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勤回忆录推介之二十六】王勤:《难忘在海外的日子之加蓬篇》(三)

 【在场专刊】


本期导读
前两期我们向读者推介《难忘在海外的日子之加蓬篇》
一、欢迎胡主席来访
二、天人合一在加蓬
三、令人惊魂的汽车跳海事件
四、驻加蓬经商处——中资企业的家
本期我们向读者推介《难忘在海外的日子之加蓬篇》
五、蟒蛇吞兔子
六、穿密林如入仙境


平台推介
在场文学平台倾情推介的《难忘在海外的日子》,是资深外交官诗人王勤的一部关于海外外交生涯的力作。王勤先生工作的43中,有20年在海外学习、生活、工作的经历。除了两年的法国留学,他把一生中最年富力强的18年奉献给了非洲人民,奉献给了祖国的外交事业。
王勤先生用清新、自然、生动的笔触,把读者带到每一个工作过的非洲国家。读者如亲见那里的河流山川,亲历那里的异域风情;用平实、诙谐、机智的语言讲述了自己在异国他乡的经历,无论是工作中的困难,还是生活中的艰苦哪怕大军压境生死存亡的时刻,他都用不慌不忙的文字娓娓道来。这是一个经历过风雨的旅者的游记,是一个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的勇者的檄文,是一个心如菩萨善念永存的智者的禅语,是一个舍小家为大家的明者的情思,是一个乐观主义者送给读者的心灵鸡汤,是一个爱国者的赤子之作。
这部长达14万字的回忆录,分为七个章节。
第一章     法国留学篇
第二章     阿尔及利亚篇
第三章     突尼斯篇
第四章     马达加斯加篇
第五章     加蓬篇
第六章     卢旺达篇
第七章     海外见闻篇 
讲述精彩故事,记录传奇人生。资深外交官王勤先生与您共赴非洲……
回忆在海外的日子之加蓬篇
(三)
 五、蟒蛇吞兔子


人们常说狐狸再狡猾也斗不过好猎手,知道狐狸是种狡猾的动物。至于说兔子狡猾到什么程度,为什么说狡兔三窟,人们往往不大了解,至少我本人没有什么感觉。自己虽然属兔,但从来没有这样近距离的观察过兔子。有段时间,我们在院子里养了几只兔子,经过亲密接触才知道了狡兔三窟的真正含义,也了解到兔子的一些生活习性,给我的感觉是兔子肯定没有狐狸狡猾,但兔子也真的不傻。


在国外生活单调,总想养点什么调解调解。一开始,我们养了几只珍珠鸡觉得挺好玩,长得漂亮,跑得快。但时间长了发现珍珠鸡吼起来声音很难听。特别是早晨,你还在睡梦中他们就开始呱呱乱叫了,声音近似于鹅和驴之间,很难学,估计口技演员也学不来,到现在为止还没听说有哪个演员学珍珠鸡叫的。害得你想多睡一会都不行。没办法改成了养鸡,鸡帮我们把院子里的绿虫子都消灭了,但随地大小便,从来不打招呼。最可气的是总在办公楼门口便便,左一摊右一摊的,弄不好就踩一脚,而且很难打扫。最让人不能容忍的也是早晨公鸡打鸣,虽然比珍珠鸡叫得好听点,但叫起来上瘾,没完没了,烦得你直想叫它别叫了,估计它也听不懂中文,人家好赖也是外国鸡。没几天也让我们给开了。


最后改成了养兔子,兔子优点多,缺点少。首先是安静,从不乱叫,粪便呈球状,且污染少,食草动物,也好养,随便给点草、或白菜萝卜的就打发了。兔子前腿短后腿长,跑起来一撅一撅的,活泼可爱。小嘴上唇中间分开,不停地抖动,好像在念什么咒语,从不停顿。尾巴短短的,好像挂在屁股上面的绒球。缺点是胆子特别小,稍有点声音,就把两只耳朵竖起来,身体紧缩成一团,随时准备逃跑,直到声音没了,才恢复常态。人们总说老虎屁股摸不得,其实,兔子的屁股也不让摸。自从养了兔子,我就总想摸摸它毛茸茸的身体,但从来没有成功过,你喂它的时候,它会凑到你的跟前,但警惕性非常高,你只要一伸手它马上就跑开了。只有一次,我喂它木瓜吃,顺手偷偷摸了它一下,这回它没躲,因为那只木瓜太甜了,甜的它身体都麻醉了,没什么感觉了可能。但摸上一回确实不容易。


