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梅兰芳才是最懂女人之美的男人
你知道女人的美都体现在哪吗?很多人都洋洋得意地说懂女之美,可是你又懂多少呢?就算真懂,也难有谁能将其演至极致并超越梅兰芳的了吧?
巾帼英雄之美
《木兰从军》的花木兰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一首《木兰辞》我们曾背得琅琅上口,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也早已深入人心。1912年的今天,梅兰芳首演了根据这古乐府《木兰辞》改编的京剧《木兰从军》。
根据故事情节的需要,梅兰芳既唱旦角,又反串小生。剧中的花木兰六易服装,长枪扎靠,英姿威武。他把沙场女英雄调兵遣将、气度非凡的巾帼之美演绎得颇为生动。
除了替父从军的花木兰,梅兰芳还扮演过运筹帷幄的穆桂英、破敌降虏的梁红玉等巾帼英雄。
《穆桂英挂帅》的穆桂英
杨家将屡次率兵击溃辽军,保住了大宋江山,天下太平;佘太君离朝带领全家转回河东,然而忠心耿耿的佘氏太君心系国家安危,遂派文广、金花进京打探。此时安王造反,宋王校场选帅。
少年气盛的文广、金花在校场刀劈王伦夺得帅印。宋王得知杨门之子遂封穆桂英为帅出征。为了国家安危,老年的穆桂英披上旧日的铠甲,满怀豪情又擂响了出征的战鼓。
梅兰芳以其炉火纯青的表演塑造了一个舞台新形象,女子的英帅之美淋淋尽致'。
纯情少女的端庄之美
《凤还巢》中的程雪娥
《凤还巢》全剧情节巧妙,是一出充满风趣的轻喜剧。剧中行当齐全,在当时是一出难得一见的新鲜“群戏”,受到观众盛赞,久演不衰。
梅兰芳在《凤还巢》中,依据戏的风格以传统的扮像塑造了纯情少女程雪娥,表演传神,在眼神运用上特别注意“神不离法,法不离神”,唱腔流畅,充分表现出大家闺秀端庄丽雅的风度。
剧中程雪娥偷觑穆居易时,那回眸一笑、那含情脉脉的眼神,都被表现得淋漓尽致,配合上轻盈柔美的身段,把剧中人物的心情和形象,鲜明生动地显示出来,再加上流畅的唱腔,充分体现了梅派艺术表演“神”、“味”、“美”的特色。
忠于爱情的刚烈之美
《霸王别姬》的虞姬
秦末,楚汉相争, 韩信命李左车诈降项羽,诓项羽进兵。在九里山十面埋伏,将项羽困于垓下。
项羽突围不出,又听得四面楚歌,疑楚军尽已降汉,在营中与虞姬饮酒作别。
虞姬自刎,项羽杀出重围,迷路,至乌江,感到无面目见江东父老,自刎江边。这段历史故事人们大都熟悉。
《史记·项羽本纪》中有一段这样的记载:霸王项羽在和汉高祖夺封建统治权的战争中,最后兵败,自知大势已去,在突围前夕,不得不和虞姬诀别。
梅兰芳由此中,“不得不和虞姬诀别”引发联想,创下《霸王别姬》一剧。
“劝君王饮酒听虞歌,解君忧闷舞婆娑……”梅兰芳的剑舞让人难忘,忠于爱情刚烈之美更令之了然于心。
醉悠悠的柔情
《贵妃醉酒》的杨玉环
《贵妃醉酒》又名《百花亭》,讲唐玄宗与杨贵妃约于百花亭赏花饮酒却爽约,杨贵妃醉酒排遣心绪一事,凸显了杨玉环对唐玄宗的柔情。20世纪50年代,梅兰芳去芜存精,从人物情感变化入手,从美学角度纠正了它的非艺术倾向。
剧中,杨玉环的饮酒从掩袖而饮到随意而饮,梅兰芳以外形动作的变化来表现这个失宠贵妃从内心苦闷、强自作态到不能自制、沉醉失态的心理变化过程。
繁重的舞蹈举重若轻,像衔杯、卧鱼、醉步、扇舞等身段难度甚高,演来舒展自然,流贯着美的线条和韵律。
要说他不懂女人的美,不懂如何表现这样的美,你信吗?
梅先生所创立的“梅派”不但是京剧的流派之一,是世界三大表演体系之一,更重要的是“梅派”是一种艺术态度,它的美学影响着京剧乃至各个地方剧种几十年的发展,甚至于任何的艺术领域上都有“梅派”的影子,那种美又岂是一般人能懂得演绎的呢?
梅兰芳的出现,不但是京剧史上的里程碑,而且他扭转了京剧以老生担纲的局面。在梅兰芳出现以前的京剧舞台,主角几乎是老生,旦角儿只是陪衬的作用。为什么呢?
那时的旦角儿以青衣的唱为主,而那时的青衣演员几乎是没有任何身段的,光是唱,人们常说“抱肚子青衣”就是指这个。
只要有青衣戏,台下的观众把椅子背向舞台“听戏”,而梅兰芳出现后,观众把椅子又移向了舞台“看戏”。
因为他大刀阔斧地改革旦角的容妆、服饰,还为青衣增加了身段表演,为旦角创造了“剑舞”“绸舞”“云帚舞”“盘舞”等等一系列的舞蹈。
过去青衣的手是不能露出水袖的,而梅兰芳却为旦角儿的手增加了“戏”,通过他观察兰花的形态,创造出49种旦角儿的“兰花指”。
到了前苏联,戏剧大师斯坦尼拉夫斯基等看了梅兰芳的表演,直言说:“看了梅先生的表演,我认为我们自己演员的手都应该统统砍掉。”
要说谁是最懂女人之美并能将其演到极致的,答梅兰芳,大抵是没错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