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话《理虚元鉴》第三章 脉法分类(二)
第三章 脉法分类(二)
少年早早醒来,推开石室门,天边刚刚泛白,山中一片谧静。
少年走到古松下,依稀之间,却见老者一袭灰布长袍,坐在石秤前,双目低垂,似已入定。
“今天挺早啊,不错,少年人。”老者双目依然低垂,开口言道。
少年愕然。
“坐吧,大好时光不要浪费,我们开始吧。”老者缓缓抬头,面上依然是慈祥的笑意。
“您老......,早就来了?”
“没有,刚过来。不用想了,没必要为一个迟早的问题让自己伤脑筋,人,还是活的轻松一些好。坐吧,今天我们接着讲脉法分类。”
“仔细听好。左寸脉涩而弦数,右寸脉虚大而滑或者数而涩,尺脉虚涩,这是什么病证?”
少年以右手搭左脉,复以左手搭右脉,口中喃喃,道:“左寸涩而弦数,涩为血瘀,弦则中虚,数为有热,提示心血瘀阻而生内热。右寸脉虚大而滑,提示肺虚而有痰,数而涩,提示血瘀生热,尺脉虚涩,提示肾阴不足。综合而言,这是一个血瘀痰阻而生内热的脉象。”
老人闭目沉吟,良久言道:“年轻人,不要一见涩脉,就断为血瘀。血虚津少,难道不可以见脉气往来艰涩吗?”
少年一凛,双手合十,低头言道:“对不起,先生,小子惭愧。昨天刚听先生言及,青年肾阴亏损则左尺脉微涩,今日竟全然忘记了。敢请先生分说,何种涩脉为血瘀,何种涩脉为阴虚?”
“呵呵,今日学,明日忘,明日复学,后日复忘。你也不必自责,学习的过程本来就是一边学一边忘的,过目不忘的圣人只是传说,老夫生平连一个也不曾得见。你要知道,只凭记忆,永远也不可能全部记住,就算你聪明过人,穷你一生,又能记住多少呢?涩脉可见于血瘀,亦可见于血虚,其中差别,只在有力无力耳!”
“涩而有力为血瘀,涩而无力为血虚?”
“对!”
“那么,前面所言左寸涩而弦数,右寸虚大而滑,应为血虚痰火之征?”
“是极!此为血虚痰火,必见咳嗽。另有一种,脉细而紧数,细则血虚,紧则为寒,,寒因血虚而客于肺经,反而作热,故脉数而见咳嗽。”
“等一下!”少年突然想到了一个问题,情急之下打断老者所言,“细为血虚,涩亦为血虚,同为血虚,为何脉象不同?”
老人微笑看着少年,道:“你说呢?”
“小子以为,汗、津、精、血,皆属阴而同源,亡汗、津亏、精损、血少,皆可见涩脉,但血者有质,而阴者无形,涩言其势,而细言其形,故亡汗、津亏、精损三者皆为阴虚而可见涩脉,但只有血少,细而兼涩。不知对否?”
“对!”
“既如此,涩而无力之脉象,当为阴虚之脉,尚不足以断为血虚?”
“哈哈!少年人真孺子可教也!老夫心愿当可由你而了,甚慰!甚慰也!”
“小子惭愧!请先生继续。”
“嗯,接下来要说的,是煎厥之证。咳嗽而痰中带血珠,寸数而大,或滑而紧急,关寸弦而涩,即为煎厥。也可见右寸滑而数,或濡而弱。知道为什么吗?”
“寸数而大,或滑而紧急,上焦浮热可见。右寸滑而数,肺有痰火,濡而弱者,肺阴被火煎烁,关寸弦而涩者,中下虚也。此下焦阴虚甚,而上焦火热盛,是为煎厥也。其人必见善怒、咳血、目赤诸症。”
“不错不错。薄厥之证又如何?”
“小子不知,请先生言之。”
“劳嗽吐血、咳血、呕血、咯血,即为薄厥。血虚之脉有四:涩为血少,言脉之势也;细为血虚,言脉之形也;芤为失血,濡为亡血。”
“小子谨记。”
“一十五种脉法分类,已为汝讲述一十有二,别有三种,寻常已不轻见,一并为汝解说。一为传尸劳,《脉经》有云:男子平人脉滑大为劳极,虚涩亦为劳。此种劳证,骨肉相传,甚至灭门,故名传尸劳,乃五脏中皆有劳虫所致。另有脉痿一证,见气口脉弦而数,此血气逆走于上,而下部血脉空虚也。如果六脉俱见软弱,此为阳虚已极也。”
老者说毕,低眉阖目,手捻长须,复似入定。
少年合十礼拜,默然而退。
远处飞来几只山雀,绕树三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