兔子繁衍能力很强,三两个月就一窝。散养的母兔分娩前自己会挖洞,为了迷惑敌人会在不同的地方挖两三个洞,但只是用一个做产房,这就是人们常说的狡兔三窟。挖洞的时间都是在晚上,但也有分不清时间的时候。有一天吃完中饭,我出了办公室的门,发现那只母兔正在挖洞,两只前爪扒土,两只后抓配合,速度很快,看见我看它,马上不挖了,还假装没事一样往别的地方看,待我离开,再回头看的时候它又挖上了。母兔的洞穴一两米长,洞口很大,便于母兔进出方便,为隐蔽起见,洞口经常选在草丛或树丛里, 母兔生产后每天喂奶,出洞觅食的时候都用松土把洞口封好,不注意的根本不知道那是洞口,进去的时候再打开。幼兔能自己吃食的时候常常是晚上夜深人静的时候,或早晚天不亮的时候才出来。


笼养的母兔生产的时候自己拔下腹部的兔毛给幼崽絮窝,爱子之情可见一斑。兔子繁殖快,饲料成本低,也皮实,很少死亡,如果饲养名贵的长毛兔,应该是赚钱的买卖。
我们养的一只兔子,眼睛红似火,皮毛白如雪,大家都很喜欢。但有一天突然就莫名其妙的失踪了。我怀疑是黑工给吃了,就挨个审问。但谁也不承认,院里院外找了个遍也没见踪影,只好作罢。


然而,一天早上,我刚刚睁开眼睛,就听窗下传来唧唧喳喳的说话声,好像发生了什么大事。我赶紧穿好衣服,出来看究竟。发现处里的人正围成一圈在看什么东西。我扒开人群一看,吓得目瞪口呆。原来是一条大蟒躺在那儿,已被人打死,肚子鼓鼓的,好像里面刚刚吞下什么东西。张浩告诉我说,这只大蟒不知从哪钻进院子的,把我们的一只兔子吞到肚子里去了,我们刚把它打死。我说,赶紧剖开肚子看看兔子还活着么。等把蟒蛇肚子打开一看,那只可怜的小家伙早就没了气息。这时黑工们都高兴了,因为莽吞兔子把他们吃兔子的嫌疑洗清了。



六、穿密林如入仙境  
在“河中森林”乘船寻梦历险


加蓬80%以上的国土被热带雨林覆盖,有“绿金之国”的美誉。13个原生态国家森林公园更将这个赤道之国妆扮成风景如画的人间仙境。有“人类最后的伊甸园”之称的罗安格国家森林公园,就是加蓬最有代表性的热带雨林公园。该公园位于滨海奥果韦省南部,西邻大西洋,中北部横穿一条狭长的泻湖,东部就是茂密的热带雨林。
春节长假期间,我们一行10人先乘飞机到达让·平先生(原任非盟主席)的老家翁布艾,然后换乘旅游巴士,两小时后抵达公园,亲眼目睹了当地美丽的热带雨林风光。
在泻湖能钓到100多公斤的大鱼


翌日早餐后,我们分乘两艘摩托艇由南向北游泻湖,快艇放慢速度给大家留出欣赏自然风光和拍照的时间。天空时阴时晴,湖面烟笼雾罩,看不清岸边活动的野生动物,导游就带我们去看河马。
快看,河马!在我们都还什么都没看见的情况下,导游大叫了一声,我们顺着他手指的方向,终于看见20米开外一只硕大的河马正在浮出水面,张着血盆大口,喘着粗气,嘴和鼻孔喷着水柱,发出嗡嗡的、类似飞机发动机的声音。透过雾霭,我们又看见十几头河马在附近水域时隐时现,轰鸣声接连不断,不绝于耳。


路过河马活动的区域,我们的船开始向泻湖的入海口沙坝进发。这时,导游取出了3个钓鱼竿栓好鱼线、鱼钩准备钓鱼。鱼漂是一个假木鱼,鱼钩很大,但没有鱼饵。我们感到纳闷,就问导游为何不挂鱼饵,导游神秘地一笑:一会你们就明白了。鱼钩全部甩到湖里,鱼竿插到船尾固定的位置,根本不用人拿,长长的鱼线由船拉着前行。


