因学问广博深得相国宝鋆器重,曾赠联云:“居心忠耿应知我,下笔恢奇最羡公”。著有《诗经论文》《颐志堂杂著》等。精通地理学,绘制文登县地图,为准确描绘文登山川面貌、水文条件不辞辛苦,身体力行,足迹遍布文登各处,最终将文登县地图绘制得清晰明确如同指掌螺纹,纤毫不缺。无论是做学问、做官还是绘制地图,张树甲总是一丝不苟,事必躬亲,虽历经磨难但从未放弃,凭着坚持不懈的努力,得到后世子孙的敬仰。

张氏祠堂西侧小拱门

  张氏宗祠坐北朝南,气势恢宏,保存完好,是由门厅、正厅及两侧厢房组成的四合院,东西长18.9米,南北长28.6米,总面积约540.54平方米。门厅为四开间单檐硬山平屋,硬山面饰四兽;北正房五开间单檐硬山平屋,硬山面饰五兽,门前有石鼓一对,东西厢房为单檐三开间。建筑东西对称,北正房为祭祖殿堂,东西厢供贵客居住,西夹道内有厕所。于光绪二十四年开工建设,历时一年完成。宗祠大门上刻有张氏家训“两铭世业,百忍家风”八个字,此家训由明代末年“奇山守御千户所”军政掌印正千户张权(张氏八世祖)逝世前所留,告诫张氏子孙保持民族气节,要明事理,多忍让。历经百年的风雨沧桑,张氏家训一直被张氏后人牢牢地记在心间,从未忘却。祠堂内陈列着张氏族谱、祖先牌位,供后人祭祀和缅怀先辈。张姓作为我国使用人口最多的几大姓氏之一,一直人丁兴旺,生生不息,其家族后人一直在各行各业为民族发展贡献力量。

  文化大革命时期,张氏宗祠遭到破坏,屋檐上的吻兽被严重损毁。2006年,张氏后人——文登企业家张锦卫及村民共同捐资对宗祠进行了全面修缮,损毁部分基本按原样恢复,另将院内陆面铺上大理石。修葺一新的张氏宗祠建筑精美,技艺精湛,在第三次文物普查中作为新发现,并于2011年11月被评为山东省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百大新发现”,2009年12月被公布为威海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10月晋级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经过百年的风雨沧桑仍历久弥新的张氏宗祠,如今继续发挥它传承家族文化的历史作用。作为张氏家族的象征,作为张氏后人的归宿,它傲然屹立着,鼓舞着一代又一代张氏后人,成为张氏家族发展壮大不可或缺的精神力量。

(0)

相关推荐

  • 张氏宗祠:传承百年的家风家训

    2019-07-16 19:55 作为族人祭祀的场所,祠堂,体现了中国浓厚的家族观念.一般而言,一个村子都聚居着一个主要姓氏和其他相关的家族,他们多供奉共同的祖先,拜祭一个祠堂. 在五星乡三堰村8组就 ...

  • 两家族千人“赛”祭祖,问收成求财运

    2月11日上午,合肥市磨店乡沿河村的田埂上,"鞭炮起舞.红旗招展",场面十分热闹.两个家族两千余人"赛"祭祖.抬着祖像在田间绕圈奔跑"踩水" ...

  • 【永州故事】列为“省保”而极具家族文化的杨村甸王氏宗祠

    [永州故事]列为"省保"而极具家族文化的杨村甸王氏宗祠 图文 陈瑜 打听到杨村甸乡有一省保文物单位,我就赶往杨村甸乡,沿路打听,村民热情指点,我们就来到回龙村.我对这个村名很好奇, ...

  • 古城村张氏宗祠遗址

    相关文章: 杜家村覃氏支祠 [长阳碑刻]青岩村郑氏宗祠碑 [长阳旧影]1909年,高家堰向氏宗祠远景 [姓氏志]长阳章氏 [长阳旧影]1907年,高家堰杨氏民居及人物 [长阳古民居]中西合璧的邓国瓛老 ...

  • 名人张作楠故里龙山村

    名人张作楠故里龙山村 刘鑫 金东区曹宅镇龙山村张氏始祖讳宣,潘村莲池张氏第七代后人,是位孝子.父亲去世后,选坟址在现在后坟头,结庐守墓,他细看地形,觉得此地理有一突出之处,就是由东向西近1000米长的 ...

  • 紫坭村(二)张氏祠堂群

    紫坭村位于广州番禺沙湾西南部的小洲上,是广东省的传统村落.该村东汉已成圩,宋代成村,因村内''十冈八笪(da读音二声)'',有大片的紫红色土壤,故称''紫坭''.村里十余坊里清式建筑星罗棋布,且民风淳 ...

  • 东莞市南城区——张氏宗祠(20)

    2021年2月17日下午(大年初六)下午,通过网上搜索,到位于东莞市南城区雅园村--张氏宗祠参观游览,走进祠堂感到有点大失所望,全国第三大的张姓,人口8000多万,这座宗祠总面积183平米,未免有点小 ...

  • 宗祠文化丨祠堂建筑的历史与规制

    如今南方地区,经济发达富裕,新的家族祠堂在江南大地拔地而起. 但在祠堂营造中存在诸多问题,让人感到十分怪异,譬如祠堂建筑与规制相悖或者在款式上和作法上出现了不伦不类的情况. 祠堂建筑是我国古代建筑的重 ...

  • 安庄张氏宗祠

    ​劳心劳德建祠堂, 安庄宗亲志气扬. 张氏宗祠凝众志, 进如后裔也解囊. 文峰山下添圣地, 功德无量福泽长. 灵兽归位呈祥瑞, 朱墙金瓦应山水. 碑林石刻序井然, 松柏挺拔冲霄汉. 数千英烈名流传, ...

  • 西万张氏宗祠建修概况简介

    西万张氏宗祠自创建至今凡十一次谨将历次建修概况列后: 第一次修:修于明朝万历年间,由五世孙槚公.养浩公于西万村河南享祖茔东北隅,始建茅茨数椽(即是张氏草房祠堂),以妥先灵. 第二次修:由八世孙临端公易 ...

  • 龙山张氏宗祠

    龙山张氏宗祠 宗祠概况 龙山祠堂位于曹宅镇龙山村,原称龙山张氏祠堂,始建于明朝万历年间,清康熙复建成三开三进砖木式结构,清乾隆三十八年(1773)前后又经扩建. (张氏宗祠大门) 建筑特色 龙山祠堂规 ...

  • 张连俄 张氏宗祠

    张连俄 张氏宗祠

  • 三晋--- 榆次张氏宗祠

    [千秋功罪] --- 榆次张氏宗祠 ---     宗祠,也叫祖祠.家祠.家庙.祠堂等名称,是一个单位区域内的家族祭祀本姓祖先的民居,在过去是很普遍的民俗建筑.后来随着"家族观念" ...

  • 【张氏】热烈庆祝张氏宗祠戊戌年揭匾仪式完满礼成!

    [张氏]热烈庆祝张氏宗祠戊戌年揭匾仪式完满礼成! 张氏 今天 戊戌岁的五月廿六日,上午,广东省普宁市燎原泥沟乡老寨南门内张氏宗祠报本堂,举行"广东省文化祠堂".十六世佐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