我们的船沿着左岸前进,这时雾霭渐渐散去,大家可以近距离观赏岸上出现的野生动物:大象、野牛、猴子不时出现。正当我们兴致勃勃地观赏动物时,忽然听到船尾传来了阵阵响铃声,鱼竿随之剧烈抖动,导游一个箭步冲到船尾,拿起一个鱼竿,转动滑轮开始收线。只见一条大鱼在水中拼命挣扎,大鱼!大鱼!我们高兴地呼喊。导游娴熟地将这条大鱼拉上船,我们一看,这条鱼少说也有7公斤。这已经是我到加蓬后见到的最大的鱼了。


导游说,泻湖里钓到的最大一条鱼有100多公斤,个头与17的人差不多。中石化的路黄生告诉我,他们在泻湖钓鱼的最高纪录是34公斤。我心中暗自惊讶:这么大,这哪儿是鱼呀,简直就是鱼精!这之后每次听到铃响,我们都争先恐后地去拉线,捞鱼,拉上来就用手提起来拍照留念。船到出海口时我们已经收获了十几条鱼,每条都在34公斤以上,另一条船也是满载而归。最后我发现,导游之所以不挂鱼饵,原来是挂鱼而不是钓鱼。那个假木鱼就是个诱饵,吸引鱼群跟着漂跑,跑着跑着就被后面的鱼钩挂上了。


晚上,厨师把我们钓到的最大一条鱼做成美味,端上餐桌。您还别说,品尝自己钓上来的鲜鱼,就着法国白葡萄酒佐餐,味道就是不同,吃着格外痛快,回味的时间也更长久。


路上遇见钻洞建巢的怪鸟


我们乘船登上了泻湖对岸的雨林,要乘旅游车观赏。奇怪的是,旅游车和我们一样,也是乘船过去的。
“为何不把旅游车直接停在对岸呢?”我忍不住问导游。导游说:“对岸野生动物太多,我们原本也想在那边建营地,停车辆,但都失败了。大象、野牛、猴子经常来光顾,抢我们的食物,破坏我们的设施,有一辆车的玻璃被打碎了,到现在还没换上。就算是有保安值班也没用,加蓬环保法严禁随意猎杀野生动物。所以,我们只能每次用船把人和车一起渡过去。”
车走了10多分钟,我们看到两头大象带着一头小象,步履匆忙地赶路,看见有车过来,脚步加快了,我们刚把镜头对准它们,它们就急速钻进了树林。一会儿,一群野牛出现了。尽管有车过来,但它们依然优哉游哉地低头吃草。导游说,野牛和猴子对游人和车辆都比较习惯,你们可以近距离拍照。
猴子看见我们也不慌张,我们扔给它们食物,它们便纷纷上前争抢。个别调皮的猴子还跳到车顶上玩耍,也有好奇的小猴子跳到后视镜上头向车里探头探脑地观察动静。


即将接近泻湖入海口沙坝时,我们发现路旁有许多大大小小的洞穴,大的有网球那么大,小的跟乒乓球差不多。正诧异时,一只小鸟从洞口飞出,展翅高飞。车越往前行,洞穴越多,飞进飞出的鸟儿也越多。导游告诉我们,这种鸟叫“燕鸻”,因形似燕子而得名,也叫土燕子。它们飞行速度快,但距离短,只能飞两三百米。落地速度也很快,有时垂直落地,并迅速钻入洞穴。在加蓬许多湿地、热带雨林和海岸边都有它们的身影。
燕鸻主要吃昆虫,是蝗虫的天敌。导游说,燕鸻将卵产于洞穴深处,洞穴有的长达数米,燕鸻的本事很大,除挖洞外还要在窝里铺上短嫩草茎做垫。


惊险!森林中的小鳄鱼落到船上


继续前行,我们来到了传说中的红树林。奇怪的是,树都长在河里,数十公里绵延不断。这是我第一次见到“河中森林”。我们改换小船前行,10个人乘两条船,一前一后。河道忽宽忽窄,宽的地方视野开阔,风景如画,窄的地方仅够通船,遇到树荫相交的地方,还要用手拨开树枝才能勉强通过。
进入密林深处,看到鳄鱼和各种鸟。我们看见的鳄鱼都很小,趴在树枝上晒太阳。停船拍照,小家伙们也没什么反应,照样睡大觉。后来,我们的船在窄处穿行时,不知怎么把一个趴在树枝上睡觉的鳄鱼给碰了下来,正好掉在一位女士的脚下,那位女士吓得尖叫起来。她一边叫一边本能地向船尾退避,由于船小人多,大家挤成一团,人群一阵骚动,船也跟着左右摇晃,差点儿翻船。关键时刻,就听导游一声大喊:“别怕,站稳别动!”只见他用一块儿木板将那条受惊的小鳄鱼迅速铲入了水中,大家才松了一口气。


翠绿的红树林可提炼红色染料
水中有林,林中有水,周围除了鸟叫,听不见任何声响,船在水中漂荡,思绪在梦境中畅游。没见过红树林的还以为红树林是红色的呢,其实红树林的颜色和其他树木一样是翠绿的。为什么又叫红树林呢?导游介绍说:红树林主要由红树科植物组成,体内含有大量单宁,木材常呈红色,就像我们咬过的苹果,放上一段时间,咬过的地方就会出现锈色,那就是单宁。红树的树皮可提炼出单宁作为红色染料,所以被称为“红树”。


红树可以“胎生”繁殖后代。种子先在树上的果实中萌芽长成小苗,然后脱离母株,坠落于淤泥中扎根生长,是一种稀有的木本胎生植物。红树长得不高,但成群成片,郁郁葱葱,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盘根错节。
导游说,我们在红树林里看到的各种鸟类,多半属水鸟和海鸥一类,也有一部分陆栖鸟类经常出没于红树林带。在发育良好的红树林里,除了我们常见的鳄鱼外,偶尔也有野猪、狸类和鼠类的小型哺乳类动物出没其间。
导游还说,红树林有防浪护坡、净化水资源的作用,因而保护和发展红树林越来越受到人类的重视。


原始藤桥胆小的人不敢上


热带雨林中的植物成百上千,令人目不暇接,但真正留下深刻印象的,莫过于藤和旅人蕉。
雨林里到处是藤。这些藤本植物缠缠绕绕,有的是独立生长,有的缠绕其他树木向上攀附。这些藤坚固柔韧,当地的俾格米人使用拇指粗的藤条编织藤桥,悬于奔腾的河流之上,成为部落与部落之间重要的交通要道。


现存的加蓬原始藤桥位于弗朗斯威尔水电站的溪流之上,长约150米,宽约2米,没有任何支撑物。走藤桥看似简单,其实极难,下面是湍急的河流,桥离水面虽然不很高,但真要掉下去估计也会小命难保。而且,藤桥又软又长,众人走上去,左摇右晃,有时看得眼晕,禁不住冷汗直冒。不过,这个桥建了上百年,没听说发生过事故。我们10人中有5人壮着胆子走过去了,两人走到1/4处又返回了,还有两人胆小,干脆就没敢上。
到加蓬后,我一直寻找一种叫“旅人蕉(Ravenala)”的植物,它又叫“旅行者树”。这次走进热带雨林,还真找到了这种似树非树,似花非花的植物。“旅人蕉”不开花,大大的叶片很宽很长,很漂亮。干的叶片顺着拽很结实,非洲人经常用来盖房顶,不漏雨,有点像我们少数民族的茅草房。它们看上去就像一把把展开的大折扇插在地上,也有人说,像一只只开屏的绿孔雀。


关于“旅人蕉”还有一个传说:很久之前,没人知道这种植物的名字。一群欧洲探险家,来到了撒哈拉以南的黑非洲,走进沙漠后就断了水,突然有人发现,前面植物上每片叶子的颈和颈之间都长着大三角。他们用刀砍下一看,里面居然有水,他们终于得救了。为纪念这些救命的植物,人们赋予它们一个人性化的名字:“旅人蕉”。
直到现在,黑人外出时手中还总是习惯拿把砍刀,口渴了就砍椰子和“旅人蕉”喝,肚子饿了就砍香蕉吃,遇到动物袭击时还可防身。


作者简介
王勤,男,1951年生于黑龙江省北安市,现居北京。退休前曾长驻国外使馆工作,历任秘书、参赞等职。有《难忘在海外的日子》、《并蒂莲》等专著。《北大荒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中国诗赋学会》会员,《现代文学》杂志副主编、《国际援助》杂志编委。《白天鹅诗刊》杂志社名誉社长、《世界汉语文学作家协会》理事、北京分会主席,《北京暹华文化研究院》名誉院长。
微信号:wq19510523
手机:13911393737
在场文学
The presence of literature
主       编:明华
微  信  号:zhaominghua0526
本期编辑:三月雪
微  信  号:shaiwangnv
来稿须知:原创,文责自负。
稿件题材:诗歌、散文、小说、杂文,书法、摄影、绘画作品。
初次投稿:附作者姓名(笔名)、个人简介(150字左右)、照片一张。
投稿信箱:438371346@qq.com   qiufengjj@163.com
(0)

相关推荐